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遁者:哲学与艺术之美从哪里来
导读:意识有多可怕,你想象不到。喝酒致死率甚至比疫情都可怕,你觉得荒谬吗?慢慢思考吧。
第十章:哲学与艺术之美从哪里来
读到第十章了,你应该非常清楚这个概念——哲学即艺术。如果把艺术说成是“美”,那么哲学即美。你也清楚地看到了,在我这本书中的配图增加了大量的油画作品。可以这样说,你看到的每一幅油画作品或者摄影作品都是“哲学”。
还记得前面尼采说过:“艺术是最宝贵的东西。”这是他对人的意识的肯定,是对超人意识的赞美。他也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超人意识。尼采不算是一个理性主义哲学家。而笛卡尔就算是一个理性主义哲学家。所以大家发现了,艺术作品也分为理性和非理性,对比艺术的发展脉络,你会发现,艺术和哲学确实是一对“孪生兄弟。”
比如这样来说,写实油画就像是“理性主义”,细致,一丝不苟,画家需要意识高度集中,按照既定的步骤来完成一幅画,耗时几天或者几个月都是正常的。而印象派油画,就好像是站在了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中间。抽象画,尤其是那些泼墨,流体画,滴画等就属于非理性主义。但无论是什么画,他们都说自己在追寻美,追寻生命的意义,追寻人生生命的本真。不同的人也会喜欢不同风格的画,这是正常的。
定义美和定义哲学是一样困难的,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就拿一个女人来说,对于男人而言,有一些“普世”标准,比如什么大眼睛,瓜子脸,性感嘴唇,长脖子,大长腿……但对于每个男人而言,又不是完全一样的。比如有人有恋足癖,有人有恋耳癖,有人恋手癖……正常的人,甚至会觉得那些人有病。
确实有一些人以“丑”为美,但他们相信,这就是美。还是我前面说的,自证者不需要自证,美是美。可是你要问美是什么?美从哪里来?这些就是需要认真回答的,但这些回答又都不会成为终极答案。
如果用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话来形容美的话,就是这句:“寻找一个对我而言是真理的真理,寻找一个我愿意为它而活、为它而死的理念。”而对我自己而言,美是此刻的存在和自由表达。如果我是存在的,如果我又能在此刻做此在的自由表达和流露,这无疑是最美的。
所以我其实不追求具体的形式,具体的表达,我追求此在的存在的感受。就像柏拉图说:“美不是美的具体事物。美是理念,是美的具体事物所以美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大家一定相信爱情是最美的。所以我给大家讲个关于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爱情故事。
说在1837 年,在克尔凯郭尔做新闻记者写专栏稍有名气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女孩叫雷吉娜,这位15 岁的少女爱上了他,他们慢慢地论及婚嫁,在1840 年订了婚。在订婚以后,克尔凯郭尔以为自己应该把内心的感受告诉这位未来的太太,好使得以后可以互相分担忧患、痛苦,可是当他把自己内心的所有忧郁,尤其自己有两个原罪,将来会下地狱的感受告诉雷吉娜的时候,当时只有17 岁的雷吉娜,不能接受如此古怪的、颓丧的思想,把他所说的置之一笑,所以克尔凯郭尔认为自己不应该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分担给这位纯洁的少女,因此断然地与她解除婚约,最后他从报纸上得知雷吉娜和另一个人订婚。
在解除婚约之后,他更感到痛苦,一直到他去世,在他的前期日记和著作中,他和雷吉娜的关系一直都是他自我折磨式思虑的主题之一。
爱一个人应该和她在一起,这是常人的思维;但克尔凯郭尔却选择放弃,他认为自己的思想是不健康的,是在“污染”美,自己与她结婚是对雷吉娜的残忍。他无法做到这样,所以解除婚约了。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艺术”和“哲学”的一生,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捍卫,应该贯穿在你的一生之中。
写完这本哲学书籍之后,我“好像”再也不愿意去写一本哲学书了。我也想拥有女性视角,女性的感性,女性的可爱……就是不应该哲学家那样去“解剖”美,因为“美”一旦被“解剖”就不再美了。就好像你把一个很美的女孩,拿着手术刀在“解剖”,然后还不断告诉观众:“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不知道你们听懂了没有,反正这个就可以解释,大众为什么喜欢花边新闻,喜欢明星,喜欢网红,喜欢音乐……但不怎么喜欢讨论哲学或者医学,因为那东西太严肃了,太刻板了。
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竟然没有人问我:“拥有超思维的人是什么样子?他们怎么理解美?”
