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 ,明晰宗旨——告天下张姓同胞书》连载之九

张姓祖根 9月9日

  回归“清河堂”是清河张姓文化走出困境走向繁荣的唯一坦途

清河张一海等“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引文见《易经》,下同),泯灭“清河堂”而不扬,向濮阳“夺嫡”争夺张姓祖根地,抢别人的单,断自己的路,胡编乱造,用一些实在“不靠谱”的手段“四面出击”,得罪天下,“剥床以足,剥床以辨”,让清河张姓祖根地的“山寨”品牌沦为了:无时代相符的历史记载、 无历史遗址可考、 无专业学术机构认定、无专家认同、 无国家认同、 无世界张氏总会认同 的“六无”产品。

“入于坎窞”“困于株木”,陷进绝境

怎么办?清河怎样才能走出困境?

回归“清河堂”,专注弘扬“清河堂”文化,张姓祖根地这个“硕果不食”,本本分分地“拂经于丘”,和睦宗亲,“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这是其走出困境,走向坦途的唯一良方。

河北“清河堂”是张氏族中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支!这个被所有史学专家都认同的结论是谁最先提出的?是河南大学的朱绍侯教授。朱教授讲,历史记载的郡望张姓堂号中,山西的“解张”,濮阳台前的“百忍堂”等多个都比“清河堂”早,但其声望影响都比不上“清河堂”。这个身价位次不低了呀!老先生怎么也想不到,他这种极客观中肯极善意美好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却受到了清河些个以雾霾之心相度人物极无礼而卑俗的一再攻击,从而对清河不屑一顾。

清河堂”后裔广布四方,“世界张氏总会”就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清河堂”族人率先酝酿的,在东南亚张姓族人中,“清河堂”后裔占重要比例和地位。“清河堂”各族谱与历史典籍记载先祖中,张仪是中国最早最出色的外交家;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被许多国人誉为“千古完人”;张文瓘自小以孝悌显名,居官贤德出众,任大理寺卿时断案公正,执法平恕,被狱囚奉若神明,去世时,囚犯们听说竟个个痛哭流涕。他们的后人中人才辈出。这样的文化层次皆居于华夏传统文化的高端。这也是“清河堂”堂号享誉天下的根本原因,也是弘扬“清河堂”文化前景开阔的基因。

可是,自从发现濮阳2005年举办了“世界张氏总会第二次恳亲大会”后,不知中了哪门子邪,清河张一海些个人不再欣赏自己的祖堂“清河堂”了,海内外“清河堂”后裔到清河去寻根拜祖,也找不到“清河堂”了。抢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让人百思难解。现在落得八方树敌,四面楚歌,举目寡亲,举步维艰。

归来吧,归来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清河堂”文化并不掉价,它才真正是清河张姓文化所独有可据之而向天下的待发掘弘扬的金矿,富矿。

濮阳张姓族人与“清河堂”有着深远的手足亲情。濮阳在民国以前一直属于河北省管辖。“清河堂”祖述的先祖张仪是“魏人”,即现在濮阳市区内的张仪村人。现张仪村在周朝开始时属卫国属地,后来卫国衰败,被强邻侵夺,至东周后期所辖区域“不出帝丘”,帝丘北部的现张仪村被魏国掠入版图。张仪就这样变成了魏人。“清河堂”开基的先祖是张文瓘,《新唐书·张文瓘传》载:“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随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弟明经,补并州参军。”昌乐,就是现濮阳市南乐县。就是说,张文瓘是在濮阳南乐成长,从这里走出来的。张文瓘也被南乐张姓族人视为先祖,被南乐视为乡贤,《南乐县志》载:“张文瓘,南乐县人也。”

濮阳、清河两地张姓族人一家亲,这种关系“剪不断,理还乱”,打断骨头连着筋。我们衷心祝愿清河族人早日走出迷茫,走出困境,走入坦途,走向繁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