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先生——《东篱故事》选登

我看到一个老衲身貌的画家,坐在堂主对面。

睡意顿消。

我喜欢结识艺术家,内心里希望能看到他们将自己也做成了一件艺术品。

这是最使我着迷的。

他们中许多人散发出五颜六色的魅力;我喜欢嗅那味道,看那色彩。

老棉袄除去,穿上了汉服春衣的堂主意气奋发,脸上的笑容更为灿烂。

能和气味相投的人茶叙、把酒,这就是老沈的大乐、大趣。

有时想老沈也真是得趣,明明是书院有活动在发号令,却用“您可否”那样的征询,搞得很客气。

但若仔细想,又有大道理。

人与人之间的礼貌是关系的稳压器,看似拉远了距离,实则为长久相处之道。

狐朋狗党、酒肉朋友为什么被人看轻?因为它乱了关系的界限,有界限、规则的关系才是真关系;亲得不分你我,相互捆绑着,到要分的时候,立刻就成仇人。

等不及我,老沈把一白带到南山去了。

沈怀远就是穿针引线的文化人。

小城画家张此潜在南山北大门河前,建了个三层楼的工作室,取名“望稼楼”。

此潜的画室那一日真是热闹。

淮南的画家侯超老师来访他,黄山的曹总、南山汉画石馆周馆长闻讯前来,加上一白,济济一堂。

那场景真是有意思,不相识的画家,彼此心生羡慕,千里、百里来访,坐在一起,就像是多年的老朋友。

传统书画把人造设出神奇、大气。

此潜把他要到上海办个展的几十幅新作挂出来,叫大家评鉴。

人们看到了重墨叠彩、花心灿烂的张此潜。

众宾欢悦,漫山遍野的闲扯;一白不发一语,独坐一边。

我看他合影时的疏离表情,有点落寞,突然就对他发生兴趣。

他的光头刮得很仔细,面目是清秀的。

你看他那姿态,孤立而含蓄。端坐在任一处,都能将自己定格,百物不侵。

我感觉遇见了一个澄澈之人。

一白很看重画家陈我鸿先生的一句话:“画,是心里的天,努力使这片天宽广、清澈、朗润,放出光明,这是我们画画的意义所在。”

他拿来做座右铭。

陈是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若不是五十三岁就因病去世,其境界的宏达,真是无可限量。

他还有几句很有名的话:

画是活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

人活着没什么“意思”,从画画找到一些乐趣,日子才能过下去。

画是画人品,也就是人格境界;不是画意境,更不是画意趣。

都是重锤敲小鼓,一锤下去就把小鼓的表皮捅个稀巴烂。

地产开发商曹开贤去黄山前在淮北留了个宝库,里面横七竖八堆满了汉画石。

他带我们去看。

我参观过萧县刘辉老师的汉画石馆,普及过常识,知曹总的藏物画面丰富,雕像清晰,绝对是宝贝。

私人收藏是个双刃剑,一则保护了文化的宝藏,却不得不身隐秘处;没有传播的藏品,早已失却了文化的光泽。

再就是收藏家到最后大多都是穷人;而卖宝贝就是割他心肝。

曹总的汉画石堆放在几百平米的地下室。此公诙谐,叫朋友写幅“鬼敢来乎”横条,开门的光亮即可照到。不知他是吓唬别人,还是给自己壮胆;而室内更显阴森。

我们几人一群的巡看;一白则离群索居,独自用手机照着,看到一处,俯身下去,盯住细瞧。

他拍了一张马头的特写给我,大动声色的惊喜的说:“你看那造型,那么生动、奇妙的变形,比毕加索的都好。”

“光是这马头就是一篇大文章。”

