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还是要有,虽然它听上去很好笑
本文是孔较瘦发布的第160篇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欢迎留言交流
关注孔较瘦,非常有搞头
孔抱朴先生:
对于很多人而言,2018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年份。但在我们家,它是值得纪念的:在你走进幼儿园的当天,爸爸也重启学业,开始了博士生涯。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比任何人都知道,每当新学年开启的时候,学生们的心态都是万分紧张的。我特别希望,当你刚刚背上书包的时候,能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当你的学习压力开始增加的时候,发现学习的意义;当你的同桌被更换的时候,能有更大气的格局。
除了这些细节,我还希望你有一个远大一点的理想。哪怕它听起来有些可笑、看上去遥不可及。
等你长大以后,就会发现,我说的这个“远大”,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当自己不断努力,变好变强大后,能让别人变成什么样。
但在我们习惯的教育体系里,只有前半句,而很少有后半句。这个社会不断地灌输“要好好学习将来可以出人头地”,却很少告诉我们“如果成功之后,应该怎样影响别人”。
或许是比其他人幸运,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遇到了很多愿意帮助人的师长。一个人想要成长、成才乃至成功,平台、机遇以及贵人相助,三者缺一不可。对一个人的评价,未必局限在事业、学历、财富上,真正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他如何影响别人。我的博士导师是一名科学院院士,他之所以从一名山东汉子,一步步成长为医学界众人的偶像,便是因为他在自己获得成功之余,一直致力于培养年轻人、影响年轻人,给他们提供机遇和平台。
这种胸襟和情怀,恰恰是我们教育体系中所欠缺的。
与其它学科相比,医学是非常讲究传承的。但在我们这个圈子里面,很多老前辈“后继无人”。我认识很多科室主任,他们是典型的“刀中之霸”,基本上所有的手术都把持在自己手中,年轻人动手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进步了。
一代人是很容易就老去的,年轻人失去了成长的黄金时间,整个科室也就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很快就会被其它医院或同行所超越。也正是这种事情让我意识到,“愿不愿意让别人好”,可能是区分真伪强者的分水岭。
孩子,在你成长的路上,你会听到很多类似的观点和模板:许多孩子只要成绩好,只管自己出人头地,要成为人中翘楚。他的理想范围只局限于“自己”——别人的贫富与己无关,别人的生死与己无关,如果可以,他们都可以是自己出人头地的垫脚石。只要能凸显自己的“优秀”,他们可以使绊子、告密、诋毁,乃至制造麻烦、制造恐惧、诱发他们的恶……
也许这是时代的常态。但我不喜欢你变成这样,也不喜欢自己变成这样。我希望你把理想的范围扩大一些,把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把那些来来往往的身影看作朋友,而不是对手。
当有人来寻求帮助时,你应该愿意分享自己的强大;当旁人超越时,你应该收起自己的妒忌;领跑的最好方式,一定是自己跑得更快,而不是把别人绊下去。
有段时间,我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帖子:哪些父母的教育“惊艳”到了你?
有一位答主说:认识一个学长,有一天提到了他小时候和父亲在一起遇到乞丐的场景。一般的父母可能会趁机小声教育孩子:“记得要好好学习,不然就像他们一样,没有工作只能乞讨为生了。”
而他的父亲语重心长:“要好好学习,以后让这些人都能有工作,不用落魄至此。”
我从这个帖子里,读出了一个背景声:“这才是教育的高度”
20多年前,我在鲁西南的一个小山村放羊。当时的一个小学班级中,有70多个同龄的学生,从小到大,我的成绩都不算最好的。但最终这个班级中只有我一个人真正完成了学业,走出了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