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创新•问题——写在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之后

(笔者先后担任两届中国新闻奖评委、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以及各类评奖活动评委,即日起陆续登载评析文章以及一些作品点评。)

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已经落下帷幕,笔者从获奖的71件电视新闻作品中,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加以评析,希望能够给电视新闻工作者一些借鉴与启迪。

一、用民生视角做好主流新闻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基本上来自主流媒体,既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又能以民生视角做好这些主流新闻,成为近年来电视新闻改革的主要方向。杨保军教授在《新闻价值论》一书中引入“统一主体”的概念并指出:“任何传播者总要把满足受众需求与达到自己的传播目的结合起来的。”①显然,将民生视角与主流新闻统一起来可以实现新闻传播的最大化。仅以参评电视消息的作品为例,民生视角的新闻接近三分之二,其中有不少属于时政新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但是如何选取一个好的切入口进行宣传报道,颇能考验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敏感和业务能力。其中,新闻专题一等奖作品《小镇民警维稳事》就是一部以小见大、以情感人的力作。受国际金融风暴冲击,以外向型服装加工业为支柱的浙江省宁波市象山爵溪在2009年出现了企业大面积停工倒闭、大批外来务工者失业现象,给当地社会稳定带来严峻的挑战。作品以边防民警王辉千方百计帮助七千多名失业务工者找工作为切入点,用鲜活的事例,树立了一位主动应对金融危机、积极奋战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主战场前沿的警察形象。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九下爵溪蹲点,跟踪拍摄采访了大量素材,从大量琐碎的近乎雷同的素材中挖掘、提炼,形成报道主旨和视角。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电视纪录使记者抓取了许多真实感人的细节。作品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国多家主流媒体对王辉的事迹进行了跟进报道,全国公安边防部队也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推广和嘉奖。

民生视角在国家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中也体现出来,如电视消息一等奖作品《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国庆期间北京安保、交通和旅游工作》。作品选取建国60周年这一特定的节日,着重表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基层事务和群众生活的关怀。作品通过写实的拍摄手法、精巧的编辑技术以及大量现场音效及群众场面的运用,如实地将领导人心系群众,群众爱戴领导的感情表现出来。通篇庄重而不失热闹、严肃而不失温馨。按说领导人的公务活动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一定都具有很大的新闻价值。现场感和仪式感是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媒体新闻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方面通过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展示他们一丝不苟、心系百姓的公众形象;另一方面也会传递一些重要的信息,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与普通老百姓的接触中反复道出的祝福和愿景,也反映出执政党和政府建设强大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心和信心。对此,中央电视台记者认为,在大背景下的小事件同样能体现领导人,于是他们精心设计拍摄方案,大量采集现场感强的同期音响,并采用创新的编辑手法,如实还原新闻事件,力争把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良好互动全面展示给观众。

参评作品中舆论监督的比例也不小,民生视角也体现在批评报道上,如消息二等奖作品《听证会上的惊天一“抛”》。近年来,听证会变相成为“听涨会”的情况较为普遍,备受公众的质疑和诟病。临近岁末,哈尔滨市又宣布要将自来水价格上调33%,市民普遍认为涨幅过大。但听证会上32名代表中有31名一边倒地同意涨价,听证会成了名副其实的“听涨会”。听证代表刘天晓,多次举手想要表达反对意见未果。记者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当刘天晓由于得不到发言的机会,愤怒地将桌上的矿泉水瓶抛向主席台时,终于争取到了发言机会并表达了民众的心声。记者及时地拍摄到了全过程,独家捕捉到了这个具有新闻价值但又转瞬即逝的珍贵瞬间。尽管从电视画面上看有点暴力倾向,但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部优秀作品。这条消息播出后,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观众表示,报道虽短,却非常震撼,并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心声。现场的震撼和独家的报道由此被多家媒体转载。而有关价格调整是听证会还是“听涨会”等问题,也成为当时公众热议的焦点。

自中央提出改革会议报道和减少领导人活动报道以来,此类新闻已大为减少,但“官本位”思想、镜头向上不向下的意识在一些电视新闻记者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此次参评的电视消息中就有三件是以领导视察为主要内容的,但最终都落选了。问题就在于错把领导人的行为看成新闻的主体。

