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登机、智能测温、行李跟踪 瞧瞧民航科教的熠熠星光
短短几秒便可过关的“刷脸”安检登机、只需1分半钟~3分钟的自助行李托运、1秒钟快速响应的智能测温系统……技术进步不断刷新着旅客出行服务的民航速度。覆盖九成以上机场和主要航空公司的“无纸化”升级改造,逐步“串线成网”的行李跟踪系统……广泛应用的便捷高效服务彰显着智慧民航的惠民之利。作为“十三五”收官之年,2020年也是民航科教建设持续推进的一年,各项科教成果如点点光芒照亮了中国民航的发展之路,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与发展驱动。
科教发展点亮了抗击疫情的火炬。危急时刻显担当,在这场特殊的大考面前,民航人敢于承担、冲锋在前,担起了应有的责任与使命,而科技应用则为这份“打满全场”的担当提供了坚实的铠甲,为这把奋勇抗疫的火炬增添燃料。各式各样的智能测温设备、消杀设备、巡逻机器人等,切实提升了旅客出行的效率,有效降低了疫情传播的风险,更体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机场的管理创新、高效运营。而同时,无人机的样本运输、物资配送、消毒防护等功能也在特殊时期得到发挥,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翼齐飞”的优势显现。
科教发展点亮了真情服务的温暖之光。帮助旅客像查快递一样查行李、随时掌握行李动态的RFID行李跟踪系统,只需“刷脸”便可顺畅办理各项业务的“无纸化”乘机服务……如今,科教创新正在为旅客带来越来越放心、舒心、暖心的民航出行服务。一项项得到应用的科教创新成果是民航真情服务的真实载体,硬科技加软服务,看似冰冷的程序和设备下包裹着人文关怀的温度,扎扎实实地提升了旅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科教发展点亮了人才培养的薪火之光。“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科技的更新迭代、推进发展离不开优质人才的储备培养,唯有保障人才培养的源源活水,才能流淌出科技创新的如许清泉。随着民航科教创新生态体系的着力构建,民航科教创新攻关联盟作用积极发挥,民航科教建设的优秀人才进一步涌现,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更加充沛。民航院校在规模、布局上进一步拓展,将更加推动民航人才的数量增加、层次优化、质量提升。
科教发展点亮了民航强国的蓬勃之光。智慧民航建设要以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为主线,是民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行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而这正需要科教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夯实发展基础。同时,在以智慧机场为关键支撑的“四型机场”建设中,科技的更新发展同样为机场安全高效运行保驾护航,促进机场服务自助化、机场运营社区化、机场功能多元化发展。不仅如此,科教创新还为数据的高效挖掘利用、非现场监管等提供技术支持,使得行业治理的效率、效益得到提升,进一步助推智慧政务、智慧监管发展完善。民航强国建设是一盘大棋,民航科教建设与行业安全、效益、质量的综合发展水平提升息息相关,也联结着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等,将不断助推民航强国建设的全面推进。
“日新者日进也”。2021年是“十四五”扬帆起航之年,中国民航不仅努力实现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的跨越,也将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转段进阶”。科教创新驱动行业发展,智慧民航塑造全新未来。在民航强国战略指引下,加强政策支持与完善顶层规划,注重科研环境打造与人才储备,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自主性、实效性,民航科教将在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中燃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民航新技术应用的一次重大考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科技迅速发力,自助值机、自助托运、智慧安检等一系列“无接触”措施被更广泛的应用,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渠道,助力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航空出行。与此同时,在旅客健康信息申报、重点人员轨迹追踪、无人机应急运输等方面,民航业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助力抗疫的实际案例。
民航二所的B类人员溯源识别技术
非常时期担起非常之责,关键时刻尽到关键之力。行业内外的科技企业加快推进新技术应用,为战疫提供了更有威力的新型武器。民航二所的B类人员溯源识别技术,将研究场景快速切换到大型空港枢纽的国际进港通道中;航科院开发的小型化一体式自动测温扫描快速安检系统,可实现非接触式筛查密集人群,使先进安检与AI技术落地;无人机凭借其在样本运输、物资配送、消毒防护等方面的优势,满足了大面积快速监测人群体温、交通管控、自动化大范围消杀等需求,为疫情防控增添了一双翅膀……疫情使得无接触、自助式服务成为更多旅客出行的首选;全国各地机场努力推广无纸化服务,使机场的数字化水平在疫情期间不断提高。随着科研攻关力度不断加大,防疫抗疫中的科技价值必将更加彰显,为这场已经持续一年的持久战增加更多胜利的砝码。
2020年5月,民航局正式批复确定在郑州机场开展航空电子货运项目试点。同年12月4日,试点工作中最关键的电子运单中性平台上线,实现了航空公司、货运代理人与机场货站间的数据互联互通,将为全行业提供新实践、新理论、新方案。
郑州机场机坪上的货运飞机
与传统纸质运单相比,电子运单不仅可以节省纸质货运单在制造、运输、储存、分发、管理中的各项费用,还可以提供更精确、及时的货运单数据,对提高货运业务效率、加快行业发展大有裨益。
