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得知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李妃竟是生母,...
宋仁宗得知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李妃竟是生母,因多年来一直没能尽儿子的孝道而感到十分愧疚,更是迁怒于刘太后。刘氏一族眼看要大祸临头,但当仁宗打开棺椁要以太后礼仪厚葬李妃时结果却笑了。
宋真宗时,刘皇后多年未能生下一子,后来李妃先生一子,但当时刘皇后正得宠,于是宋真宗便命刘皇后认李妃的儿子为子。仁宗一直以来都以为自己是刘皇后所生,因此对她也十分孝顺。
后来李妃病逝,此时仁宗已经做了皇帝,但由于刘太后一直垂帘听政也没人敢把真相告仁宗皇帝。为了避免生疑,刘太后要求按普通妃子的礼制安葬李妃。
宰相吕夷简是一位很有远见的人,他找到刘太后说李妃应按皇后礼制厚葬。这一说不要紧,刘太后却急了。她说:李妃不过一普通妃子,为何要厚葬?况且这是宫里的事情,还轮不到你来管。你虽身为宰相但最好也不要多嘴。
吕夷简平淡地说:臣身为宰相,所有的事情都应尽力谏言,李妃厚葬这也是为刘氏宗族着想,如果太后只考虑眼前,那臣也就无话可说了。刘太后沉思良久,认为吕夷简说的有几分道理,况且多年来仁宗对自己一直很孝顺,便同意了吕夷简的建议。
吕夷简找到总管罗崇勋非常郑重地告诉他一定要按照皇后的礼制厚葬李妃,丝毫不能有缺,而且棺木一定要用水银实棺。见到吕夷简如此庄重和严厉,罗崇勋也是丝毫不敢有怠慢,便严格按吕夷简的要求办了李妃的葬礼。
不久刘太后病逝,仁宗正式听政。燕王为了讨好仁宗就把李妃是他生母的事情告诉了任宗,之后还说李妃是遭受刘氏一族陷害而死于非命。
为进一步辨识事情的真假,仁宗找来宫中老人仔细询问,因刘家的势力已经大减,此时也无人再敢担这欺君之罪,便如实相告。
仁宗得知真相后痛不欲生,一想到与自己的生母亲朝夕相处却不知道,对于孝道更是没有尽到一点,便整日在宫中痛哭,连早朝也不上了。
他越想心里越难受,便下诏宣布了自己为子不孝的大罪,改封生母为皇太后,待事情查实以后还要追究刘氏一族的罪过。
然而,宫里的事情很多都是无法查实,如果真有小人为讨好皇上进谗言也不好说,刘氏宗族即便没有陷害李妃到时也会真假难辩。
而仁宗正处于悲痛期间,到时拿刘家开刀也不是没有可能。因此刘氏一族也开始整日惶恐起来。
改葬李妃时,仁宗更是亲自跑到棺椁前痛苦,当打开棺椁以后他看到李妃因为有水银保护面目如生,而且肌体也完好如初,所用的陪葬物品也都是按照皇后礼制不免大喜过望,之后他对众臣说,看来小人的话也不能全信啊。仁宗非但没有追究刘氏一族的罪过,反而待之更好。
透过故事看职场:
刘太后的做法是正常人的思维,为了不让众人起疑心只能按照普通妃子的礼制安葬李妃。但是他没能看到事情的第二层,那就是一旦将来自己去世,刘家人失势的时候这件事情难免不会暴露。
但是身在深宫之内本就钩心斗角,相互争宠的事情也是家常便饭,眼前的得势不代表日后的失势。刘太后一意遮掩,殊不知无论是何等秘事终有真相大白之日,她虽苦心教养仁宗,却险些为自己一族埋下祸根。
吕夷简在宋朝虽然算不上贤明的宰相,但在这件事情的处理方面却显出了深谋远虑。他早就预料到此事必将真相大白,所以借用李妃的葬礼把此祸根预先消除。既保存了刘氏一族也稳定了朝纲。这是他作为一名辅政大臣尽心尽责的表现,虽然在力劝刘太后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危险,但他也做到了文死谏的职责。
刘太后虽然在处理此事过程中只考虑到眼前利益,但她能够听取大臣的建议,也为自己和刘氏家族及时斩断了祸根。作为一名领导能够听进下属的合理化建议才能有更精准的决策。
关注@恕我职言 和我一起感受历史故事中的职场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