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郑信平||守夜(散文)

守夜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白天,妻的荆州亲戚们对我说,“睡会儿,今晚要守夜”。我明白,自岳父在上饶的医院里离世,移到殡仪馆,妻和表姐、姑姑已是在那熬了两个通宵。考虑到我要长途800多公里,没有要求我在上饶熬夜。现在,回到了岳父的故土,作为女婿的我,理所当然,要熬夜通宵。我,昨晚已熬了一夜,今天更应该再来一夜,因为明天是岳父落土的日子。
       守夜,是民间的一种丧葬习俗,也叫守灵,它是活着的人对去世亲人彻夜陪伴,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纪念。祖国的南北东西,儒家文化影响范围内,基本如此,16年我老爸过世时,我也守了几夜。
       灵魂不灭,生死轮回,是古人对逝去亲人的普遍观点,由此出现了祖先崇拜,祭祀之礼,也是如今守夜习俗的依据和出发点。
       人们认为,他的亲人虽然逝去了,但是灵魂还留在人间,没有去阴间。灵魂也很留恋他那些活着的亲人,不愿一个人孤零零地去往阴间那么远的地方,所以它会在去阴间之前,回到原来的家里看一看。为了不让灵魂在回家的路上迷路,要点上一盏灯,放在去世的人的遗体旁边,犹如航标灯,指引着亡者的灵魂回家瞧瞧。为防止灯火熄灭,致使逝者找不到回家的路,于是要彻夜长坐,保证那盏指路灯一直是明亮的。
       慢慢地,为亡者守夜这一习俗,演变到今天,延伸成了亲人们聚在一起,悼念逝者,抒发缅怀之情的一种行为方式。
     守夜,具体到细节上,还有一定的习俗,各地有所不同,但总的共同的就是守夜者不得睡觉,要通宵守护着。这种习俗也常见于各种文艺作品里,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有“儿媳两个也不守灵”,沈从文《边城》二十有“剩下几个人还得照规矩在棺木前守灵过夜”。
        守夜一般是三天为限,《礼记·问丧》中有“三日而后殓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之心亦益已衰亦。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已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是故圣人为之决断,以三日为之礼制也。”守了三夜,也即准备了三天时间,亲戚朋友也已能赶到,该缅怀的缅怀,上香的上香,跪拜的跪拜,足以尽人情,而葬礼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已准备完成,并可有序进行了。
       荆州这的守夜,事先有散居道士的法事活动。从晚饭后的七八点钟开始,两个道士,逐项进行着一系列的融合了道教佛教民间信仰的法事仪式,亲友们神情肃穆,也在亲身参与法事活动中,仿佛逝去的亲人已然回来,各自的哀思已是尽情地进行了表达。自九点半左右仪式结束,然后便是单个道士的说唱,边敲鼓边说唱,手敲不停,口唱不止,两人轮换,直到五六点多钟的天亮。
       守夜,还有一种,也叫熬年,指农历大年三十晚上的守岁,为什么称作“熬年”呢?
       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它“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出来伤害人畜,人们为了躲避它,在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
      如此平安了好多年,人们就放松了警惕,于是,在一个年三十的晚上,年兽突然窜到一个村子里,几乎吃光了整个村庄,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小孩,因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噼噼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听到噼啪声,吓得掉头就逃窜。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诗经·小雅·庭燎》篇中有“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成的火把火炬。竹竿燃烧时,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类似于现今的鞭炮,这就是“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的由来吧。
       现如今,过年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而对逝去亲人的守夜,更是对刚失去亲情的不舍。守夜,既是对逝者(过去的一年、逝去的亲人)的惜别、留恋,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对生者寄予美好希望之意。
       守夜,守的是求善之心,守的是喜怒哀乐之情的延续。
       珍惜当下,善待来者,是为记。
      (2021年1月2日夜3日晨)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郑信平,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0)

相关推荐

  • 江北海门农村丧葬习俗---为逝者烧九年纸

    这几年,我曾经去过很多地方打工,每到一处工作之余一有时间我总喜欢去当地农村走走,留意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我曾经在江苏海门呆过多年,海门一带的丧葬习俗和北方还是有差异的,因为祖国大江南北,由于各 ...

