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末闲谈一个好人

01

昨天看到一个视频,Google的年度搜索总结视频。三分钟的时间,回顾即将过去的2020年。

Google的202年度词汇是Why?

相较于2018年的Good,2019年的Hero,今年的这个Why,有了更多的况味。

所以昨天在瞎爷聊天室做了个视频,说了自己在2020年的感受:

对于我来说,2020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相较于那些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的人们,我最大的感触是好好地活下去,珍惜眼前的幸福。

2020年让我变得更坚韧,也更宽容。

更坚韧是说我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更能坚持,也更能变通。更宽容是说我在对人对事的时候,更能去理解别人,理解别人的立场、感受和认知,但我也更知道在坚持坚韧和宽容之间,知道自己必须坚持的取舍是什么。

02

人到中年,我在这一年里,觉得最能理解,和愿意去理解的一个人是鲁迅。

这个本名叫周树人的人。

理解他的冷,也理解他的热,理解他的尖刻,也理解他的愤怒,更理解他的藏在冰火之下的爱。

这个世界,太复杂,这个世界,太可怜,这个世界,太值得为之较真。

无穷的远方和无穷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但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没有什么感同身受。

所以,我在这年里,在我所写的所谓文章里,如果它们能被称之为文章,反复抄录的一段文字是张莉教授关于《故乡》的那段话:

百年新文学史上,最具迷人小说调性的作品是鲁迅的《故乡》。还没有哪位现代作家能象鲁迅的《故乡》这样,对世事有着如此非凡的理解力。当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对面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时,他写下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逝者如斯”的时间慨叹,这是一个高度。在他之后,鲁迅别出蹊径,写下的是人与故乡之间的另一种生疏。这无疑深具现代性。《故乡》里有亲人、朋友在时间面前的分离,还有人心与人性在时间面前的深度磨损。——时间不仅仅给予人白发,还给予人地位、阶级的差异,《故乡》与《回乡偶书》形成了直接而深有意味的对话关系,千百年来,人与故乡之间那种难以言喻的感慨,尽在这部短篇里。而显然,正是在这样的对话性书写中,鲁迅借助于《故乡》建立了自己的小说调性,简洁、凝炼、精准、深刻,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故乡》里,鲁迅用一种新鲜的语法和叙事引领他的读者“走异路,逃异地,寻求别样的人们”,那是长久以来被中国古代文学忽略的人和世界。而《故乡》里的简笔更令人赞叹,小说家用刀刻一样的方式为我们刻下了闰土和杨二嫂,这部小说代表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技术的日臻成熟。《故乡》里固然有鲁迅对于中国农村的深入思考,但最令人赞叹处还在于他将自己对故乡人事的理解与认识用一种艺术的手法进行了接近完美的转化,正因如此,这部作品才显现了新异、深刻的特点。
最理想的短篇总会让人想到那些短而美的唐诗名句,要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容量,——它可能芜杂,可能简洁,可能喧哗,可能沉静,但共同的特点无疑是气质超拔,一骑绝尘。
人到中年,我越来越认同那个调侃自黑的段子:
我原本以为我是鲁迅笔下的“我”,后来发现我是少年闰土,再后来发现我是中年闰土,再后来发现我是那个叉,最后发现我是那个猹,到处被人叉。最后发现自己连猹都不如,是那个被猹啃过的瓜。
03
昨天,著名的兽爷写了一篇《你对它大笑时》,是他的那篇《兽爷丨二十岁的眼泪》的姐妹篇。
这一篇里,他第一次写自己当初闯荡北京,住地下室的情景。
我突然觉得,如果写一篇《兽爷往事》,可能瞎爷我是独一无二、舍我其谁的人选。

我至今还记得当年我去北京出差,和兽爷约着见面,去他租住的小区等他。

他那时还叫张三疯,或者杜撰爱情,记得他和他的同学从地下室的台阶上一步一步走上来,走到地面上,肥大裤衩,夹脚拖鞋,腿毛飘飘。

像极了周星驰电影里的画面。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当时最大的感慨是:卧槽,原来混北京的人,都得先做鬼,从地下室一步一步往上爬,爬上来,再做人,再做人上人。纵做鬼,也风流。

读完他的文章,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么年轻,就开始怀旧了。

而年轻人的怀旧,是思想上衰老的开始。

04
昨天在鹦鹉史航的微博下,看到了一组鲁迅在上海拍的照片:

️1930年9月25日,鲁迅五十岁生辰照,摄于上海春阳照相馆。这个也许是最眼熟的。

️1933年2月17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欢迎萧伯纳来华摄于上海孙中山故居。

左起:史沫特莱、萧伯纳、宋庆龄、蔡元培、伊罗生、林语堂、鲁迅。

这张照片以前是会有人在画面里蒸发掉的。

现在好歹七个人都齐了。

️1933年9月13日,摄于上海。

️1936年初,大病后的鲁迅摄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

斯人独憔悴!

