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奉献型”婆婆,别太懂事就够了
引言:
8月26日,网上有一个“98岁爷爷在孙子家偷偷打扫卫生”的视频火爆了网络。视频中,一位佝偻着身子直不起腰的老人,正在厨房努力擦拭着橱柜的门。孙子过来,让老人放下手里的活儿,说自己来,老人执意不肯,依旧不停擦着。
视频是四川一位38岁的邓先生发的,他称,爷爷身体很好,也很爱干净。当时是给爷爷做完早饭就去洗澡了,没想到回来看到爷爷洗过碗了,还帮他打扫卫生,十分感动。爷爷平时也会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爷爷能身体健康。
都说“家有一老,如获一宝”,每每看到这种新闻,总是深有感触,无论我们到了多大的年龄,在家人眼里,我们永远都是个小孩子,他们就是我们的避风港,无论在外面遇到了怎样的风雨,只要回到港湾,就会觉得倍感温暖。
人到了年纪,最怕别人觉得自己没用
而一众感动的评论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条:人老了,最怕别人觉得自己没用。是的,在过去那个年代,一对夫妻要带大七八个孩子,特别是母亲,可以说为了子女,完完全全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直到现在,子女们都长大成人,也结婚生子了,本该是老两口享清福的年纪,可长年累月的忙碌,突然间闲下来,他们也会非常不习惯。特别是当他们发现,即便没有自己,这个家也可以维持得很好的时候,这种落差会让他们的内心特别空虚难过。
有些长辈在空闲下来后,会陡然陷入迷茫,好像,原本是顶梁柱的自己,如今已经没什么用处了,这个家已经不再需要自己了,自己就像是多余的一般。
闲下来手足无措的婆婆
邻家大嫂自打怀孕后,婆婆就从老家搬来和他们小两口一起住,从孕妇餐、坐月子,到生产完带孩子,事无巨细,都是婆婆尽心尽力照顾得妥妥帖帖。可是对此,大哥大嫂内心都有些愧疚,毕竟这个大哥兄弟姐妹有三个,婆婆本就为了子女付出了半辈子,如今带完孩子带孙子,何时能够好好歇歇呢?
于是,在婆婆暂时回老家的几天,大哥大嫂一商量,当下就决定,作为新时代的夫妻,不能再让长辈这么辛苦了。等到婆婆回来,一进门看到家里都收拾得井井有条,饭菜也被大嫂做好了四菜一汤。
衣服有人洗,饭有人做,奶粉有人泡,就连带了三个月的孩子,也不让自己带了,婆婆突然间变得手足无措。尽管小两口都让她多休息,别总忙活,闲的话出去跳跳广场舞,可她什么都不做,反而浑身不自在,好像这个家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整个人都特别沮丧。
反而是大哥大嫂想不明白,明明是想让婆婆别那么操劳,可怎么婆婆一点都不开心呢?
子女别太懂事,父母反而有存在感
1.现在很多子女都懂得独立,知晓婆婆带孩子是情分,不带孩子是本分,对于父母与公婆都没有太多要求,而一旦遇到了一生为家操劳的父母,将养儿育女以及家庭视为自己一生的职责,他们需要这个家,自然也希望这个家需要他们。什么都不用做,反而会没有了存在感。
当子女不再需要他们,他们反而内心会焦虑,会失落。子女不要太懂事,需要他们,表现出离不开他们,给他们存在感,也就是在给他们安全感。
2.另一方面,也要有个度,适量而行。作为子女,还是要为父母着想,而不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父母。婚姻本就是自己应该经历的,无论是家务还是育儿,都应该自己承担,参与进去。适量让父母表现,但也别让他们太累,做一些轻松一点的活儿就行。
3.嘴甜也是一种婆媳相处的技巧,虽说这世上的悲喜是不相通的,可是能够让家庭更加和睦融洽,也能让自己的婚后生活好过一点,何乐而不为呢?
即便是一些场面话、漂亮话,也可以哄得父母公婆开心。当你表达出长辈的重要性,长辈也会视你为重要的人。面对自己的婚姻与人生,有点心机又何妨?
4.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建议是单纯针对“奉献型”父母而言。这种类型的父母不仅热爱付出,更是把家庭当成自己一生的使命,此生只为付出而活,他们的幸福,就是被别人需要。一旦对方表现出不需要这种“奉献”,他们会陷入人生迷茫的境地。
而倘若是对其他类型的父母,你如果这样做,不仅不会给父母带来欢乐,反而很有可能引起长辈的反感,认为你是一个“巨婴”,永远也长不大,离开父母就没办法独立生存,也容易成为“啃老族”。
那么,如何分辨自己的父母是否是“奉献型”父母呢?可以短期观察一下,当她/他不需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不会有失落的神情。如果有,那就是心理产生了落差。
5.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会站在父母的立场去斟酌问题,去尽力考虑他们的感受,将心比心,这个家才能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和睦。
结语:
虽说我们通篇都在说如何与“奉献型”长辈相处,可实际上,细细想来,父母已经尽到了自己作为父母这个身份的义务,子女长大成人,任务也就完成了,余生也该好好享受一下自己的人生了,爬爬山,旅旅游,跳跳广场舞,开心就好。
而有个懂事谦虚的儿媳,有个通情达理的婆婆,大家都在为对方着想,互敬互爱,这个家怎么会不幸福呢?最后还是希望,家里的可爱长辈都可以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今日话题:你家有闲不住的老人吗?
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