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史二十九(商武乙十六年、周亶父(周太王)十六年【公元前1130年】)
商武乙十六年、周亶父(周太王)十六年【公元前1130年】
约本年,季历生文王昌。
昔者大任娠文王不变,少溲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疾焉。【国语.晋语四】
季历之妃曰太任,梦长人感己,溲于豕牢而生昌,是为周文王。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古本竹书纪年】
周文王昌,狼星之精。母曰大任,梦长人感己,有胎。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以胎教之。溲于豕牢,生文王。龙颜虎眉,身长十尺,胸有四乳。【金楼子.兴王】
文王四乳,是谓大仁,天下所归,百姓所亲。【淮南子.修务训】
文王四乳,是为含良。盖法酒旗,布恩舒明。【艺文类聚.12】、【太平御览.84】
商武乙十八年、周亶父(周太王)十八年【公元前1128年】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约本年,姬昌三岁,太伯、仲雍奔吴(虞)。
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史记.周本纪】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史记.吴太伯世家】
古公三子,长曰太伯,次曰仲雍,雍一名吴仲,少曰季历。季历娶妻太任氏,生子昌。昌有圣瑞。古公知昌圣,欲传国以及昌,曰:“兴王业者,其在昌乎?”因更名曰季历。太伯、仲雍望风知指,曰:“历者,适也。”知古公欲以国及昌。古公病,二人托名采药于衡山,遂之荆蛮。断发文身,为夷狄之服,示不可用。【吴越春秋.吴太伯传】
季历之妃曰太任,梦长人感己,溲于豕牢而生昌,是为周文王。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太王曰:'吾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季历之兄曰太伯,知天命在昌,适越,终身不反,弟仲雍从之,故季历为嗣以及昌。【今本竹书纪年】
古公亶甫三子:太伯、仲雍、季历,季历生文王昌。昌在襁褓之中,圣瑞见矣。故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於是太伯知之,乃辞之吴,文身断发,以让王季。【论衡. 初禀】
周太伯者,周太王古公之长子也。古公有子三人:长者太伯,次者虞仲,少者季历。季历之子昌,昌即文王也。古公寝疾,将死,国当有传,心欲以传季历,乃呼三子谓曰:“我不起此病,继体兴者,其在昌乎?”太伯见太王传季历,于是太伯与虞仲俱去,被发文身以变形,托为王采药。【琴操.下】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诗经.閟宫】
约本年,齐太公姜尚生。
商武乙二十年、周亶父(周太王)二十年【公元前1126年】
癸口,王卜,贞:旬亡祸。王占曰:吉。在二月,甲口,协日祖甲,唯王廿祀。【合集】
癸亥,王卜,贞:彤彡日自上甲至于多毓,衣,亡它,自咎。王占曰:吉。在三月,唯王廿司。彡。【合集】
癸口,王卜,贞:彤彡日自上甲至于多毓,衣,亡它,自咎。王占曰:吉。在三月,唯王廿司。彡。【南名】
商武乙二十一年、周亶父(周太王)二十一年【公元前1125年】
周公亶父薨。【今本竹书纪年】
大王甫有子曰太伯、仲雍、季历,历有子曰昌,太伯知大王贤昌,而欲季为后,太伯去,之吴。大王将死,谓曰:“我死,汝往让两兄,彼即不来,汝有义而安。”大王薨,季之吴告伯仲,伯仲从季而归,群臣欲伯之立季,季又让。伯谓仲曰:“今群臣欲我立季,季又让,何以处之?”仲曰:“刑有所谓矣,要于扶微者。可以立季。”季遂立,而养文王,文王果受命而王。【韩诗外传.十】
昔太伯见王季有圣子文王,知太王意欲立之,入吴采药,断发文身,以随吴俗。太王薨,太伯还,王季辟主。太伯再让,王季不听,三让,曰:“吾之吴越,吴越之俗,断发文身,吾刑余之人,不可为宗庙社稷之主。”【论衡.四讳】
后闻古公卒,乃还奔丧,哭于门外,示夷狄之人,不得入王庭。于是季历谓:“太伯,长子也,伯当立,何不就?”太伯曰:“吾生不供养,死不饭含,哭不临棺,不孝之子,焉得继父乎?断发文身,刑余之人也,戎狄之民也,三者除焉,何可为君矣!”【琴操.下】
太伯将让其国於季历,谓其傅曰:“太王欲以一国之事而以嗣我,我其羞之,吾闻至人也,不君一世,而万世以之君,不贵一代,而万代以之贵,吾焉能贵乎一国,而贱乎万代哉。”【艺文类聚.21】、【太平御览.424】
古公病将卒,令季历让国于太伯,而三让不受,故云太伯三以天下让。于是季历莅政,修先王之业,守仁义之道。【吴越春秋.吴太伯传】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泰伯】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於行义,诸侯顺之。【史记.周本纪】
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尚书.周书无逸】
中叶公刘,亦世修其业,以明民共财。至于太王、王季,克堪顾天。【诗谱.序】
商武乙二十三年、周季历(周王季)二年【公元前1123年】
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礼记.三年问】
季历垂涕而留之,终不肯止,遂委而去。到江海之涯,吟咏优游,仰览俯观,求膏腴之处。适于吴,率以仁义,化为道德;荆越之人,移风易俗,成集韶夏,取象中国,乃太伯之化也。是后季历作哀慕之歌,章曰:“先王既徂,长陨异都。哀丧伤心,未写中怀。追念伯仲,我季如何?梧桐萋萋,生于道口。宫馆徘徊,台阁既除。何为远去,使此空虚?支骨离别,垂思南隅。瞻望荆越,涕泪双流。伯兮仲兮,逝肯来游,自非二人,谁诉此忧?”【琴操.下】
古公卒,太伯、仲雍归,赴丧毕,还荆蛮。国民君而事之,自号为勾吴。吴人或问何像而为勾吴,太伯曰:“吾以伯长居国,绝嗣者也,其当有封者,吴仲也。故自号勾吴,非其方乎?”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有余家,共立以为勾吴。数年之间,民人殷富。遭殷之末世衰,中国侯王数用兵,恐及于荆蛮,故太伯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在西北隅,名曰故吴,人民皆耕田其中。【吴越春秋.吴太伯传】
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史记.吴太伯世家】
周亶公之子太伯、仲雍采药句曲山中,民感恩泽,从之日众,乃建国号句吴。【句容县志】
太伯审于始,知去上贤。太伯特不恨,让之至也。始于太伯,仁贤,明大吴也。【越绝书.篇叙外传记】
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左传.哀公七年】
注:太伯、虞仲初奔陕西陇县吴山,大王三年之丧后,乃奔苏皖交界之衡山(横山)梅里,建立句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