[观茶世界] 茶叶审评专家 || 陈郁榕:干掉不合标准的

好内容值得关注和等待,本篇为观茶世界刊发的第6篇原创文章。

撰稿:孙鹏伟

编辑:黄转转

美编:崇   石

校对:陈   平

本期照片除署名外其它由陈郁榕大师工作室提供

陈 郁 榕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质量专业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一级茶叶加工师

福建省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站原站长

中国乌龙茶审评与拼配大师  陈郁榕:审评的价值远超选茶王  ‍

在福州乃至福建茶业界,陈郁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已经无需赘言。十年前她出版的《细品福建乌龙茶》成为很多人了解乌龙茶的案头标配,十年后她的《武夷岩茶百问百答》再次卖到脱销,两本书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都被炒到四五倍高。

她的每一场审评都能吸引大量茶商、茶农的围观。凡是见过她现场审评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会竖起大拇指赞叹“真是厉害”。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劳动部组织编写《评茶员》国家职业技能教材时对各省选送的人才进行了一场考试,陈郁榕取得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

对于这些,她坦言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都是后天练出来的。”

霸气评委,不标准的就是要干掉

在茶商小张看来,陈郁榕很霸气。有一次他在一场高手云集的茶叶审评赛上看见陈郁榕与众多专家一起评选茶王。“其实也没有跟她交流什么,就是感觉她的气场很强大,举手投足间透露着王者风范。”看干茶、闻香气、品滋味,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有条不紊,“我们自己做的茶,有时都搞不懂这个香气到底是什么、怎么来的,但陈老师就像戴了透视镜一样,看得清清楚楚,在赛后分析时讲得清清楚楚。”

在另外一场斗茶赛上,陈郁榕看到一泡不符合参赛要求的茶样,马上要求工作人员拿掉。当工作人员试图解释的时候,她不容置疑地说:“这场比的是水仙,把老枞水仙拿来比算怎么一回事?”(编者注:一般规范的武夷岩茶比赛都会明确规定参赛茶样的类别,现在为了顺应市场需求,老枞水仙亦可归入水仙组参与评比。)

即使有人觉得陈郁榕在审评时,有些时候话说得“不太客气”,但却从未有人质疑过她的水准。而对于自己职业生涯中后期的审评能力,陈郁榕也有十足的信心“绝对不会错”。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劳动部组织编写《评茶员》国家职业技能教材时对各省选送的人才进行了一场考试,陈郁榕取得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她逐渐崭露头角,并通过大量的高规格赛事活动验证了自己的审评水准。

“平时注重积累,审评时全身心放松去感受茶叶品质,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

图/孙鹏伟

标委委员,长期积累造就绝对准确

天才有两种,一种是老天赏饭吃,天赋异禀的。另一种则是通过后期长年累月的刻苦训练达成的。陈郁榕坦言自己属于后者。除了专业的理论基础外,长期的审评和拼配技术的经验积累和总结沉淀,形成了陈郁榕一整套经验性理论。

1975年从福建农林大学茶叶专业毕业后,陈郁榕被分配到武夷山市(原崇安县)茶叶收购站,跟随陈书省、陈平谱学习。3年之后调回福建省茶叶公司,随后又被派往安溪。十年间无数次地往返福建乌龙茶主产区,陈郁榕通过实践完成了对理论知识的验证。

年轻时的陈郁榕(上图左一,下图右一)

虽然是科班出身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陈郁榕并没有自傲,相反她从烧水、洗杯等极细碎的工作开始自己的审评生涯。“作为才毕业的大学生,没有资格参与评茶,只能每次都在师父师兄们品茶完毕后,清理桌子时,才有机会喝剩下的尾水茶汤。”但既然如此,她也坚持每天将自己喝过的茶记录下来,有不懂的地方就请教兄长或者茶农。

