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虎溪三笑图》
虎溪三笑
东晋时有位高僧法号慧远,交游广泛,与很多名士都有往来。相传他曾住在庐山西北山麓的东林寺中,潜心研究佛法,为表示决心,就以寺前的虎溪为界,立一誓约:“影不出户,迹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桥。”
不过,有一次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过访,三人谈得极为投契,不觉天色已晚,慧远送出山门,怎奈谈兴正浓,依依不舍,于是边走边谈,送出一程又一程,忽听山崖密林中虎啸风生,悚然间发现,早已越过虎溪界限了。三人相视大笑,执礼作别。据说,后人在他们分手处修建“三笑亭”,以示纪念。有多事者,还写有一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虎溪三笑”的故事在唐代已经流传开来,正如联语中所揭示的,是当时思想界佛、道、儒三教融和趋势的一种反映。据考证,释慧远与陶渊明约略为同时人,交往或有可能,而陆修静所处时代晚过百年,所以“三笑”之说纯属虚构。但这个题材日益成为象征三教合流的美谈而脍炙人口。
上款人杨枫(1905-1981),字樾亭,原名杨荫春。辽宁兴城人。杨枫1932年毕业于辽宁医学院,同年10月任汉口协和医院内科医师,1934年9月任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卫生教育讲师,1944年9月任陕西汉中陆军医院内科主任。1946年后应聘到青岛,任山东大学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内科主任。1948年兼任青岛海军医院内科主任。建国后,长期任内科主任和内科学教研组(室)主任,1980年晋升教授、主任医生。他是山东省著名内科学专家。精心教学和临床医疗,著有《军医必携书》、《传染病学》、《内科学》,译著有《脊髓病变引起腹痛及肌肉疾病》、《哈氏内科学原理》等。杨枫曾担任政协青岛市第一至五届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山东省委委员、青岛市委委员。1981年9月病逝。杨枫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期间,与同时期在中央大学美术系任职的傅抱石交好,此幅作品即是傅抱石在此期间赠予杨枫的。
我比较富于史的癖嗜,通史固喜欢读,与我所学无关的专史也喜欢读,我对于美术史画史的研究,总不感觉疲倦,也许是这癖的作用。因此,我的画笔之大,往往保存着浓厚的史味。我搜罗题材的方法和主要的来源有数种,一种是古人(多为书画家)最堪吟味或甚可纪念的故事或行为。
——傅抱石
作为“新山水画”的代表画家,“新金陵画派”的领军人物。傅抱石一生潜心研究中国画的传统理论与技法,善于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绘画艺术之长,用中国特有的水墨画形式挥写大自然生命的律动,描绘人物的精神气韵,融会进他所深爱的家乡与祖国。他的功绩与成就在近现代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幅描绘“虎溪三笑”典故的画作正是画家反映中国绘画精神的典范。傅抱石的人物画受顾恺之,陈老莲的影响较大,但又能蜕变运用,自成一格。从画中可以看出傅抱石用笔洗练,注重气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所画人物以形求神,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却矜持恬静。画中人物的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强调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的变化。他还积极尝试将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画之中,彰显出独特的绘画风格。此画描绘的是两棵蓊郁的大树下,有三人谈兴正浓。全幅湿笔作画,水墨淋漓,浓淡相映成趣。“虎溪三笑”是自宋元以下流行的画题,取材自东晋慧远的故事。慧远是中国禅宗初祖,驻锡庐山东林寺,戒律严明,曾与居士刘遗民等结社念佛,共期西方净土。若有访客拜会请益,送客以虎溪为界。但有一日,道士陆修静、彭泽令陶渊明来访,三人相谈甚欢,慧远送客时,却因谈话投契,不知不觉的越过了虎溪,是故三人抚掌大笑。此画藴含古今,融贯中西,所用皴法乃为傅抱石经年苦心揣摩,把传统文人画中各种皴法,树法,点法都相揉合,自创如同乱麻的“抱石皴”,巧妙的将松散破碎的皴与点统一在物象的结构中,在貌似凌乱中,使人物与背景的结构层次井然有序。他的画大胆落笔,细心收拾,有时要反复渲染数遍,直到能将结构,层次交代明确为止。画面情境交加,水墨淋漓,意兴酣然时浓墨纵横,概括万千,他的画以深厚的底藴,将技法和感情统一在一起,开创了不尚拘谨,不事华饰,笔意简远的画风。——傅抱石
款识:三笑图。樾亭先生正,抱石。
作者 傅抱石
尺寸 100×32cm
估价 RMB 5,600,000-6,000,000
成交价 流拍
专场 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一)
拍卖时间 2015-12-06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北京保利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印文:新谕傅氏、抱石入蜀后作、抱石斋、印痴
傅抱石 关山月 虎溪三笑图 安徽艺海2008春拍 成交价15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