电子货运是国际航协提出的“简化商务、便捷旅行”的六大战略之一,是未来航空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电子货运的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可靠性、节能减排等优点,强烈地吸引着航空物流企业。当前,我国迎来航空货运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国际航空货运能力上升为国家战略,全行业加快推进航空货运信息化建设。郑州机场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电子货运试点机场,2020年持续推动航空货运操作模式,保障模式及海关流程创新。各航空公司、货代企业使用电子运单,参与航空电子货运试点,通过使用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完善,将推动郑州航空电子货运试点建设取得实效,提高我国航空货运数字化、信息化水平。
2020年8月5日,广州白云机场成为全国首家提供旅客出行全流程“One ID”服务的机场。旅客在白云机场1号航站楼搭乘国内航班服务,可“刷脸”办理自助值机、自助托运等业务。而北京大兴机场在驻场基地航空公司内开展的“One ID”测试,也具备了上线条件。未来,旅客无须出示任何身份证件及登机凭证,即可实现全流程“刷脸通关”。
广州白云机场推国内航班“One ID”服务,旅客全程刷脸通行
与“一证通关+面像登机”服务相比,One ID产品将扫描身份证件的乘机环节升级为“刷脸”办理,有效简化了操作,让旅客真正享受“赋智能,行至简”的新出行方式。经旅客授权同意后,通过身份验证的旅客信息将在机场One ID系统内存储。在一定的有效期内,旅客无须重复进行身份验证。“One ID”服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代,将展现惊人的科技能量,实现流动人员点到点的图像化追踪,对疫情防范力度有着重大提升。从“机票+身份证”,到“一证通关+面像登机”,再到“刷脸通关”,短短几年间,中国民航实现了服务流程跨越式的发展,引领了时代新趋势。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进程中,唯有积极应用各类新技术,实现服务模式的更新换代,民航业才能继续保持在服务行业的领先地位,获得旅客对民航业服务的认可。
2020年9月1日,广州白云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深圳宝安机场、南京禄口机场作为民航局首批试用单位,启用“手提行李CT安检设备”。手提行李CT安检设备依靠先进、科学、智能的算法,通过断层扫描形成辨识度高的三维立体图像,可对严重威胁民航运输安全的爆炸物进行自动识别。
广州白云机场自2020年9月1日启用“手提行李CT安检设备”通道。(白云机场供图)
手提行李CT安检设备的投入使用让行李变得“透明”,实现了排查物品的快、准、精,解决了原来图像遮挡、重复倒包等问题,将极大地提高安检工作安全裕度,同时有效提高通道验放效率。
此次试用工作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民航“差异化安检”研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提升民航安检技术防范能力,努力建成安全可靠、智能高效、无感顺畅的半自助或全自助民航安检新模式。不断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安检效率和精度,是确保民航运行安全、提升旅客服务体验的应有之义。2020年,包括货运智能安检系统、毫米波人体成像在内的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在民航安检领域被广泛应用,解决了保障资源不足与需求量增加之间的矛盾,降低了安检人员劳动强度,提升了旅客的安检幸福感,为助力民航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2020年9月8日,民航局认定“航易行”平台为中国民航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公共信息平台,并举行平台授牌认定仪式,标志着RFID(射频识别)行李跟踪系统建设正式进入“串线成网”阶段。到2022年底,中国民航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将全面建成,大部分机场的行李数据实现与行业公共信息平台传输共享,形成全行业一体化行李服务监管体系。
RFID行李条(东航供图)
建设RFID行李跟踪系统是民航真情服务和智慧民航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作为一项跨主体、跨系统、跨平台的系统工程,在世界范围内,尚未有国家能够实现全民航业的行李全流程跟踪。而2020年,我国在民航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的建设上,由“三线六点”(南航北京大兴—广州航线、国航北京首都—重庆航线、东航上海虹桥—深圳航线)逐步展开,连点成线、连线成网,为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行业新发展格局“添砖加瓦”。建设RFID行李跟踪系统提升了民航服务质量,增强了广大旅客的获得感;展示了当代民航精神,增强了行业的协作能力;进一步强化了行业治理效能,增强了中国民航的国际竞争力。
2020年9月10日,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项目在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开工建设,该创新示范区由民航局与四川省联合共建,是全国首个民航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将规划建设国际一流的民航先进技术创新平台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中心。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计划投资106.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