  • 寒衣节烧纸有什么讲究?为什么说新丧的人不需要送寒衣?

    寒衣节烧纸有什么讲究?为什么说新丧的人不需要送寒衣?人在外地回不了老家,如何给逝去的亲人送寒衣?关于送寒衣的讲究和如何送寒衣的问题,笔者根据传统葬俗及现在人的祭扫习惯简要概述如下. 寒衣节烧纸有什么讲 ...

  • 农村习俗:“至亲去世,3年内不能贴红对联”,啥道理?

    传统的丧葬文化也有很悠长的历史,从诞生之初到现在,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完善.即便现在火葬逐渐流行,但是葬礼的很多习俗依旧没有变化.比如亲朋好友会为逝者送上花圈,而花圈上面一定会有"对联" ...

  • 清明感怀

    清明时节思故亲, 细雨纷飞似泪痕. 柳色婴花仍依旧, 阴阳相隔梦晨昏. 六十风雨春秋度,往事如烟酒里尝. 杨柳新枝发垅上,桃花旧梦落西窗. 年年脑北清明祭,夜夜心头眷念藏. 时态炎凉知冷暖,蹉跎岁月一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油菜与喵喵(散文)

    油菜与喵喵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5月2日上午,不想看书,也不愿码字,但劳动节虽然放假,总得还要亲身劳动了,才算过了这个节嘛.于是,就和二哥二嫂到中坞口岭的田里去,挪打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有关食的闲扯(散文)

    有关食的闲扯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孟子·告子上>有"食.色,性也",告子说的,也即吃饭和繁衍,是人天生的本性.也是,只有吃饱喝足了,才能有个好的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虔诚的外婆(散文)

    虔诚的外婆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翻看<读者>,觉得<想回却再也回不去的地方>栏目的"本月最佳"选得蛮好,言简意赅.看到他们有写外婆的,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山和尚(散文)

    山和尚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和尚,是佛教用语,是对出家僧人的尊称.但我们平常的口语当中,感觉称呼出家人为和尚,似有不敬的意思.其实,这是理解的错误,由此导致了普遍的误解,如说某人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神农返天堂,人间稻满仓(散文)

    神农返天堂,人间稻满仓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好几天没有静下心来看看书了.周末,下雨,刚好,可坐在书桌前.女儿喜欢到我的书房捣乱,桌上笔筒里那些儿子用过的五颜六色的蜡笔,是她的最爱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家有小妹(散文)

    家有小妹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小妹大名郑依依,是我的女儿,不知何因,被称作小妹的.问妻,她说好像是有次有个稍大点的小姐姐有爱心,看其可爱,顺口叫她"小妹",且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侵晨的鸟鸣声(散文)

    侵晨的鸟鸣声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开春之后,每天,四点过点,窗外就有鸟鸣声传来,节奏舒缓,很是悠扬,给人以放松的愉悦感,与晨起的平静心境天衣无缝般吻合.虽没有百灵鸟的婉转悦耳,但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饭碗(散文)

    饭碗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上午,初中一直到高中的同学永华从老家来市里,到我办公室坐了坐.三十多年了,我们从稚嫩到成熟,个子也从初一时的小不点到现在人到中年的(都是) ...

  • 【望安山文学】郑信平||今夏的雨(散文)

    今夏的雨 作者:郑信平     主编:非    鱼 妻又是差点落汤鸡样回家.又下了几乎一整天的雨了,好像都没停呢,密或疏,大或小地下着.其实,这两个礼拜以来,或者说更早的三个礼拜前,就开始了断断续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