️1936年2月11日,鲁迅与内山完造(中)、山本实彦(右)摄于上海亭。

这张我一直觉得好玩,看神情,先生就像一个穿越成功的满面窃喜的路人甲。

️1933年5月26日,为了斯诺编译的《活的中国》而拍摄。

这也是传播甚广的标准照。

️1936年1月9日,摄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门前。最饶诗意,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1927年10月4日,摄于上海。

前排右起:鲁迅、许广平、周建人

后排右起:孙伏园、林语堂、孙福熙。建人兄眼神好难忘。

️1933年5月1日,摄于上海。颇帅。

️️1933年5月1日,摄于上海。

️️1930年8月6日,文艺漫谈会摄于上海。

前排左起:田汉、郁达夫、鲁迅、欧阳予倩、山崎百治、神田喜一郎;

后排左起:石井政吉、郑伯奇、升屋治三郎,第七人起为塚本助三郎、岛津四十起、十岛洋一郎、内山完造。

️️1933年5月1日,摄于上海。

️️1935年,摄于上海。

️️1931年8月22日,鲁迅与木刻讲习会成员摄于上海。左起:钟步清、邓启凡、苗勃然、乐以钧、黄山定、顾洪干、李岫石、郑洛耶、胡仲民、江丰、鲁迅、陈铁耕、内山嘉吉、倪焕之、陈卓坤。

陈丹青说过,这些木刻青年一辈子最有味道的时光,也许就是在鲁迅身边度过的这一年半载。

️️1936年10月2日,鲁迅摄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客室。

️️1936年10月2日,鲁迅摄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客室。

️️1933年2月17日,鲁迅与蔡元培、萧伯纳摄于上海孙中山故居。

️️1933年春,摄于上海。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后的遗容。摄影:沙飞。
1936年10月22日下午1时,鲁迅的灵柩从万国殡仪馆出发,送往万国公墓,给鲁迅抬棺的人共有16人,他们的名气一个比一个大。这16个人分别是:胡风、巴金、黄源、鹿地亘、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张天翼、吴朗西、陈白尘、肖乾、聂绀弩、欧阳山、周文、曹白、萧军。
04
上个世纪80年代,罗中立创作了这幅油画《父亲》:
很多中国人共鸣,认为这是自己的父亲。
但对于一部分中国人来说,这个端着碗的老人,是闰土。是鲁迅笔下的闰土。
对于一部分中国人来说,精神上的父亲,应该是鲁迅。这个叫周树人的人。
因为他呐喊,他彷徨,他愤怒,他启蒙,他掷笔为剑,他化作寒星,我以我血荐轩辕。
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05
在岁末,在这样的冬夜,我们想起一个人,闲谈一个好人。他的名字叫周树人。
因为他是我们精神上的父亲。
06
鲁迅的眼,鲁迅的眉,甚至他的头发,都在表达他的冷,他的尖锐不调和。
从他的面相上,我们能看出什么?
下面的相片,是鲁迅遗容的拍摄者沙飞。他最后因为精神疾病,在医院枪杀了为他治疗的日本籍医生。从他的眼神和面相里,我们又能看出什么?
再下面这张照片,主人公的名字叫陈独秀。他的祖父在他小时候,就哀叹:这个人长大后,不是乱臣贼子,就是作奸犯科之人,是家门不幸的不祥预兆。
从这个人的面相上,你能看出来什么?
最后还是广告:

瞎爷最近两年,潜心研究相面,专研古今中外相学著作,现实生活中见各路人马,看人识面,颇有感触。

瞎爷之名,本来缘于吾乡乡民之口头禅“瞎猜思”,几次被封号,几次转世,最后变成了瞎爷。

难道这是一种暗示:瞎爷要以相面为生不成?

人生的很多事,谁能说得清呢?人生的有趣之处,也许就在于人生的不可知。

猜谜,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索性,拉个群,就叫“西塞罗相学会,收费群,扫码入群,随喜缴费666,需审核。

群口号:颜值即正义。

信则灵,不信则无。人生的意义,全在于一个信字。不喜勿喷,不喜莫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