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无法反映好坏——偶遇一本个人提升的百科全书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665篇原创内容,2021年第62篇。

遇到特别想分享的内容,才不管是不是周末。

前几天和录音师见面,他刚签约成为讯飞音乐的制作人。别墅录音棚也已经进入装修阶段,即将问世,肯定是合肥最好的。见面除了讨论明年的音乐计划,还研究了第三首歌的编曲。在他的帮助下,重新研究了这首歌弹唱的方式,深深打动了自己,这几天都在经历颅内高潮。不谦虚的认为,这首歌是奠定区别于普通爱好者水平的里程碑。

当然这几天没有只练琴(如果这样手是受不了的),还读完了一本难得的好书《自我提升的45个法则》,作者戴夫·阿斯普雷,中信出版社今年7月出版的新书。这本书的名字挺平淡无奇的,读完之后庆幸能够读到。现在对我来说,找到一本好书越来越难。不出意外这本书会进入我今年推荐的书单,也希望能引起朋友们捧起这本书的兴趣。

本篇应读者群彬仙森的邀请分享,当然也是我自己有很多收获。

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作者花费五年时间、采访了450名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从他们身上寻求的共性规律和启示。

下面是书中一副“文字地图”,字号越大代表被提及的次数越多,分量越重。

总结来说,其实是三个部分的内容,提升智力、效率和幸福感。

作者在开篇写下了一段令人醍醐灌顶的话,同样的话在很多不同的书包括当下的力量(开悟的起始,当下的力量)中以非常相近的方式存在过。

人类的神经元是由一种生存能力的细胞器——线粒体组成的。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数十亿个线粒体。线粒体存在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让人们活下去,这样它们才能不断繁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线粒体“劫持”了我们的神经系统,驱动我们无意识地拥有所有生命都具备的三种本能:恐惧、食物和繁衍。

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不过是三种细菌行为,权力可以带来安全感,金钱可以衣食无忧,魅力可以增加繁衍的概率。

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在线粒体的驱动下追求这三种行为。单一线粒体的作用并不大,但十亿个线粒体共同发挥作用,就构建了具备意识的复杂系统。这个“意识”有很多种叫法,“自我”(ego)是最常见的一个。“自我”是一种生物学现象,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杰出人士不仅摆脱了“自我”的支配,还主动管理线粒体生产的能量,从而超越和驾驭本能,实现自身乃至全人类的目标,这就是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功的真正源泉。

以上这段话可以说是这本书的主题,全书围绕如何摆脱线粒体的支配。

一、提升智力

抓住弱点不放只会让你更弱。

我们2018年分享的一篇内容,与此高度一致:正向领导力之一优势与劣势

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和深耕自己的强项是最重要的两条建议。

善于拒绝,对不重要的事情说不,才有可能有精力去做重要的事。

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才能知道哪些是重要的事,哪些不是。

在目标确定之后,经常问一问自己三个问题:

最重要的人是谁?他对我有什么期待?我对他有什么期待?

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问题,把这三个问题弄清楚了,实现目标的方式就无比清晰了。

这本书提出了“决策预算”的概念,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每天只允许自己做固定数量的决定,无论大小。为了避免超支,就会养成少做决定的习惯。这里不展开讨论这个概念,后续应该会单独就决策预算分享一篇。

珍惜自己的意志力。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过度使用会疲惫。当意志力疲惫的时候,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做出错误的决定。所以不要在重要时刻耗费意志力。

不要让别人给你下定义。

只有你自己才能定义自己。如果放弃这项权利并且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就会掉入痛苦的深渊,无所作为。如果你想改变世界,想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就要牢牢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盘。

在通往个人自由的路上,有两块绊脚石。一块是自我压迫,有时我们会贬低自己。一块是社会压迫,总有人评头论足,却对我们实现人生目标毫无帮助。

运用能力信心循环法则,可以克服这两大障碍。对一件事越了解,就会越有自信,越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我很认可的概念: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只不过他们忘记了。