“有一次审评乌龙茶(品种名)的特级和一级标准加工样品时,我觉得这茶真是不咋滴,要香气没香气,要滋味没滋味,就请教师父,师父说乌龙这个品种隔年品质会转好,于是我就做下记号,每年观察一次这些样品的香气和滋味变化,后来才确定乌龙茶确实是在第二年、第三会逐渐显露品种特征。”

三年验证一个知识点,陈郁榕用这样普通又近乎笨拙的方式,几十年如一日地积累、增长自己的见识。即使现在已经被尊称为“一代茶师”了,陈郁榕在审评时依然每次都会带着自己的审评记录表认真地记录每一泡茶、每一道水的品质特点。这些笔记如果积累下来可以堆满一个房间。

图/孙鹏伟

出书育人,尊重市场也要知道真相

在一次交流性质的茶叶审评会上,围观的茶商几乎众口一词地称赞一泡肉桂特别好——“有水蜜桃味”。而陈郁榕品鉴后直率地指出,这是工艺掌握不当产生的“酵味”。还有针对市场上常见的“果香型”茶叶,陈郁榕也直言不讳“真正具有果香特征的茶叶,目前为止,我只见过5次。”

市场有市场的需求和表述系统,陈郁榕并不完全反对市场行为,但她更希望做茶人“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比如铁观音从传统到清香型、浓香型的细分,福州茉莉花茶从侧重花香的鲜灵浓郁到向花香鲜灵清雅的倾斜,武夷岩茶从轻火到中足火再到足火的递进·····这些都是顺应市场和时代需求。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是要懂得审评,通过审评将工艺改进意见反馈到生产环节,从而提升茶叶品质、促进销售。“这才是审评的真正价值所在,而不仅仅是评茶王的时候才有用。”

图/孙鹏伟

改革开放初期,福建的白茶主要是通过香港出口,后来有一段时间发现不好卖了。原来是因为被其它地方的白茶挤压了。后来我们就从市场上买回对方的产品研究,发现他们的白茶滋味更加浓郁,然后我们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通过不断的审评和研究,很快就找到原因,只要在加工时增加渥堆和快速揉捻的工艺即可在品质上超越竞争对手,并最终为白茶赢得了宝贵的海外市场。

正是因为参加过非常多的审评活动,陈郁榕愈发觉得审评与拼配技术对于制茶的重要性。“从业近50年,我发现茶业从业者大多严重‘偏科’,有实践经验的理论基础不够,有理论基础的实践经验又不足。”为了能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反馈给社会并促进茶产业的长久健康发展,2007年从福建省茶叶质检中心站站长职位退休后,陈郁榕慢慢做起了茶叶审评与拼配技术培训。

“我不怕大家学就怕不学,他们学得越多我越开心。最好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我们的茶业就能发展得更好。”


  札记:

霸气评委的柔情一面

工作的时候,陈郁榕几乎是不苟言笑的。她在审评时“快准狠”的表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气场,让人不敢轻易靠近。而这样的一位霸气评委却也有着柔情一面。

因为工作原因笔者多次接触陈郁榕老师,她总是对茶人,特别是茶农有一种“自己人”的关照。例如,在公开场合她只会就事论事,分析茶样的好、坏之处,而在私下场合她也会善意地提醒制茶者要规范生产,不能盲目跟风。每当我咨询她一些关于行业的负面问题时,她总是会先问“这个会伤害茶农的利益吗?”

她多次公开表示,武夷山、安溪的很多茶农、制茶师就是她的老师,如果没有他们的倾囊相授就没有她的实践知识。

她说,这么多年来已经习惯了随时随地训练感官系统,比如不工作的时候,喜欢逛花鸟市场并琢磨各种气味的出处,喜欢在台风天站在窗前静静地听风声、看雨打,放空自己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图/孙鹏伟


观茶世界(全网同名)是一个专注于茶行业的全媒体平台,致力于呈现更具深度、格调的人文解读。平台由孙鹏伟、黄转转等资深媒体人联合出品。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欢迎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