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什么影响了专注力?如何提高专注力?

今天我要和大家解读的这本书,题目叫《专注力》。它还有一个副标题,叫:化繁为简的惊人力量。

为什么我们要讲《专注力》这本书呢?我现在就发现有很多朋友,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注意力高度分散。就是说给他大把的时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利用,这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我举个例子,比如你在看一本书的时候,心里想着,我今天一定要最少看完一半。结果,手机突然一响,来了微信,你就放下这本书,拿起手机看看是谁发的消息,再跟他聊上几个回合;半个小时过去了,你想起来书还没看两页呢,坐下来看了5分钟,又想着“去上个洗手间吧”,拿着手机去马桶上又呆了十几二十分钟,一看时间,哎,该吃饭了......

你看,忙活了大半天,你就看了三五页的书,精力全被其他琐碎的事情分散了,你失去了对自己时间的把控力,也失去了对自己注意力的管理能力了。

因此啊,我们今天要解读的《专注力》这本书,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你管理自己的注意力,排除一切无关干扰,专注地投入其中。这样一来,你心中真正渴望的目标才能够达成。

这本书的作者我来简单介绍一下,他叫于尔根·沃尔夫。虽然本职是作家,但是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电视剧编剧,写了很多电视剧的剧本。所以他本人就是个很好的案例。想想看,如果要写这么多电视剧本的话,一定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来创作,那他怎么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怎么让自己的注意力保持专注呢?所以,由这样的一个人来写书,告诉大家怎么样提升专注力,我个人认为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一、什么影响了我们的专注力?

那话不多说,我们来看书中第一个重点内容。是什么影响了你的专注力?

你可能不了解一个事实,就是,其实没法保持长时间的专注,这是人类的天性,而且呢,因为社会环境的改变,我们的专注力还在持续的下降。

我们高中时候都背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对吧?那比起蚯蚓,我们人类在“专注力”上有着天生的劣势。原因就是,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为了保命活下去,人类必须要对周围环境保持高度敏锐,风吹草动都得瞪大眼睛警惕着,时刻准备应对危险来临

那你想想,生活在危机四伏的大森林里,要是人类专注于眼前的一件事情,对周遭环境中的“干扰信息”不敏感,那他很有可能就一命呜呼了。

这是我们人类专注力没那么好的原因,没办法,为了生存嘛。那为什么到了信息科技文明都发达得不得了的现代社会,又不像原始社会一样,要操心那些豺狼虎豹来袭,没了生存压力,我们的专注力还在持续下降呢?

说个数据你听听,微软的一项调查报告里显示,人类的专注度,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2020年的6秒以下,甚至还不如一条金鱼高呢,这是为什么呢?

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面临的干扰事项太多了!人人睡觉吃饭都离不开的手机,就是“罪魁祸首”之一。短信电话、各种软件的干扰,比如微信提示音,快手抖音等等,都变着花样地提醒你拿起手机、点开他们,沉迷进去。这都是外界给你的干扰信息。

那除了外在干扰,还有内在干扰,就是我们会被自己的各种想法所打扰,导致做事情中断,这种干扰主要来自我们的大脑。因为大脑啊,它是很懒惰的,在你不去“监督”它的时候,它就会偷懒,去做些不费脑力而感到愉悦的事情。

比如,在你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就会不受控制地分心,分心这个动作,对大脑来说很舒服,也很享受,因为不需要动脑力。你可能会想着“今天中午吃啥”;“刚刚发的朋友圈有谁给我点了赞”;“我关注的那个抖音主播等下要开播了”;“我追的那部剧要更新了”等等,走神就这么诞生了。

二、如何提高专注力?

我们现在知道了,专注力不高,根源在于我们人类比起其他生物,就是有着先天的专注劣势。而且,外界干扰多,生活在花花绿绿的社会环境中,我们面临的诱惑实在是太多了,这是外在干扰,而向内看,我们的大脑,它又很懒惰,指示着我们去做那些不费脑力而感到愉悦的事情,这样一来,就导致专注力越来越差了。

那该怎么改变这种情况,让自己做事情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起来,变得更专注呢?

首先,我们要破除内在干扰。大脑天生爱走神,使我们注意力不集中,但还是有办法治它的,因为我们的大脑,有两个特点:逃避恐惧和追求愉悦。

所以,基于这两个特点,如果要激发专注的力量,让我们注意力集中,就必须给自己设置“糟糕后果”和“时间期限”。

我举个例子,比如你告诉自己:“如果我6点下班前没把手头工作做完,我今天得加班到很晚,就不能准时去看那场足球赛了。”你看,这里的时间期限是6点前;糟糕后果就是“6点前完不成工作,你得加班,就不能酣畅淋漓地看球赛了。”

这样一来,大脑为了追求看球赛的愉悦感,会告诉你“时间紧迫、完不成工作,会有不好的结果”,这样一来就激发出专注的力量,让你在6点前那段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高效完成工作。

