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的空间 [http://951645785.qzone.qq.com]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
粗茶一杯,谈人间百态。
浅墨半盏,书千古大医。
到最后,泪了烛光,软了心肠。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想说的是,中医是人间最具温情的学问。这门学问,你越钻研,越受感动。
譬如汉代医圣张仲景先生。虽然他生活在迄今2000年前的世界里。但是,它的一片仁爱之心,却可以让我们清晰地感觉到。
仲景先生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汉兵荒马乱的时候。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原本是长沙太守的他,看不得天下百姓受苦,于是刻苦钻研医道。他看明白了——与其说碌碌无为顶着乌纱帽,还不如真真切切,为天下受苦的苍生做点事。
当时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大家都普遍面临同一个难题,这就是,疼。
没错,就是疼。经脉的疼痛、肌肉的疼痛。有的人头疼,有的人胃疼,有的人腿疼。没办法啊,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吃不上,穿不上,营养不良,再加上流离颠沛,大家阴血亏虚、经脉失养,到头来怎么能不疼呢?
怎么办?后来作为医生的张仲景,必须要想出一个办法,而且要把这个办法永远流传下去,为人间世代相传。
最后,他缕出一个思路。老百姓肝血普遍亏虚。肝,主筋。肝血不足,筋肉失养,于是就会疼。那好,我就想办法,既能够滋补肝中的阴血,还能像双手一样,揉按患者的筋肉。
用什么呢?思来想去,他把目光锁定在两味药身上。这就是芍药,和甘草。
其中的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入脾经和肝经,可以补肝之阴血,柔肝止痛。其中的炙甘草,性味甘平,入心经、肺经、胃经和脾经,可以缓急止痛。张仲景觉得,如果这两味药配合起来用,应该是很好的。
仲景把这两味药,各取四两(差不多今天的12克),组成一个配伍,叫做芍药甘草汤,写进了他的《伤寒论》。
张仲景想,希望这个配伍,能承载他的期望。烛光下,他期待着,有一天,人人都可以告别肢体的疼痛,快活地过上日子。想着想着,两行热泪不禁流了下来……
广告戒不了烟,那就赶快试试这个东西!加上这一物,舒服!
时间一转,2000年过去了。
如今,我们可以告慰先人的是,在经历了两千载中医临床之后,张仲景的芍药甘草汤,真的成了“人间止疼第一方”。他当初的夙愿,真的成为了现实。
现在,我举一些临床大家的验案,向你展示,这芍药甘草汤,是怎么止疼的。
第一个,看经方大师姜春华的验案。
一次,姜师诊治一个32岁的女患者。她的毛病就是每一次劳作之后都周身倦怠、酸痛。尤其是两侧小腿部位,阵阵抽筋,令她苦不堪言。姜师诊脉,发现舌淡、苔白、脉弱,认为是肝血亏虚,不能濡养筋脉。于是,姜师写下一方:芍药30克、甘草9克、当归9克、鸡血藤15克。结果,3剂而愈。其中,芍药和甘草搭配,就是取芍药甘草汤之意,养肝血,柔肝体,缓急止痛。在这基础上,加上鸡血藤和当归来养血通络,自然可以起效。
第二个,依然看经方大师姜春华验案。
话说一男子,年48岁,左侧偏头痛,频繁发作。发作的时候,脸色苍白。刻诊,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为血管紧张性头痛,姜师辩证为肝血不足,筋脉失养,痉挛作痛。芍药30克,甘草、川芎各9克。结果,七剂而愈。其中,芍药重用,柔肝敛阴,养血止痛。甘草缓急。川芎作为止头痛的要药,在这里锦上添花。
第三个,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刘持年刘师验案。
一男子,姓朱,年17岁,阵发胃脘疼痛,发作时抽掣疼痛,夜间加重,喜按。舌淡红,苔薄黄,脉弦而略数。刘师诊断,为肝体失养,筋脉不柔,导致胃痉挛,药用白芍15克,甘草9克,3剂没用完,症状全部消失。
所有这些,有没有药理学依据?如果非要找,也有。这既是,无论是芍药还是甘草,都有解痉和镇痛的作用。两者配合,可以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疼痛,也可以缓解其他多种的平滑肌痉挛性疼痛。现在基本已经取得共识,这就是,差不多胸部、腹部、胁肋、背部、腿部以及神经性痛、内脏平滑肌痉挛性疼痛,无不可以用芍药甘草汤化解。尤其是芍药大量应用的时候,镇痛效果更好。
当然,所有这些,仲景先生在2000年前并不清楚。他只知道一件事儿——天下苍生为肝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苦。他要做的,就是养血、柔肝、敛阴、止痛而已。
我想说,两千年以后,张仲景的一番宏愿,得到了实现。
中医里面那份质朴而真切的仁爱之心,得到了传承。
面对这一切,你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又怎能不感慨万千呢?
芍药甘草汤配伍,必须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它所针对的证型,务必是血虚津伤,筋脉失养。其他问题引起的肢体疼痛,须另当别论。部分人大量用白芍,会引发腹痛,脾胃虚寒者尤其要慎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