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强:公民与臣民

公民与臣民    (文/徐强)

公民与臣民有什么区别?20世纪30年代,张佛泉先生以纳税为例,写过一段话,让人颇受启发。他说:“政治担负不只是被动的捐钱而已。政治担负包括纳捐在内,但纳了税,责任不就算了结,我们还应当监视着税捐是怎样用去的。中国人的纳税,简直是赎命钱。收税的也便就是绑票的。纳捐的既因捐保了性命,当然不敢再问土匪将钱索去之后怎样花法,实际上也用不着问。收捐的既不是用好法收来的,当然没有正当方法花去。”(《论国民政治负担》,原载1933年8月21日《国闻周报》)

这段话告诉人们:公民是主动的,臣民是被动的;公民是独立的,臣民是附庸的;公民如主人翁,臣民如丧家奴;公民意气风发,急公好义,臣民浑浑噩噩,明哲保身;公民为自己争权利、争自由、争幸福,臣民坐等天上掉馅饼,盼望别人大发慈悲,有所恩赐;公民视自己为国家、社会的一分子,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臣民则认为国家是别人的国家,社会是别人的社会,自顾尚且不暇,莫管谁家之天下。

没有公民意识的觉醒,就谈不上公民社会的建设。只有人人肩负起公民的责任,不因声音微弱而不呐喊,不因力量绵薄而无动于衷,整个社会才有进步的可能,哪怕向前一毫米,也会让人看到希望的曙光,激起继续前行的勇气。

张佛泉先生说:“做一个民主国的国民,比做一个大皇帝的百姓,要难上十倍、百倍。”话虽如此,不过,知难而进,愈挫愈勇,正是现代公民应有的品格。没有这种品格,人们就永远无法改变“权力人质”的身份,永远无法逃脱向“政治绑匪”交纳“赎金”和“保护费”的宿命。翻翻“二十四姓之家谱”(梁启超语),即可深明此理,我就不再罗嗦什么了。

张佛泉《自由与权利:宪政的中国言说》,清华大学出版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