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中法生态科技谷等五大国际交往区

武汉市蔡甸区紧扣国际合作创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绿色发展先行区、幸福宜居生态区总体定位,围绕“两城引领、三带联动、六镇协同”的总体空间发展框架,加快建成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为把蔡甸建设成为现代化大武汉的重要增长极和靓丽窗口提供坚实基础。

规划建设重点功能区

1.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坚持因地制宜、“留改拆建控”并举,加快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两年内完成征收拆迁约235万平方米。其中: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104.2万;蔡甸街41万;大集街2.5万;蔡甸经济开发区(奓山街)40万;张湾街32万;玉贤街7.5万;侏儒山街0.5万;消泗乡4.3万;索河街3万。

2. 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区。加快建设中法生态科技谷、中法半岛小镇、什湖生态示范园、马鞍山生态示范园以及中德国际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常福之心”等重点功能片区,高标准打造品质化生态新城、现代化产业新城。推动蔡甸城关(含柏林地铁小镇、城南片)、张湾柏林老集镇一体化发展,重点实施地铁小镇商住项目、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滨江齐联旧改以及柏林老集镇改造建设,构建城市行政服务、商业办公和休闲娱乐新格局。

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

1. 织密微循环路网。加快完善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蔡甸经济开发区(奓山街)、蔡甸城关等重点区域次支路网建设,构建“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路网布局,消减交通拥堵点。到2025年,建成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范围琴润大道、汉津大道、龙阳湖南路西延线、快活岭大道等总长63公里道路工程;建成蔡甸经济开发区(奓山街)中德产业园拓展区、常福北区、产城融合发展区小奓湖区域配套道路工程;建成蔡甸城关城南片、地铁小镇范围次支路总长约39公里,基本形成城市全域次支路网。

2. 完善交通运输通道。到2025年,建设公路联网工程,完成318国道(奓山段)快速高架、S105蔡城线改扩建、京港澳高速改扩建、琴川大道(城关段)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四环线夏家咀连接线及中法城收费站改造,积极对接武汉西高铁站、西武福高铁、武汉都市圈城际铁路环线和京港澳高速、武汉都市区外环线、武天高速,构建“4横4纵”高快速对外路网体系和“12横12纵”干线区域路网体系。

打造重点功能区,促进战略功能集聚发展。按照“目标—职能—空间”传导路径,完善主体功能区体系规划,统筹“五个中心”建设空间。按照“整体谋划、重点推进”的思路,围绕蔡甸区“十四五”发展重点,划定重点功能区,并编制重点功能区的城市设计,实现在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开展项目招商及满足成片开发的需要。坚持生态为核,突出生态特色,构建“十字双轴、东西双心、南北双园、科技双谷、中法双镇、多廊道多组团”空间结构,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318国道三产融合示范带、嵩阳大道乡村振兴示范带和汉江沿线精致农业示范带为抓手,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发展。围绕提升新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加速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城市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城市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加快推进主城南移东扩西进。

提升慢行交通品质。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什湖、马鞍山为中心,四级生态廊道为轴线,构建“环形+放射状”绿道网络。到2025年,基本建成什湖、马鞍山绿道,串联汉江、后官湖、三环线绿道,融入市域绿道网络,开建知新路跨汉蔡快速路慢行通道,建立休闲慢行交通体系。建成沿干路、支路布局的慢行道和沿生态廊道布局的慢行专用道,建立通勤慢行交通体系。建立与地铁站点无缝对接的换乘交通体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