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很有意思,“深入窍中”,静心读一读

一窗秋雨,几许闲情。有时候,人要学会换脑子。有句话叫,功夫在拳外,遇到瓶颈,跳出来,放一放。沏杯茶,看看书,散散步,等等自己。人不能老紧着,也不能总懈怠。松紧,快慢,刚柔,都是一个东西。

我本羸弱,而今自强。这人丹田连蹦,内压活如球,八方皆能旋。那人命门开合,长强如过电,劲直窜脊柱。功大的,扩背抱丹,气势整混,上来就沉,没道理可讲。功深的,动态精致,肋间,胛缝,腹股沟,点点启动,小劲忽闪。

苍穹闪星光,真空藏大有。练肩不想肩,放空肩关节。用锁窝里的劲,控制肱骨。用腋窝里的劲,控制胛骨。内家什么劲?松开外层,激发内层,所以你要摘开。松不是没有,而是舍外力,而取内劲。什么叫细劲?生于窍,串于膜,沉于骨。

七娘观鹤舞,闻筋骨齐鸣。白鹤亮翅,这个式子,定式时,锁窝与腹股沟,都要向内抽吸,扽到最深处的筋,同时手臂弧形外张。招式有什么用?换着角度,变着速度的寻筋。越摘越开,越抻越细,直到体认到膜劲。

劲路劲路,点点深入。初期练拳,不仅开肩开胯,还要开肋开胛,抻得开,拧到松,把内空间练出来,再往深里修。练拳,体认窍的学问。所有式子,都要激发入窍。松撑,拧绞,开合,波浪,都一个目的,开发窍劲。

大动变小动,小动变不动。什么叫如如不动?好像没动,却藏着生生不已之动。圈弧劲,不是故意变小的,而是自发变小的。大圈抻不着了,于是小圈深入。拳还是那套拳,看着没变,但你找到窍劲了,大动态不好使了,必须用小动态,才能刺激到窍劲,激发筋膜。

细致入微者,窥藐三菩提。小劲也并非终极,练几年小劲,尤其是交错劲,要多体会,小摘小抻,里头有大东西。再往深里练,意的作用,就彻底显露了。意与神经系统,密不可分。高手有个共识,意就是劲。练到极深处,形看似没动,意一动,神经瞬间激发窍劲,动能遍布全身。

一粒微尘,源自星河。好比推手,不会推的,用胳膊抗。会推的人,善用轴力波浪,松沉圆活。深通推手的人,动态不大了,都会用窍劲,你推他,他窍内一撑,激发周身筋膜,外形没动,但劲已还给了你。最深处的张力,就是筋膜。练拳也好,站桩也罢,先练交错劲,开拓内空间,寻到筋头,激发窍点,这才是内修之路

高手修点状,点的状态,点即是窍。有个词叫守窍,守窍是高阶静功,不是初级功法。守窍,不是坐那发呆,又或站着胡想,那是没用的。守窍,是静中寓动。练拳是,动中寓静,要先以拳法动态,摘开关节与缝隙,再寻筋认窍,这几步练通了,才能明白守什么。

静功守什么呢?形骸不动,启动窍劲,内部持续激发筋膜的状态。不得窍劲,不得筋膜,就是空守。守窍,是高手的结果,不是初级途径,先开始练拳,修几年动功,身体练通了,再复归于静态,这是很有必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