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近视暗藏大问题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全世界最高

近年来,征兵降低视力要求的消息引起举国关注。在消息的背后,已经显示出中国作为“近视大国”的现实隐忧。

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问题形势格外严峻,特别是近视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视眼患者已达6亿,其中青少年近视率为70%,居世界第一。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相比之下,美国中小学生近视率仅为10%。

目前我国的近视眼患病率呈现出年龄早、人数多、度数高三大特点。众所周知,人对世界的认知及对信息的感受,90%来自于眼睛。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问题。

正是因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面临着严峻形势,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联合公布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该文件要求,到2030年,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近视率分别下降到38%、60%和70%以下。

而根据北京大学在2015年发布的《国民健康视觉报告》,若无有效的干预,到2020年,中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高度近视人群将达4000万~5150万。

从我们近年来的接诊经验看,在20年前接诊的患者中,以弱视、斜视为主,近视所占的比例较低,而且近视的发病年龄一般在四年级以上。随着时代的变迁,电子产品的普及,近视发病率越来越高,现在暑期门诊有70%是屈光不正的儿童,其中大多数是近视问题,有些孩子在入托检查中就发现了近视。近视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很多儿童第一次来医院检查时度数就已经很高,最小的孩子三四岁就出现了近视。

更令人担忧的是,以往我们认为农村儿童的近视发病率低于城市儿童,但现在农村儿童的近视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原来人们认为近视的遗传因素不占主流,但是如果越来越多的孩子近视,将来遗传因素、基因可能都会改变,整个国民素质都可能受到影响。

近视可能引发全眼球疾病

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快速攀升?哪些因素诱发了近视?如何才能有效防治近视?

首先,环境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诱因,儿童户外活动少,高强度、持续的看近,有的孩子每天玩手机、看iPad都在一个小时以上,不良的阅读习惯等都会导致近视。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哭闹,常把电子产品给孩子看,但长时间接触这类设备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伤害。特别是有些家长会让孩子在车内看电子产品,在昏暗、晃动的环境下看电子产品,对于孩子的视力损伤更大。

2岁以内的孩子的视觉发育还没有完全定型,不应接触电子设备,不良刺激会促使孩子快速近视。而2岁以后的学龄前儿童一天最多可看半个小时,小学生正常看电子设备每天最多40分钟。

另外,孩子和家长们对于近视危害的认识程度也有待提高。近视一旦发生是不可逆转的,而青少年的发育性近视是眼轴增长引起的,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儿童的近视度数就会随之增长。如果孩子很小就患上了近视,成年后很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

近视绝非小事,不仅影响视力,同时会引发全眼球疾病。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发生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疾病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很多。而这是配戴眼镜或者是激光矫治手术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户外活动“救”近视 作用有限

近视防控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2016年,为有效控制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和倡导学生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乒乓球、羽毛球等有益于眼肌锻炼的体育活动,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减少使用电子视频产品,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

此外,《意见》还强调,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小于1小时,督促学生课间时间参加户外活动。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随意增加教学学时,不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上课,统筹安排好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

需要强调的是,户外运动等保护性因素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尽量避免用眼过度,以及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养成健康的用眼习惯。一方面学校要让孩子在课间多出去运动,另一方面更要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让孩子知道近视的严重危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