报道的不平衡和信息的不对称,往往让公众对主流新闻感到不可信,那怕它是真实的。如消息《一个中国企业家的哥本哈根视角》,本来是一个不错的环保主题,尤其是在一个国际舞台上。在哥本哈根采访时,记者发现活跃在会场上宣传自己环保理念的非政府组织多为欧美和日韩人,在民间层面上,我们缺乏自己的声音。于是记者以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的观察与感受为主线,展示了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而付出的努力。然而,整个报道多次采访黄鸣,完全没有其他外国人的采访,通篇变成了这位中国企业家自话自语的“独角戏”,难免有所缺失。

二、用电视评论引导社会舆论

近年来,中国电视逐渐进入了评论时代。参评的电视新闻评论中也不乏精品佳作,这些作品纷纷把视点聚焦当今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房价、环保、乱收费等问题。如电视新闻评论一等奖作品《温州:望“楼”兴叹》,2009年,温州房价一度疯涨,创下新楼盘开盘均价全国第一的记录。一个地级市,如此高的房价,让人匪夷所思,也让业界人士迷惑不解。本片首先把镜头对准了温州楼市的火爆场面以及出现的售楼假摇号、群众砸盘等事件,然后从多个角度分析造成温州楼市疯涨的原因。记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在高房价的带动下,温州地下金融暗流涌动,危机四伏;高房价还带来企业大规模外迁、人才难留,企业遭遇“成长”烦恼,温州经济转型升级严重受阻;高房价还带来危险的经济泡沫,带来高消费,使温州城市生活品质下降,温州离宜居城市越来越远;高房价带来的炒房高利润,容易滋生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节目在最后还提出了平抑温州房价的几点建议。本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分析透彻,建议中肯,有理有据,一气呵成。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不仅引起观众共鸣,更引起温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连续出台抑制房价的相关政策措施。2010年3月份,温州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19条意见,其中还提出取消开发商20%的自留房政策来加强对投资性炒房的打压力度。至此温州房价快速增长势头得到较好的控制。

新闻评论不等于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正面报道和舆论导向才是新闻评论的根本所在。获新闻评论二等奖的《顺德缘何要当全国机构改革先锋?》就是一部思辨性和前瞻性俱佳的新闻评论作品。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广东顺德率先于2009年9月启动党政机构大部制改革,对广东乃至全国1700多个县级党政机构具有示范和借鉴的意义。作为地方媒体,佛山电视台一直紧密关注改革进程,对改革的一举一动都作了翔实的记录。在大部制改革进行到第55天,恰逢顺德行政中心按照16个大部门调整布局后,正式对市民进行开放。记者抓住了这一时机,对大部制的成效展开深入评论。为了将主论点阐释清楚,记者花了大量时间,精心组织人员,多次走访市民、政府机关、大部制改革实施者及专家。尤其针对大部制改革前后,顺德部门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给市民带来什么样的实惠,以大量的新闻事实、群众意见作为论据,以专家学者的观点来论证,从顺德为什么要改革,如何改革,为何要这样改,改革的成效等方面进行论述。作品论点鲜明,论据真实客观,时效性强,还充分运用资料画面和音乐等手段,使评论更加丰满,富有感染力,作品播发后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有的作品虽然作为新闻专题送评,但也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评论色彩。如获电视新闻专题二等奖的《透视中国姓名权第一案》就是这样一部意义深远的作品。如何协调好公权力与私权利关系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姓名权第一案——赵C案引发了全国广泛关注。记者在赵C事件发生起就对其进行了两年的持续关注。记者在全国独家记录了此案一审、二审的庭审全过程,并在二审后对新闻事件的核心当事人——赵志荣进行了独家采访。庭审结束后,记者第一时间赶赴武汉,邀请中国民法学著名学者、武汉大学法学院张里安教授就此案进行了点评,增加了片子的深度和广度。此片巧妙从公权力与私权利相互博弈的角度切入,使全片既有很强的可看性——有博弈就有故事,又有高远的立意——如何协调好公权与私权的关系。全片生动流畅、结构严谨,结尾意味深长——进一步提醒国家机关要严格按照程序行使公权力。该片播出当天,不仅获得了收视率5.60、市场份额17.38的优异表现,还被新华网、新浪、搜狐、网易、优酷、酷6、迅雷等各大网站转载。事实表明,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也有能力引导网络媒体主导社会舆论。

