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意让校本培训更接地气
用创意让校本培训更接地气
“一走进校园,就感觉你们的精气神特别好!”一位来校视察的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如是说。无独有偶,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市教研室的何调伍老师看完我们的网络直播会议之后,给我发来信息:“学习了很多,锻炼了老师,也督促了老师。惊叹于你的领导力和号召力!”
这是校本培训带来的教师生命生长的力量!作为农村学校,如何开展校本培训,也是诸多校长苦恼的一件事。五年来,我在学校推行的创意校本培训,的确给老师们带来了变化。这篇文章,也期望能够与广大乡村学校校长产生一些共鸣。
读书是最廉价最优质的培训
我在自己公众号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不读书如何能成为教师?我是校长,应该带头读书。这是一句普通得再也普通不了的普通话,但是真正践行这句话,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我担任校长以来,一直把推动阅读作为头等大事。
但是,究竟怎样才能让老师们读起来呢?有人说,许多图片报道的教师阅读,都属于摆拍的结果。照片背后,是否有真正读起来,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为了让老师们的阅读被看见,我想到了“教师会前批注阅读”。也就是利用每一个星期的教师会,从中抽出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老师们现场读。老师们在文章旁白处进行文字批注;然后收上来由我来批阅;最后,我根据老师们的批注,形成我的读后体会,发送到教师群让大家分享讨论。
刚开始,我来推荐文章和写体会;后来,演变成老师们轮流推荐;再后来,老师们轮流写体会。
我把这件事写成了《批注阅读:让教师真正读起来》一文,并发表在了浙江教育报。批注一做就是五年,除了坚持之外,我们还不断创新具体做法。
从前几年的读一篇一篇文章,到现在的读一本一本书,老师们的阅读量逐渐上来了。从原来的轮流写体会,到现在的共同体合作阅读,有批注、讨论、展示,老师们的阅读逐渐有了深度。从会上批注阅读,到现在的教研组共读和寒暑假共读,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经过这么多年的阅读,老师们从被动阅读逐渐转向了主动阅读。外出旅游、出差和培训,老师们身边都会携带一本书。
另外,这几年的读书节——4月23日,老师们从当当网上购书的次数和总价在不断攀升。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见老师们的阅读改变。
百草讲坛让教师走近专家
学校开讲坛,邀请专家学者来讲学这一招,多数城市学校不算是什么妙招,但是对于多数乡村学校,很难做到这一点。
每一个学期,我们的百草讲坛都会邀请一位国内知名的教育学者和专家,让他们给老师们讲理念、讲行动。请他们来讲学,不仅可以提升老师们的教育感受力,也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平常这些专家,我们老师都很难接近,现在就在自己的面前,甚至和自己一起用餐是多么不可思议。五年来,我们邀请了不下十位名师专家进校园。
百草讲坛,不只是给专家和名师设立的,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让老师们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每个学期的总结会,不是校长的独角戏,甚至校长是不唱戏。一般学校的总结会,都是校长一人报报数字,干过了哪些事,获得了哪些奖。我始终想,就一个小学校,干了什么事情老师们心里都明白,不需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我们把舞台让给老师,让老师们来总结才是更需要的。因为老师们关起门,在一间教室里真正干了哪些事情,我们很可能是不知道的。于是,我们就有了“期末访谈总结会”、“TED演讲会”等。每一个学期形式都会不一样,但是宗旨都是一样的。
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总结会不仅新颖,还能够彼此互相学习。听完总结,郑洁老师就说:“虽然我们在同一个办公室,但是没有这样的总结会,我们只知道老师们在做某件事,但是不知道原来是这样精彩的!很多做法,我们下个学期都可以学起来做。”
期末总结,不像总结,更像是教育经验分享会。一个学期结束了,老师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进行梳理总结发言,就是一次很好的提炼和升华。同时,对他人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百草讲坛还有一个项目,就是会前演讲。
演讲是老师们必备的一种能力,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会演讲的。我们又在会议上增加了演讲的环节,让每一个老师都有机会演讲。
在此之前,我特地为老师们推出一节演讲课,用“TED”演讲的技巧,来给老师们提供演讲的指导。然后,每周会议时安排一位老师演讲,另一位老师根据标准,进行演讲点评。正所谓“三句不离本行”,老师们一开口就是班级里的故事,自己的教学故事。他们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思考带到演讲中来,又推动了老师们对教育的思考。
百草讲坛,是一个平台,也是一种理念。与其说我们期望我们可以走近专家,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如说我更期望走近专家,让自己越来越像专家。
小组项目式校本培训
在《我们的课程是慢慢长出来的》一文中,我提到了我们的课程编写。首先,我们成立一个课题小组,寻找一个负责人,让她自己去招兵买马。我只提供方向和学术后勤方面的支持,其余的就是他们组内的事情了。
这样一来,他们会主动寻找资料、编写方案、落实项目。而这个过程就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旅程。
后来,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百草园》以及课程评价方案时,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完成的。当几个人成立共同体时,他们就能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一个人都利用自己的特长,来完成这个任务。特别感动的是,这两年来,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七八,大家都在家里过年时,我们的项目组选择了来学校。
所以说,任务驱动才是最好的培训。
写下,就是自我改变
学校重视阅读,当然就不会放弃写作。五年来,我们从简单的批注开始,到现在“一周一篇”,历经了许多故事,也成就了老师们。
大家知道让老师们读书,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但是比这个还要难的是让他们写作。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事情要一步步来,要有得寸进寸的实施步骤。
刚开始,我们只是在会上批注,后来转变成轮流写批注体会,再后来,变成轮流给校长写回信。就这样,老师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其实自己是可以写作的。慢慢地,我们又在寒暑假发起“挑战15篇”和“51读写行动”。通过挑战的方式,让一部分愿意挑战的老师集中完成写作训练。一个寒暑假,老师们写下十几篇文章,不仅在写作技巧上得到熟能生巧,还让老师们意志力得到培养。
随着项目的增加,自己工作精力有限,我又想出了一招——让老师们替我修改文章。每周,不管是我写的信还是老师们写的信,我都要编辑在公众号推给老师们。但是每次编辑都会遇到语句不通顺等诸多小问题,我就会轮流发给老师们来阅读修改。还有自己的讲话稿和即将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我也都会寻找老师帮我二次修改。
通过修改,老师们一是可以提升写作能力,二是可以了解到学校更多事情,三是可以发现原来发表文章也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当去年我们推出了“一周一篇”活动时,就变得水到渠成了。写着写着,老师们已经深刻认同了要想写得好,就必须要做得好的道理。如今,老师们在论文写作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获奖概率大大提升,偶尔还有一二等奖等着她们。还有一些老师的文章发表在报刊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