其次,我们还得破除外在干扰。我们要认识到,真正对于培养专注力来说有效的方式,是让自己获得大段的、连续的、不会被打扰的时间。

只有一个完整的长段时间,才能让你有机会沉浸在工作学习中,甚至进入“心流”的状态。那时候,你的灵感会非常丰富,思维也清晰起来,做事效率会高出不少,你甚至能从中获得愉悦感。

每一次这种沉浸式的体验,都会让你的专注力得到一次提升,久而久之,你就会获得强大的专注力,工作学习效率也会得到大大的提升。所以,我们需要想办法在工作学习的时候,屏蔽外界的打断。

就拿读书来说吧,有人可能会说,“我每天太忙了,琐碎的事情太多了,没有大段的时间保持专注读书,该怎么办呢?”其实,这种情况就是你在“假忙碌”,意思就是,虽然你做了很多事,你觉得自己忙碌又充实,但实际上,你干的很大一部分事情,都是无效的。

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你下班回到家,你打算今天用半个小时,来学习小森家的知识。结果你打开没听5分钟,一条消息进来了,你去聊了一会天。再打开小森家,你不记得前面讲了什么了,又从头开始听。

听了一会,你想起工作上还有一点事情没处理完,你又打开电脑去处理了一会工作。再过5分钟,你听到客厅孩子吵闹声很大,你又出去看了看,回来又不记得前面讲到哪了。又过了几分钟,孩子进来叫你吃饭,你关掉手机,发现一个小时过去了,而你才听了10分钟课程,重点是你都不记得这10分钟到底讲了什么?

因此,培养专注力的前提就是,你得有大段的,连续的,不会被打扰的时间。那该怎么保证这一点呢?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记住一点,在规定时间内,你必须完成你定下的目标任务,跟目标无关的事情都提前安顿好。

比如在听小森家之前,你叮嘱好家人就说,“我要学习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里,不要打扰我”;还有,你可以把未完成的工作先提前处理好,该回复的邮件回复完,该整理的数据整理好;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为了避免手机消息打扰到你,你需要把手机的消息通知给它关掉,让你能更加集中注意力,更加专注。

其实,办法总比困难多,就看你是不是愿意去想去做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想持续几个小时让自己集中注意力,这本身就是一件难度系数很高的事情,因此,我们可以尝试用“番茄工作法”来锻炼我们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介绍一下“番茄工作法”吧,它背后的原理,其实是根据巴甫洛夫实验得来的。这个实验就是,每次一摇铃铛,就给狗狗喂肉吃,这样做十几次之后,再次摇铃铛的时候,即使不给肉吃,狗狗也会流口水。这个就是条件反射。我们在练习番茄工作法的时候,就是在形成一个条件反射,让我们可以专注地工作。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很简单,设置计时器,就是说,当我们一启动计时器的时候,就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全力以赴地去工作;当听到计时结束的响声时,注意力就放松下来。

我们用看书这个例子来具体说一下。首先,我们如果想专注看书2个小时,是有点困难的。那我们可以这么做,先打开闹钟,把专注时间设置为25分钟,先看上25分钟的书,这个总不难吧(可以根据自身调整专注时间,比如15分钟或者30分钟)。

接下来,我们要调整学习节奏了。比方说,每专注看书25分钟,时间一到,就休息5分钟。把这个步骤重复4次,也就是说在整个看书过程中,你一共休息了20分钟。这个节奏很合理,既不会让你觉得看2小时书很累,而且还能很好地锻炼你在每一个25分钟里的专注力;

当你坚持使用这样番茄工作法,保持一周以上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专注的能力比之前好太多了。那这个时候,你可以适当增加你的专注时间,比如把原先的25分钟,提高到35分钟或45分钟。

持续使用番茄工作法一段时间以后,你的专注力会提高很多,而且也养成了一个看书的好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专注力》这本书。为什么现代人专注力越来越差,是因为有太多的干扰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了。本来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警惕危险,就无法保持长时间的专注,那到了现代文明社会,还有那么多的外在干扰和内在干扰来妨碍我们集中注意力。比如手机,它就是我们专注力下降的最大杀手。

为了排除这些干扰,培养专注力,作者告诉我们,一方面可以利用大脑“逃避恐惧”和“追求愉悦”的特质,给自己设置“糟糕后果”和“时间期限”,以此来排除大脑里的干扰信息;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想办法,让自己获得大段的,连续的,不会被打扰的时间。在这个长段的、完整的时间里,我们才有机会沉浸在工作学习中,甚至进入“心流”状态。做事效率会大大提高,并且从中获得愉悦感。

那要怎么获得大段的专注时间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己在那一时间段内,最首要的目标任务是什么,把和目标任务无关的事情都提前安排好,保证自己不被外界干扰。但是,人没法长时间专注好几个小时,这也是人类的天性,因此,我们可以试着用番茄工作法,来分割整段的专注时间,让自己在每个切割的时间段内保持有节奏的专注,这样一来,既能提高我们的专注力,还能培养好习惯,一举两得。

所以,与其低质量的忙忙碌碌,不如排除干扰,捍卫你的时间,为自己内心开辟一块净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