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欢清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出了一个绝世才子:纪晓岚,他被乾隆称为满清第一才子,因为才情卓著,乾隆唯以重用,曾经两次主持科举乡试,六次作为会试的主考官,足见乾隆对他的信任。借着科举考官的身份,纪晓岚收获了众多的考生,其中最为出名的要算刘权之了。刘权之是地地道道的湖南长沙人,考中进士之后,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据清朝史料记载,在纪晓岚众多门生中,刘权之是他最看重的一个。
这个得意弟子,深得纪晓岚的真传,为官恪尽职守,清廉奉公,逐渐被乾隆赏识,多次被调任升职。在嘉庆皇帝登基之后,刘权之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大学士,接替了和珅的位置,真就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前边说道,刘权之文采深得纪晓岚喜爱,为了迎合纪晓岚,刘权之会时不时写几个对联,和纪晓岚相互探讨,这写着写着,还写出了风采。
这一年,嘉庆恩准刘权之回家省亲,好不容易回到老家,当地的地方官,当然是受宠若惊,前后陪同,宴席上刘权之让官员们推荐一些,长沙一地的人才,官员们也不含糊,就给重臣刘权之讲起了这么一件事:
年内,长沙一地的官员们,聚会游玩岳麓山,在江边等载客的船只时,一干布衣的官员碰见了几个同在登船的书生。在几个书生听到官员们的谈话内容后,意识到这些人不简单,于是赶紧过来问候。闲聊的时候,借着闲情雅致,官员们就想试一下几个考生的深浅,于是就借着江边的一座塔,想了一句对联:孤塔耸耸,七层八方四角,让几个年轻书生想出个合适的下联。
没一会这些书生都想出了自己的下联,但是都不是很工整,正在尴尬的时候,渡江的船过来了,一干官员就登上了船,正准备走,船头的官员看到岸边有一位书生朝自己招手,官员们也是疑惑。讲到这里,刘权之大笑:是不是那个书生想出了一个:“一掌平平,五指两短三长”的下联来。官员赶紧迎声:正是!在船上我们都在想,这个下联怎么会这么工整。但事实上,这个下联出自刘权之,书生只是摇手而已,并未说明,也可能书生摇手仅仅是为了给他们道别。本来是酒桌上的戏谈,却显现出刘权之才能卓绝。
点击看完整视频哦.
.
☝ 点击上图看完整视频☝
现在很多史学家,都有这么一个共识:刘权之其实是明朝刘伯温的后人。史学家的依据大多是,在浙江文成县有座刘基庙,庙门上有一副对联,但仅有刘伯温写的上联:“言陈圣道,术究天文,帷幄中不惭名士,兼故乡倡义,泽被枌榆,迄今日庙貌巍峨,奉蒸尝犹思遗爱。”足有38个字!
这座刘基庙自建成以来,刘伯温的上联就一直挂在那,400年来,无数文人想一展风采的时候,都被38字上联吓退,甚至清朝才子纪晓岚都不敢轻易下手。直至刘权之调任江苏学政的时候,这个百年绝对才被他拿下来:“学本帝师,才为王佐,草庐内早识真人,想开国元勋,望隆伊吕,宜后嗣馨香俎豆,笃忠贞以迪前光。”同样的38字,工整妥帖。
有人会说,上面一个对联不能说,刘权之就是刘伯温的后人吧?您且听我说完,刘权之绝对填平之后,还提了字:“嘉庆元年江苏学政后裔刘权之题”我们认为,真是这14个尾款表露出真想来,刘权之作为清朝宰相,断不会为了虚名说自己是谁的后裔,但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刘权之这么做也合情合理。对此大家认为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