从整体上来看,参评的电视新闻评论作品相对偏少偏弱。不少参评新闻评论的作品其实只能算是新闻专题,述多评少,只述不评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笔者认为电视新闻评论不应该只有一种节目形态,不应把调查性报道和舆论监督等同于新闻评论。其实,新闻类谈话节目也是一种很好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在事实的基础上,意见性信息的传播对舆论导向的影响更大。”②如《新闻1+1》的观点传播更直接更有力,目前中央电视台及一些地方电视台都在建立自己的评论员队伍,然而遗憾的是参评作品中并没有看到这些评论员的身影。

三、用现场直播凸显电视优势

电视是一个技术媒体,随着卫星通信、数字技术及摄制设备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电视新闻报道充分发挥出现场直播的威力。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可分为事件性新闻直播和仪式性新闻直播,长期以来我国电视的现场直播大多是仪式性新闻直播。此次定评的6件作品中,有两件属于事件性新闻直播,有一件兼而有之,这三件作品分获现场直播一、二等奖和国际传播一等奖,这也说明了事件性新闻直播更具有新闻价值。如获得现场直播一等奖的《万里追光明》就是基于一个感人的新闻事件。黑龙江省大庆市的眼科医生在西藏义诊期间,发现了一个七个月的藏族白内障患儿德庆普尺。因为当地不具备手术条件,医生把几乎双眼失明的孩子,接到了万里之遥的黑龙江进行手术治疗。黑龙江电视台记者随队在西藏采访时了解到这个重要的新闻线索,决定进行现场直播。这一直播以卫星传送的方式,连接黑龙江省哈尔滨、大庆和西藏谢通门县的三个现场,展现医生为德庆普尺做手术的过程,以及家乡亲人通过电视直播看到手术成功的感动与喜悦。作品通过最生动、最具时效的电视手段,表达了藏汉一家、手足情深的主题。新疆“七·五”事件后,黑龙江电视台与新华社、大庆电视台联合直播了藏族婴儿的复明手术,显示出了媒体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本届增设了国际传播奖项,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盛典”国庆60周年特别节目》获此殊荣。国庆60周年“盛典”直播不仅现场实录了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而且具有很强的仪式传播价值。为了让观众提前了解国庆大典内容,并对气氛进行预热,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选择在阅兵仪式和焰火晚会前进行直播。经过数月的精心策划,在天安门广场中心区及周边共设置了23个单边报道点。为达到最佳效果,直播组和文艺中心反复磨合,进行了四次完整演练。直播运用了飞猫、航拍等先进的拍摄手段,前方记者团队和后期导演系统精诚合作,引发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有些新闻题材社会意义虽然不是很大,但由于公众关心,十分适合电视直播,如东方卫视的《“直击日全食”直播特别节目》(电视新闻二等奖)。 2009年7月22日上午,上海遇到300年一遇的“日全食”,为了做好电视直播,制作团队经过近半年的精心策划,在全面展示本次“日全食”演绎过程的同时,注重宣传科普知识,团队在食带沿线,设置了近20个摄制点,并采用专业观察镜和记者现场播报、专家现场评说等方式,并通过“三个演播室多次切割直播”以及“一屏八框多视窗”的创新形式,进行了长达近4小时的电视直播。这次直播使东方卫视在全国26城市收视率达到0.83,市场份额5.98,名列地方卫视榜首。

可以说,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是电视媒体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而且目前我国不少电视台已经拥有多讯道全数字高清电视转播车。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先进传播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水平。中国电视不应该只满足于仪式性新闻直播,而应该更多更好地运用事件性新闻直播,尤其是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把电视新闻的媒介优势和传播特点充分发挥出来。

一言蔽之,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民生视角、观点传播、现场直播已成为我国电视新闻改革的主要趋势。笔者认为当今我国电视新闻应追求民生新闻时政化,时政新闻民生化,即民生新闻要有广阔视野,时政新闻要贴近百姓。希望有一天“民生新闻”在我国作为一个历史产物而消失,因为到了哪一天无新闻不民生。与此同时,传播观念和专业素质仍须不断加强,电视媒体需要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不断地增强自身竞争力,才能在社会转型和媒介融合的冲击下立于不败之地。

---------------------------------------------------------------------

① 杨保军:《新闻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5页

② 谭天:《电视新闻评论的涅磐之路》,《视听界》2009年第1期,第63页

《电视研究》2011、3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