勹部

二划

勹部

1.2.匀勿勼勾3.句匆匃包匄4.旬匈5.匉甸6.匋匊7.匍訇8.9.匐匏够夠

一画

(sháo苕)

泛指舀东西的器具,有柄,古代舀酒器。《周礼·玉人》:“黄金勺。”《仪礼·士冠礼》:“宾勺。”《考工记·梓人》:“勺一升。”《说文》:“勺,挹取也。象形。中有实,与包同意。”

古通“酌”。引申为酒。《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觞些。”《礼记·明堂位》:“其勺,夏后氏以龙勺,殷以疏勺,周以蒲勺。”蜜勺:甜酒。

二画

(yún云)

汉以后字。

(wù雾)

表示否定,相当于“不”之意。《易·乾·初九》:“潜龙,勿用。”《易·姤·辞》:“姤,女壮,勿用取女。”《易·升·辞》:“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书·大禹谟》:“劝之以九歌,俾勿坏。”《老子·三十章》:“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论语·雍也》:“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孟子·告子上》:“贤者能勿丧。”《广韵·物韵》:“勿,无也。”

“匆”的假借字。急促、匆忙。《关尹子·一宇》:“戛戛乎斗也,勿勿乎似而非也。”

(jiū鸠)

古同“鸠”,聚集。

古同“解”。

(gōu沟)

本作“句”。弯曲。《鹖冠子·近迭》:“神灵威明与天合,勾萌动作与地俱,阴阳寒暑与时至。”

古同“够”,达到,探取。

勾践:春秋战国时越国的国君(公元前497~465年在位)。后为吴王夫差所败,困于会稽,屈辱于吴。乃用文种、范蠡为相,卧薪尝胆,立志复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卒兴兵灭掉了吴国,继而北进,大会诸侯于徐州(山东滕县南),成为春秋后期的霸主。《孟子·梁惠王下》:“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孟子·尽心上》:“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

三画

(gōu拒)

《诗·大雅·行苇》:“敦弓既句,既挟四鍭。”《管子·弟子职》:“乃承厥火,居句如矩。”《左传·哀公十七年》:“越子为左右句卒。”《庄子·田子方》:“履句履者知地。”《韩非子·存韩》:“敦弓既句,既挟四鍭。”《礼记·月令》:“句者毕出,萌者尽达。”《尚书大传》:“古之人衣上有冒而句领者。”《考工记·庐人》:“句兵欲无弹。”《说文》:“句,曲也。”这里用为弯曲之意。

句芒: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木神之宫。《楚辞·远游》:“撰余辔而正策兮,吾将过乎句芒。”《吕氏春秋·孟春纪》:“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

(cōng聪)怱、悤

汉以后字。

(gài丐)

古同“丐”。

(bāo剥)

《易·蒙·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易·泰·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中行。”《易·否·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易·姤·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诗·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毛传:“包,裹也。”《管子·轻重甲》:“是使奸涂不可独行,遗财不可包止。”《尔雅·释诂四》:“包,裹也。”《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黄帝内经》:“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这里用为“包容”之意。

裹,用纸、布等裹东西。《易·姤·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书·禹贡》:“草木渐包。”《诗·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毛传:“包,裹也。”《礼记·乐记》:“包之以虎皮。”

(gài丐)

古同“丐”。讨取。《左传·昭公六年》:“不樵树,不采蓺,不抽屋,不强匄。”《左传·昭公十六年》:“我毋强贾,毋或匄夺。”

四画

(xún寻)

《易·丰·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诗·大雅·江汉》:“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朱熹注:“旬,徧……遍治其事,以布王命。”《诗·大雅·桑柔》:“菀彼桑柔,其下侯旬。”《管子·侈靡》:“不动则望有廧,旬身行。”这里用为周遍之意。

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书·尧典》:“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周礼》:“旬终则令正日成。”《管子·霸形》:“日杀数十牛者数旬。”《管子·侈靡》:“若旬虚期于月,律吕出于一。”《韩非子·初见秦》:“围梁数旬,则梁可拔。”《仪礼·少牢礼》:“筮旬有一日。”《礼记·曲礼》:“旬之外曰远某日。”《说文》:“旬,徧也。十日为旬。”

古通“巡”。《诗·大雅·江汉》:“王命台虎,来旬来宣。”《关尹子·筹》:“鸟兽俄呦呦,俄旬旬,俄逃逃。”《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用为巡视、游历之意。

(xiōng兄)

“胸”的古字。《管子·任法》:“民无私说,皆虚其匈以听于上。”《管子·内业》:“平正擅匈,论治在心,此以长寿。”《荀子·王霸》:“三邪者在匈中。”《山海经·海内南经》:“贯匈国。其为人胸有窍。”《史记》:“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说文》:“匈,膺也。”《资治通鉴》:“吾素刚急,有匈中气,不可不顺也。”这里用指为胸膛之意。

古通“洶”、“汹”。形容声音大,喧嚣。《庄子·在宥》:“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

古通“讻”。争辩。《鹖冠子·道端》:“匈乖不惑,务正一国。”

匈奴: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与 第4、5世纪侵入欧洲的匈奴族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包括中国历史上的戎族与狄族。据中国史籍记载,公元前3世纪匈奴曾占领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并统治蒙古的大部分。亦称“胡”。《淮南子·齐俗训》:“胡、貉、匈奴之国,纵体拖发,箕倨反言。”

五画

(pēng砰)

汉以后字。也作“砰訇”、“匐匉”。形容大声。

(diàn电)

古时都城的郭外称郊,郊外称甸。《书·禹贡》:“五百里甸服。”注:“为天子服治田也。”《书·武成》:“邦甸、侯、卫,骏奔走。”《诗·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周礼·夏官·职方式》:“甸服。”《荀子·正论》:“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礼制·王制》:“千里之内曰甸。”《说文》:“甸,天子五百里地。”段玉裁注:“甸,王田也。”这里用为耕种王田之意。

《书·多士》:“俊民甸四方。”《书·立政》:“式商受命,奄甸万姓。”《诗·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诗·大雅·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管子·侈靡》:“乘马甸之众,制之。”这里用为治理之意。

甸人:掌郊野之官。死罪的执行、非公族在市朝,公族及有爵者在郊野。

六画

(táo陶)

古同“陶”,陶器。《管子·轻重甲》:“三月解匋。”

(ju掬)

《诗·小雅·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一匊。”《说文》:“在手曰匊。”《广韵·屋韵》:“匊,物在手。”唐杜甫《佳人》:“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匊。”这里用为双手捧起之意。

七画

(pao袍)

古同“炮”,把带毛的肉用泥包好放在火上烧烤。《诗·小雅·六月》:“饮御诸友,炰鳖脍鲤。”《诗·大雅·荡》:“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这里引申为燃起大火之意。

(pú仆)

匍匐:以腹贴地前进。《国语·吴语》:“孤日夜相继,匍匐就君。”《庄子·秋水》:“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hōng轰)

汉以后字。

八画

(chú)

见“刍”。

九画

(fú)扶〕

见“匍”。

(páo袍)

《诗·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诗·大雅·公刘》:“执豕于牢,酌之用匏。”《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说文》:“匏,瓠也。”《汉书·郊祀志下》:“其器陶匏。”这里用指为瓜类植物,匏瓜有苦、甜两种,味苦的不能吃,但可用来帮助泅水。

(gòu购)

汉以后字。

(gòu购)

古同“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