这与提升智力的关系在于,当学习令你兴奋的东西时,大脑的学习速度才会加快。你永远无法精通不喜欢的事情。

作者学会了把所有的事情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属浪费精力的事情,第二类是不感兴趣但重要或者有用的事情。第三类是能带来活力和幸福感的事情。

尽可能避免第一类事情,把第二类事情花费的时间控制在10%,剩下的时间全部投入到第三类事情中。

充分认识语言的作用和意义,我们的大脑和思维很多时候会被我们说的话控制。

比如,少说我要,多说我想。在你说我要的时候,大脑就会认为这是必须实现的。而我想,只是一个想法。只能对生存必须品说要,其他的说想。其实想的,多半都是欲望。

比如,学会忘记。虽然你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但如果你时刻记着自己的专家身份,你就很难接受新知识、新观点。

比如,不要随意对自己下结论。你说自己不善于记住别人的名字,你的大脑就会接收到这个信号,不去最大限度记住别人的名字。

依靠和建立信任,克服恐惧心理。

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源于恐惧,包括愤怒、嫉妒、不安全感、内疚、羞耻、贪婪。

所有的正面情绪都来自信任,包括信心、优雅、谦逊、勇气、感恩。

爱是连接一切创造一切的力量,恐惧会堵塞爱的管道,而信任可以疏通这条管道。

恐惧源于疑问,信任源于希望。

恐惧有三大支柱:时间、依恋和期望。

时间是与当下有关。当我们可以临在当下的时候,恐惧是无法侵入的。因为恐惧的产生都是源于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假设:要是XXX了怎么办?这是未来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不是正在发生的。

依恋有两种,刚性依恋和引力依恋。刚性依恋在我看来就是一种依赖,依赖会产生压力。而引力依恋在我看来接近于吸引力法则,不会产生压力。

期望是对结果的渴望。假如对结果有明确而强烈的渴望,有可能陷入双输局面。实现期望毫无快乐,因为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没有实现期望,会失望、生气、难过、无法接受。

只要击败三个支柱中的任何一个,恐惧就会走开。

人的大脑有点像化学家,感知到什么就会分泌相应的化学物质。

如果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就会释放多巴胺。如果感受恐惧,就会释放压力激素和炎症因子。

当处在恐惧状态时,身体关注的是生存而不是成长。长期处在恐惧状态,就会持续抑制自己的成长和潜力,并且身体的机制会关闭免疫系统以节约能量。这很可能是大多数疾病的根源。

书中分享了一位成功人士克服恐惧的有趣方法:向陌生人提出奇怪要求,争取每天被拒绝一次,连续100天。每次被拒绝之后就庆祝一下成功。看到这个方法我真的叹为观止了。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以被拒绝为目的的奇怪要求,竟然经常会被满足

拒绝平庸。

有所成就的人,总是不走寻常路。他们会遭受到来自全世界的打击,再强大的创新者也会感到恐惧和动摇。挑战旧观念的人往往屡受批判、贬低,甚至一度落得可悲下场。只有学会面对批评,才有可能真正拒绝平庸。言下之意,没人批评一定很平庸。反过来不成立,有人批评不一定不平庸。

