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七寸”在哪儿?掐断西里古里走廊,等于打着了印度的七寸
班公湖,又称措木昂拉仁波,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城西北约12公里处,呈东西走向,全湖面积为604平方公里。
班公湖(吴烨摄)
班公湖湖面海拔高度4240米,它的东西狭长约为150公里,100公里在中国境内,50公里在印占克什米尔境内。最大水深为41米,平均水深5米,南北平均宽度仅为4公里,是一条典型的河道型湖泊。汇入班公湖的两条最大支流麻嘎藏布和多玛曲都位于湖体的东段,而中段和西段淡水补给量锐减,加以中段湖体最窄处只有100-150米宽,湖水在东西方向上的交替不畅,东部淡水很难持续向西补充。
这就造就了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班公湖湖水是东淡西咸,东侧是淡水,靠近克什米尔的部分是咸水为主,整个湖泊由东向西,水越来越咸。也就是说,班公湖的水是由东侧流向西侧,但是由于没有出口,湖水西侧水分就不断地蒸发,湖水也变得越来越咸,导致西侧寸草不生。
通过上面这三张图,就能看清班公湖的具体形象了。这样,班公湖的军事价值和意义就十分明显了,即只要解放军抬高东部湖水位,印军在西侧的一些军事据点和设施就会被淹,就会不战而退。就当下的情形而言,我国在湖体最窄处100-150米处,抬高东部湖水水位,应该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另外,印军还有个七寸——西里古里走廊。它是印度连接其东部的陆上通道,也是印度国土的咽喉要地,就像我国的河西走廊或者辽西走廊一样。印度国土布局和形势不佳,主要指的就是这里。有人将它比喻为蛇的7寸。西里古里走廊长约22公里,东翼宽约33公里,西翼宽仅21公里,因其形状狭长,且战略地位重要,又被称为“鸡脖子”。通过下面的几张图片,就能看清西里古里走廊地形地貌。
西里古里走廊的核心是乃堆拉山口,海拔4500米左右,这里曾经是“丝绸之路”南线的主要通道,也曾是中印之间主要的陆路贸易通道。是世界上最高的公路贸易通道,也是中印之间条件相对较好的陆路贸易通道,每年4-10月适合于行人通过。乃堆拉,藏语的意思是“风雪最大的地方”。历史上,通过乃堆拉山口的贸易路线是“茶马古道”的一部分,西藏亚东便是这条线路上最大的商埠。亚东曾是中印之间重要的通商要道。
乃堆拉山口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印度锡金邦交界处。乃堆拉山口距离中国西藏亚东县约52公里,距离锡金(被印度侵占)首府甘托克约24公里,距拉萨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尔各答约550公里,越过山口可达中国西藏的亚东,是连接中印陆路贸易最短的通道。
乃堆拉山口在洞朗地区之北,洞朗隶属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位于亚东县下亚东乡南部,面积约109平方公里。西、南与印度、不丹两国为界。
洞朗主要是一个小盆地,周围边缘有若干山峰。北接下亚东乡的亚拉池、夏巨拉;西以巴塘拉、恩穷拉、拉恩久、多卡拉(冬拉)等一线分水岭山脊与印度交界;西南自吉姆马珍山(原支莫挚山,为中国、不丹、印度三国交界点)开始,沿东南方向的切拉、仁岗贡等一线山脊,最南达姐普拉(姐普山口) 与不丹国为邻;至东与卓木麻曲相连,与下亚东乡的鲁林,当比山、恰尔塘等地隔河(卓木麻曲)相望;东北至色布、沈久拉、果拉等地。
洞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盆地为主,周围多山。西部,沿多卡拉分水岭山脊东侧是相对平缓的高原草甸地带,草质优美,历来为下亚东牧民的夏季草场。主要牧场有拉马斯、吉淌、庶、庞达等;东部为陡峭的河谷原始森林地带,谷深坡陡,地势崎岖。海拔由吉姆马珍山的4363米逐渐下降到姐普拉山口的3145米,海拔最低点为卓木麻曲出境(不丹)处,为1655米。
洞朗长期是中国领土,其西南的东阿桑(现属不丹)在清朝晚期和民国还受下亚东管辖,东阿桑人每年要向下亚东支付差役赋税。一些人也将洞朗叫做多兰高地,在多兰高地掐断西里古里走廊,也并非难事。战争不管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打的都是后勤的保障,没有保障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原活下去都难,一切也便无从谈起。
班公湖(吴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