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七十二

“木雅”历史(五)

造访“营官寨”

古“营官寨”残垣,就在川藏公路边上。从炉城登车,“西出炉关”,翻过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口,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

         2003年5月,我再次造访古营官寨残垣。

2003年5月,为解 “西吴国”之谜,我们一行翻过折多山,行走木雅,又再次造访了古营官寨。

这段突起的山脊,就是当年营官寨之所在。 

我曾多次登临古寨,徜徉于颓垣乱石之间。站在那溜宛延数百丈的残墙之上,脚下展现的便是那十里古战场。放眼望去,力邱河像条蓝色的缎带从塔公草原徐徐飘来,与一条旧时的飞机跑道相辉映;和飞机跑道并行的川藏公路,穿过十里大坝,径直伸向前方的高原新镇新都桥。

古寨残垣下的十里大坝子,民国时期曾修有一机场,远处就是新都桥。

那若隐若现的飞机跑道,不时向我们诉说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段往事。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持阶段,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封锁之下,靠盟国支撑的驮峰航线成了我国抗战的重要生命线。大后方四川的成都、西康的西昌等地,已有多个机场,为了应急之需,又决定在康定的木雅地方再修一个,地址就选在营官寨下的十里大坝上。在当地群众和驻军的努力下,营官机场很快完工。

关于这座机场的修建,《康定县志》(1995年出版)上有明确记载:民国29年(1940年)“12月,欧亚航空公司在在康定营官寨征地修建民用机场。省交通局调康定、泰宁、雅江3县民工500余人修筑。机场宽150米,长2000米。次年全部竣工。”

1941年机场建成后,据说,一架由美国飞行员驾驶的飞机,曾在这里降落,装了一仓提取血清用的马匹后,费了很大的周折才起飞返回,原因是跑道长度有限,特别是前方那个山嘴很碍事,之后就没有飞机敢再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美国人驾飞机来这里,是为计划在缅甸战场建一支骑兵队买马的。当时,确实在六巴的玉龙西为之买了8匹马。

随同美国人一起来的,还有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一位姓张的翻译人员。一位知情的康定“老公安”告诉我:这个姓张的翻译,没随美国人一起走,在营官地方住了下来,1944年与六巴地方的一位藏族妇女结婚,生了个儿子。他们的家就在成子与木居两条小溪的交汇处。1946年,这个姓张的翻译,带着三岁的儿子离开大陆去了美国。大约在1953年或1954年,这位姓张的先生,还从国外经西藏,托沙德古瓦寺的一位喇嘛辗转给妻子捎来一封信,告诉她儿子已满8岁,都上小学了。据说,后来他们的儿子又去了英国,成为一位热爱祖国的华人,是中英友好协会的一位副会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