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说‖亚亚(245):大鹿岛之行其终
旅游和假期中的时间像是被加快了一样,从大鹿岛上乘船返回后,我们就要跟丹东说再见了。有些遗憾的是本来计划要去的大连和旅顺因为疫情不能去了。在坐上回京的火车前的最后一晚,我们决定最后去看看丹东的安东老街。
安东老街,街如其名。安东,是直到解放前,丹东都一直在用的名字。丹东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条街可以说是这百年历史的缩影。不仅融合了殖民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有民国时期的风情万种。
在出租车的一路狂飙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扇巨大朱红色的牌门,大概有七八米高的样子。门上有一块牌匾,棕黄色的匾上用隶书写着“安东老街”四个黑色的大字。在四周清一色的灰色西式建筑中,这扇古香古韵的朱红色牌门十分显眼。
门里面则是青色的石砖地板和灰色墙壁,还有很有年代感的石雕,仿佛一梦回到了一百年前的民国时期。在门前例行疫情检查的工作人员也穿着唐装。进入老街,琳琅满目的店铺和小摊让人看花了眼。风格还是民国的风格,但商铺的内容却五花八门。有传统小吃、西式快餐、日本料理,甚至最近很流行的剧本杀也有店面在街边。不过商品的分界线还是比较明显的,吃饭的地方基本都在后街上,娱乐点则在进门以来的那一小块区域。不过虽然店铺种类繁多,老街的定位还是没有太偏,总的来说还是传统小吃占比较大。
(这是打糕不是焖子)
我们买的第一份小吃是丹东的名吃焖子。白白嫩嫩的焖子撒上辣椒油和麻将,装在一个小纸碗里,拿上两个牙签边走边吃。口感软烂,有嚼头,应该是粉一类的东西,虽然好吃但比较普通。
之后我发现了一家卖关东煮的小铺子,便心血来潮过去买了一份关东煮。关东煮对我而言并不陌生,在北京的便利店里经常会有卖关东煮的锅。当然,那里的关东煮都是在锅里的小格子里煮着,要买的时候现捞。但是这家却不太一样。小铺子上有两口像火锅一样的格子锅,我们自己选要煮什么,然后现煮。在我看来,比起关东煮,这更像是火锅和麻辣烫的结合版。比较奇妙的是,煮完东西后,店家还会在关东煮上挤一些番茄酱之类的酱汁。我尝了尝,味道比想象的要好,但与便利店里的关东煮根本想不到一块去。
让我比较惊喜的是,同样的店家,在北京卖三十多一杯的杨枝甘露,在这里只用十几就能买到大杯。可能丹东的确不是生产杨枝甘露的地方,但是味道差不多,价格却便宜了一倍。可能这就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物价差距吧。
除了美食,安东老街还有文化宣传的内容。比如在街上有时可以看见的黄包车,里面还拉着人。还有穿着马褂的魔术师、红色的花轿……傍晚从大门出来后,还碰见了歌舞表演。丹东是一座不大的城市,但也是一个热闹的城市。其实这种热闹从很多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城市都能看到,它是大街小巷里小摊的叫卖声、是某个角落里的表演、是小平房里的不知名的小店……乱是乱了点,但给人一种活力和温暖的感觉。或许这就是现代化的弊端,要做到整齐划一就会多少失去一些人情味。但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能够做到在保留这些“热闹”的同时使城市发展的更好……
每一次旅行都是对世界新的感悟,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丰富。这一次丹东行,我见证了鸭绿江两岸的发展、攀登了“好汉”的虎山长城、倾听了大鹿岛历史的海涛声、也走过了安东老街百年的岁月与历练。在这座小城中经历过的一切都将是我珍贵的经历,会经过时间磨炼成为记忆中闪闪发光的珍珠。
作者简介:亚亚,文静女生,兼爱美食和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