他像是对我,又像是对自己说。

一白画如其人。

他有大画,泰山全景图算是一幅。我们看到的是缩小的印刷版,挂出来亦见气势。

那画实际十六米长,一点八米高;笔势磅礴,心怀阔大。

端详画面,却又处处能感受到它充满着细腻的情绪。

他的另一幅《神岳光华》,十二米长,七点八米高,悬挂于明堂,更显宏大。

相对长轴大画,我更喜欢一白的作品“泰山大雪”。

这是张小画,而一白将眼中的景象放进胸怀,再出来的雪景非常自如、自由的被点化,大白为主体,寥寥的笔画勾勒、着墨,充满欢愉。

他画的是自己的心境。

画大尺寸需要驾驭的努力,会捆绑画家的自由。

画中世界的大小并不在尺寸,他的《小岁三千年》也算是小幅,但画面蕴涵的气势博大,禅意深邃。

一白的理念是人人皆有气韵性灵,此为自然天授,后天的蒙尘将其掩盖。

人就是要脱去胸中沉浊,虔诚的虚空自我,接受大自然的洗涤,让生命澄澈、宁静。所以,他在人群中的疏离是一种自我纯净的方式、习惯,既非落寞,也不是刻意去防御。

非常自然的流露。

你莫看他身体瘦弱,却开辆大功率的三菱SUV到处去看风景、画风景。

那车马力大,身形硕壮。

我送他回宾馆,车在四马路的夜色里像一头野兽。

我写这篇文章时,他人已在江南的山水间,看那油菜花怒放。

行于古徽州,边看边勾,随心所欲。

看一白作画那真是安静,他凝神如雕像,围观者屏气敛声。

只感到四周寂静,一片清净,内心安详。

山水由其笔下静静的流淌出,一派天然。

一白让我不由得想起小城画家张此潜。

一个爱安静,寂静中净空而后充盈;一个喜热闹,唯闹中心安稳而能曼妙走笔,任由自然。

各自的气象各自摘取,发端于诚心,皆现迷人魅力。

与一白先生仅一面之缘,便被其风姿吸引,寂如枯藤,静若处子,作画如抚琴。

我周围似乎太少这样的安静之人,看了便心生欢喜。

春夜里的东篱,他石雕般作画的身姿,如平沙落雁的图画,久久在心里挥之不去。

作者相关文章

东篱原就是一本书——《东篱故事》自序

望稼楼镜像

画家李雷印象——《东篱故事》人物篇选登

关注马尔的视觉

(0)

相关推荐

  • 中国书画名家—曹环义作品选登

    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选登:沈鹏先生题,今日美术家:徐里先生题,長明艺术工場:冯远先生题 著名畫家曹环义作品赏析 画虎篇 图为曹环义先生 画虎纾怀.与虎共鸣 一记曹环义笔下的虎 但凡画家钟爱一种事物并付诸笔 ...

  • 徐悲鸿字画收藏秘笈有多少学多少?

    悲鸿与1942年为祝张道藩父母的七旬大寿所作,画面上有七只喜鹊在挂满红叶的枝头上嬉戏,每只姿态都各有不同.用红叶营造画面中人物或禽鸟的情绪,是徐悲鸿绘画的一大特色.这幅绘画曾在北京保利2012年春拍上 ...

  • 画家专栏 │觉石——浅浅写意 浓淡相宜

    画家专栏 青年艺术家 觉石 test 觉石 李振乾,号草舍.觉石,87年,实力派大写意青年画家!职业画画!以大匠之志为终身追寻目标!琅琊近僧 入室弟子,作品以效前人.缶翁.八大.豪放. 大气.内敛 . ...

  • 陪着山长去巡山——《东篱故事》选登

    萧县龙城书院的正厅中间的孔子像,每回见着我都要在心里拜两下. 一拜孔夫子,他是我们教书行当的祖师爷.乱世中不求个人生活的舒适.安宁,选择了救世的大仁大义的人生.他所树立的为师者的人品和学问标杆,至今仍 ...

  • 剑鸣兄——《东篱故事》选登

    称杨剑鸣为老兄亏又不亏,亏的是我俩同为1960年出生的人,不为亏的是我属老鼠他属猪. 1960年那个年头出生率极低,存活率更低,我周围60年出生的人极少.三年的自然灾害到了60年可谓登峰造极,树叶树皮 ...

  • 东粉一号——《东篱故事》选登

    东篱的细雨,那叫杏花带露,那么含蓄的娇艳着:一夜风去,竟把满园的春意写意成水墨丹青. 东篱常带给我惊喜,这次是一个毛胡脸引发的. 广东汕尾的几个舞蹈家撵到淮北,要把他拽回去开工:而淮北电台的几个资深播 ...

  • 小城文坛七仙子——《东篱故事》选登

    阳光暖暖融融的照耀在二泉山下的东篱琴园门前,小城作协的七位女子第一次出现在我的镜头前.一身的浓色大裙初看俗艳,可她们个个都有降住它的气场.仪态,将之焕发为花色绽放. 后景徽派木雕展现出的故旧感,又给画 ...

  • 萧人刘光——《东篱故事》选登

    堂主老沈曾这样评价一位年轻的艺术家:他在漆艺.绘画.书法.古琴制作诸多领域遨游,生逢盛世,屡遇名师,艰深潜研,视界开阔,触类旁通,由古出新,已成大器,必有大就. 他连用八个四字句来褒扬一位三十岁的年轻 ...

  • 蒙人张真——《东篱故事》选登

    我被老沈带着外出所见的第一个东篱朋友便是张真. 和他的第一张合影叫我有意消除了色彩. 你跟他在一起就得黑白分明.界限清楚,他是个学问上讲理较真的人. 可称兄道弟,境界.心思却也能隔着十万八千里. 立春 ...

  • 裁缝小魏的文化梦想——《东篱故事》选登

    前日朋友圈转了一篇题为<广袖华裳>的文章,文曰: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 "衣冠上 ...

  • 启迪身心的“艾人”——《东篱故事》选登

    我们习惯以职业名称来称呼从业人,比如工人.工匠,农民.农人,画师.画家,教师.教书匠:有时也用行业里特有的物件来标示,比如面包师.木工等. 题目里的"艾人"指的是艾灸师,算是面包师 ...

  • “伴月坛”——《东篱故事》选登

    不同类别的诵读我听过许多,诵读者各举风采. 不知从何时起,高调和轩昂便成为诵读风格的主流,而且赖在那里再不起身,有时便出现听觉的激情疲惫.越发希望有一些细腻.平和,勾住魂魄.驻足心间的慢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