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端午祭麦,竟然是“演戏”
撰稿/山荣说酒
昨天端午,央视报道说,“各地群众赛龙舟、包粽子、赏民俗,欢度佳节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家国情怀。”
但是,茅台不一样:
端午节当天上午,贵州茅台2019年己亥岁端午制曲祭麦仪式,在茅台酒发源地、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最老的酿酒车间所在地——“茅酒之源”举行。
端午祭麦,“莫名其妙”。山荣说酒,实名吐槽:
(图 | 山荣说酒)
1.茅台“端午制曲”祭麦仪式,其实是一场“消费戏剧”。
这个提法,比较装逼,有点烧脑。解释一下:
生活是一场普遍重复的戏剧。端午节就是一场戏剧。这场戏剧有它的演员,有它的剧本,有它的仪式。当然,还有它的道具——粽子、龙舟,等等。
酱香型白酒,按茅台的传统,讲究并且始终恪守“端午踩曲”。
于是,茅台把自己植入到了端午节中去,主动成为端午这场戏剧的道具。当人们消费节日(戏剧)时,茅台自然而然地就会出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茅台端午祭麦,确实就是“演戏”!
(图 | 贵州茅台官微)
2.对此,还有一个特别“诛心”的说法叫做“仪式消费”。
人们喜爱茅台,最终会消费更多的茅台,并重新购买茅台。但是,人们不需要考虑再三……说到这里,你可能懵逼了。
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祭麦”这个行为及其传播,强化了人们对茅台所附加的,诸如郑重、祭祀、特别等认知。
或者说,“祭麦”不止于“仪式感”,而是影响、引导人们对“祭麦”这一仪式的消费。
不可否认,对于茅台这样的品牌来说,仪式消费是忠诚的圣杯!
(图 | 贵州茅台官微)
3.最近,茅台挺火。山荣发自内心地希望茅台火下去!
然而,所谓的品牌忠诚,只会延缓一个品牌的死亡,但绝不会有永远的品牌忠诚。如果存在永远的品牌忠诚的话,那么诺基亚就不会倒闭了。
信息传播越来越快,品牌忠诚的维持,其实越来越难。茅台也绝不会例外!
山荣说过,“不是茅台有多牛,而是中国很多白酒,确实太LOW了!”(宋书玉:中国白酒,长期不缺酒,长期缺好酒)这句话用在茅台的产品上,尤其具有针对性。
与其说消费者是忠诚于茅台的品牌,不如说是忠诚于茅台的产品。
山荣断言:对茅台酒而言,产品忠诚>品牌忠诚!
(图 | 贵州茅台官微)
4.在白酒品牌的构建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常识:
品牌文化,首先是个文化问题,其次才是品牌问题。
茅台端午祭麦,嫁接了端午这一巨大的传播资源,将茅台寄生到人们的文化生活当中,极大地提高传播的效率和表现力。
可见,茅台端午祭麦顺利登陆央视,轻松刷屏,是必然的!
文化是品牌生存的土壤,扎根主流文化,才能成为主流品牌。茅台在这一点上,又甩了某些名白酒好几条街!
文化有多大,品牌就有多大。所以,茅台不牛都难!
(图 | 贵州茅台官微)
5.众所周知,由于历史传承、地域限制、工艺要求等等因素的阴差阳错,茅台产品层面的好,好得无可挑剔。
但是,此时此刻,茅台的一些同行们,却为自己如何品质出众,或者包装如何亮丽而叫嚷。
茅台,早已摆脱甚至超越了贩卖产品物质属性,一如既往地径直跃过了消费者的预期,从精神层面“降维博弈”。
物质层面的事,只能算是1.0阶段。精神层面的事,则是3.0版。
“形而上”的事,不是吹几句牛,发几篇文章就能实现,更不是那个品牌,三年五年想追就追得上,就可以做到的。这就是“降维博弈”的要义。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李保芳曾言,“文化茅台”的“切口”,是增添茅台发展的新动力,形成茅台在新时代的特质,为“中国制造”有益输出。
综上所述,山荣有理由说:
茅台端午祭麦,是“文化茅台”战略的生动实践!
(图 | 茅台时空)
以上,是山荣从营销视角,对茅台端午祭麦仪式的几点思考。
绝对无所谓褒贬。我权且一说,你权且一看。
如果你非要跟我扣帽子,对不起,恕不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