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前CTO张志东的创业指导饭局

创业团队能否接纳团队集体跳槽过来的人?能否接纳跳槽员工带过来的代码?中国的技术人员为什么话语权少?如何统一团队文化?张志东(Tony),腾讯这位目前已经深居简出的联合创始人兼CTO,和几个创业小伙伴分享了他的心得。

张志东,人称Tony,不是那种很高大伟岸的人,也许是技术人员出身,天然地会让和他交流的人有一种亲近感,在交流过程中,他的透明和玩笑,都让人忍俊不禁。当有人夸奖腾讯和捧他时,他会说这话太CCTV了,当大家起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他会说“收到,收到”,让整个交流现场气氛轻松。但是在他谈到自己的经验,以及接受我们的提问时,那种认真分享的劲儿,又让现场的空气马上凝滞,每个人都恨不得有两双耳朵,唯恐遗漏什么重要信息。后来听说,因为内容精彩,几个小伙伴都不忍中途去卫生间。这儿笔者凭记忆记录了一些,与大家共享之。

团队发展的三个阶段

这个话题Tony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在团队10个人一下的时候,吃饭刚好凑一桌,不需要分桌,氛围像个大家庭,大家无话不谈,这是最幸福的时候。到团队从10人以上发展到50人的时候,每个部门如果按照7个人来划分,只有三级结构,至少两两之间是非常熟悉的,大家也都知道对方有没有男女朋友,家庭情况如何,也经常开玩笑,彼此都能听见,外出旅游,一辆大巴车也能盛得下,这个时候,团队的幸福感也很高。

再往上,可能就是许多团队面临的一个坎,到100多人的时候,一个办公室可能还容纳不下,需要分楼层或者分办公区,彼此之间的距离拉长,不熟悉的人越来越多,团队的文化就面临着诸多挑战。很多团队都是因为没有冲过这个门槛,要么倒下,要么迟迟没有突破,Tony给的建议就是,注意文化建设,保持团队战斗力,坚持挺过去,然后就很可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如何统一文化?

文化这个东西是玄之又玄,但是看每个大企业发展的背后,文化的功劳都功不可没。比如阿里巴巴的客户第一,要有激情的商业文化,百度的简单可依赖的典型的工程师文化,腾讯的正直、进取等,都让团队保持自己的个性,在新人加入的时候,也能很快地同化他们,保持团队整体风格不变。Tony提到在腾讯发展的早期,每个新人加入,他都要亲自面试,给他们讲腾讯的价值观和文化。他认为这样才能亲自将文化传递出去,而且能感知应聘者和自己的味道是否一样,他也建议创业者在初期无论工作多忙,都要亲自参与面试环节。

为了说明文化的重要性,Tony举了个例子,有个人本领很强,也是自己团队非常需要的,但是性格方面和自己团队有比较大的出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请其加入的。创业团队一定要防止出现“疯狗式”的人物,不然对团队来说是毁灭性的伤害。

能否接纳团队集体跳槽过来的人?

坚决不能,其原因还是在于文化。一般情况下,集体过来的人会比较容易抱团,到了一个新的生疏的环境,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抗拒或者不安全心理。比如吃饭在一起,娱乐在一起,时间长了就很难融入团队。而且新人是比较容易发现公司的缺点的,以往还基本上在公司发现了,下班后到家里吐吐槽,现在则是每时每刻都可以,负能量就会越积越多,逐渐影响到公司的其他人,形成恶性循环。

Tony给的建议就是,如果创业团队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逐渐吸纳,每次进一个人,消化掉之后再引入新人。如果目前创业团队规模还可以,超百人,那么也可以将跳槽来的团队完全打散,分到不同的项目组,严格避免抱团现象产生。

能否接纳跳槽员工带过来的代码?

坚决不能,原因很简单,这些代码其实并不一定适合现在的团队,而且会给大家树立坏的榜样。他能跳槽带来代码,也能跳槽带走代码。所以腾讯在和跳槽到其公司工作的同学都会提到,只需要你的大脑,原来的代码一律不能拿过来,也不能应用到现在的系统里面。对于创业团队来说,直接拿别人现成的代码,还不如直接找个开源的框架或者系统进行修改使用,社区里面的资料丰富,找到熟悉这类系统的人也更容易。有个团队创业时用了原来公司的代码,但是原来的系统一设计就是百万人同时在线的规模,而自己的系统一开始是成百上千,教训之惨痛可想而知。

中国的技术人员为什么话语权少?

这个话题触痛了很多人,因为在座的很多同学都是技术出身,包括Tony。对于这一点,Tony自己的理解是,国内的大多数公司面临的生存压力要比国外大很多,而且Copycat比较多,相对于技术,大家更关注产品运营多一些。也许等将来创新的文化更为大家所接受,不耻于只做Copycat的时候,那个时候技术驱动的产品或者业务就会更多,大家对技术人员也会更加重视。

腾讯云的总经理陈磊做了一个很好的补充,他提到一方面是大环境的因素,另外技术人员本身也需要争气。他曾遇到一种情况,几个技术人员非常兴奋地给他说,对系统做了优化,自我感觉良好。陈磊就问用户的反馈如何,大家面面相觑,摇头不知。第二周,还是这个问题,陈磊又问,大家还是摇头不知。如果技术人员不了解自己的产品,不了解使用产品的人,只是自愿做一个连外包人员都可以做的事情,何来公司内的话语权呢?

对国内技术媒体的看法

InfoQ做的不错(笔者窃喜),但是确实国内的技术媒体生存情况不如国外,主要原因还是积累的问题。这一点也和国内技术人员的话语权暂时还不多有关系,不过这一情况也在慢慢好转,现在像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已经脱离生存压力的公司对技术是非常重视的,抢人的现象时有发生。据说阿里巴巴现在校园招聘,对于优等生,薪酬都不设上限了,60万年薪也是有的。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虽然已经有一些大型的会议,包括一些市场宣传的活动,给大家提供了比较好的交流机会,但是创业者、资深技术人员之间的深入交流还比较少,类似今天的饭局这样的交流是很重要的,技术媒体可以多想想,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多给创业者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