在互联网时代,有人批评其实是被关注的代名词。难怪网络媒体乌烟瘴气,被骂是一种成功。

正面来说,批评的人可以帮助你锻炼克服恐惧的能力。

有限消极的“五分钟法则”。

生活中不可能不会遇到不顺利的事。而忽视这些事情的存在是一种自我欺骗。掩耳盗铃般的积极正面其实会压垮自己。书中推荐了五分钟法则。

可以允许自己有任何消极的情绪,可以抱怨,可以发牢骚,但时间只有五分钟。五分钟后,必须收起消极情绪,把精力放在可以被改变的事情上。

二、提升效率和幸福
把后两部分内容放在一起,因为很多内容非常专业,不打算展开说。
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这竟然是效率的第一条。亲密关系会影响激素水平、神经递质、脑电波和整体幸福感,进而影响到事业和生活中很多的方面。
在这一部分书中讨论了很大篇幅关于性的问题,既包括男性、女性激素水平,两性差异,甚至包括频率公式:(年龄-7)/4,这是看到过的最低的频率。作者在39岁按照公式做过测试,甚至还尝试过30天间隔的“僧侣模式”,最后还是觉得公式好。然后还讨论了经常看动作片对大脑的影响,结论肯定是不好的。这些方面其实很与一个人的效率相关,不过绝大部分讨论个人成长的书都不会涉及这一部分,只有两性关系的书才会说。
睡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四种不同睡眠类型的人群分类:熊型、狮子型、狼型、海豚型。睡眠分类我也是第一次看到。
熊型的人最普遍,占比50%。熊型的睡眠与太阳活动周期最接近。早上适合高强度工作,下午三点精力有所下降。
狮子型占比15%,属于“早起的鸟儿”,习惯在黎明前醒来。早晨效率最高,傍晚就会疲惫不堪,晚上很早就需要休息。
狼型也占15%,一般在夜间活动,属于夜猫子。夜深人静的时候效率最高,其次是中午到下午。狼型一般是创作者,往往性格内向、喜欢安静、渴望独处。
海豚型是失眠患者,睡眠较浅、经常彻夜不眠。这一类人上午10点到下午效率最高。这类人往往白天能做的事情没有想象的多,晚上辗转反侧思考一天的失败。
睡眠是需要主动调整的。书中推荐利用一周时间,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想什么时候起就什么时候起,找到自己的昼夜节律。没有最好的睡眠时间,顺从自己的自然生理节律才是最好的。
这一部分打破了我过去的认识,我一直觉得早睡早起最好。
书中讨论了医疗技术对于睡眠的改善,提到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测试和监控的设备ARES。甚至还提到了打鼾和磨牙的危害和解决方法,最简单的是口腔矫正器,网上很容易买到,而且不贵。受此困扰的朋友应该试试。
关于健身也说到了很多,这自然是提高效率很重要一方面。
健身方面也不同于我过去的观念,仅仅有氧运动作用有效,更推荐力量训练,因为强健的肌肉让人更聪明、更年轻。
每天坐6-8小时可以抵消一到两小时的锻炼效果。
在这个问题上我这么看,先做到坚持运动,再考虑更科学合理的运动。
关于吃也说了很多。
值得记住的是,很多人的进食不是因为饿,而是因为缺乏能量、缺乏睡眠、缺乏爱、缺乏联系、缺乏安全感。
大多数人吃东西是由于情感的原因,情绪化进食在文化中根深蒂固。
因此不饿就不要吃,直到饿为止。
食物不仅仅提供热量,还提供信息。食物中包含的信息可能与身体和基因中每个细胞交流。
关于食物选择,不仅仅考虑我们自己,父母甚至祖父母的经历和习惯都会影响。基因是有记忆的。遭遇过饥荒和营养不良会对基因造成损害。
强调了肠道菌群的重要性。
这一点我是有认识的,肠道是人类的第二个大脑。
很多人的肥胖与热量摄取无关,与肠道菌群有关。最容易破坏肠道菌群的,是抗生素。所以尽可能不要使用抗生素。
还提到了补充营养素的问题,这本书实在是太全面了。
在作者采访的人当中,没有人把金钱排在前三位。这说明金钱不是驱动他们成功的动力,当然他们中大多数人都积累了巨额财富。作者认为财富是他们追逐激情和开发思维的副产品。我很认同这个说法。
当我们掌控了自己,就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推动成功的就是这样的能量,而不是其他因素。幸福是财富的源泉,财富却不能带来幸福。
对于解决了基本物质条件的人,停止追求金钱,接受当下的状态,就会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乐,也有能力取得更大的成就。
选择与正确的人相处,和你交往时间最多的五个人将决定你的成就。这种说法不是第一次看到了,深以为然。
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比恐惧更强大。以感恩的心态来看待世界,你的世界将会非常美好,再也没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和抱怨了。
在后记中作者总结了他从500位成功人士身上看到的四点共同点:
第一是善于运用感恩的力量。第二是了解自己的线粒体网络。第三是你应该并且可以掌控自己。第四是相信自己拥有无穷的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