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梦巴黎》——一场关于叛逆和反抗的狂欢
电影:《戏梦巴黎》
时代背景:1968年的五月风暴。
故事主线:一个女孩和两个男孩关于叛逆和反抗的故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个世界有太多划时代的事情正在发生。越南战争,法国学运,性解放,嬉皮士、摇滚乐,波普文化,萨特的存在主义,这些激荡在一起,强烈的冲击和重组着年青一代的思想,激荡着本就风雨飘摇的审美观与道德观。
伊莎贝尔和提奥的爸爸是个保守的诗人,他认为姐弟俩的示威是无用功,这只是跳出这个世界静观其变的幼稚得可爱的孩子们的游戏。提奥指责父亲拒绝在反越战的请愿书上签字。
父亲说:“A poem is a petition. Poet only sign poem.”
提奥却说::“Poem is a petition and petition is a poem, those are the most famous lines you ever wrote.” 这也整部电影中我特别喜欢的一句。
提奥和伊莎贝尔反抗的不仅是父母,不平等,暴力,杀戮,他反抗的是现实社会中的一切现状,包括他们自己。甚至伊莎贝尔对主人公马修——作为一个在法国的美国留学生——的爱情,也是一种反抗,对自身的反抗,对自己深爱的弟弟提奥的反抗。
这反抗中同样包含着欧洲文化对美国文化的反抗。美国的廉价文化和平民艺术像一枚掷向欧洲文明的重磅炸弹,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一直辉煌的艺术在商业文化的冲击下显得势单力薄。
而电影中让我记忆犹新、我觉得最经典的,莫过于伊莎贝尔打扮成断臂的维纳斯造型出场的那一个镜头,更像是欧洲艺术对现代商业文化所代表的新艺术最强烈和无声的抗议与反叛。
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又不疯狂!
Everyone is not an extra.一个时代拥有太多像提奥和伊莎贝尔这样毫不犹豫的冲进战火的梦想家和叛逆者,于他们自己而言,或许是不幸的。然而对于他们存在的那个时代而言,却是不幸中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