我对于意识层次的划分:无感觉,感觉,知觉,想象,思维,超思维。现在我们处于思维阶段,要超越到超思维好像很难。不过可以想象一下当社会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社会资源无比充实的情况下,人类专注“思考”,专注提升思维能力,会是什么样子?
我只能这样回答你,在思维没有跟上来之前,充盈的物质生活会摧毁一个人。让他失去了奋斗的力气以及感受美的自我敏感。他会以追求最简单快乐为前提生活,慢慢地让自己彻底沦为物质的奴隶。而如果我们借助科技,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超思维能力,那么每个人将以更加独立的状态生活,空间美和时间美将成为人们追求的主流。就如同现在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都要登上珠峰一样。
当你的思维到达那个高度的时候,你依然不愿意被时间和空间束缚。你会以生命去追求那些你认为的美。
就以现在来说,很多中国人不理解欧美国家的人,在疫情感染人数已经超过6千万的人数下,他们为什么还要我行我素,还要外出,甚至连口罩都不愿意戴,这似乎在我们看来是傻子,是疯子,是不道德,是自找死路。在我们看来,戴口罩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在他们看来,戴不戴口罩你都来管,我还有什么自由?很多在国外的网友评论说:“这就是单纯的意识形态问题。”
其实这个事情,也让我对“生命”这个存在再次有了思考,他们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在逛街。我们说他们是生命意识淡漠?不,他们每天都对他们的孩子说:“我爱你。”那如果他们的亲人因此而丧命,他们会哭吗?相信我,一定是会的。
戴着口罩呼吸对他们来说很难,蒙着眼睛看世界对他们来说也难。所以具有超思维的人,他们的世界应该是更加透明的。甚至是每个人都能看到每个人的想法,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你还需要撒谎吗?当你撒谎的时候,他已经笑了。
没有谎言的世界是好的世界吗?不一定,有时候我们希望世界有谎言。就好像“我爱你”这句话,如果天天说,充其量就是一句“你好。”而不是真的“我爱你。”但世界确实会因为多一些“我爱你”而更和谐,更美,哪怕它是一句“你好”的意义。
人们对于生命的珍惜来自于痛,相信欧美在2021年之后,能切实感受到生命。从而可以引发全欧美国家的人,重新思考他们的意识形态与他们生命的存在。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也是,我们从我们自己,我们从他们,来思考我们的意识形态。
人对于美的认识来自于丑,也就是说没有对比,你无法识别美。而所谓的对比就是所有“曾经的每一个现在”。有人会说“曾经的每一个现在”不就是“过去”吗?你可以这样理解,但我不能这样说,因为“过去”是不存在的,“曾经的每一个现在”现在也不存在了,但当时存在。所以当时的美,和现在的美是不同的。还记得我说过哲学要在生活中解决问题,那么美的问题在要到生活中来认识和解决。
还记得我开头说过,全球70亿人有10亿人有精神困扰,我写这个是想着很多人通过的思考看清楚很多问题,从而能达到想通了的状态,但其实这个想法比较天真。因为那么多哲学家自己都过得并不好,结婚都没有结婚。世人看着他们还觉得可怜。各位,这也是欧美国家的人,为什么不愿意戴口罩,为什么不愿意在家隔离。憋屈啊,你懂吗?身体的憋屈将带来意识上的不适,都精神困扰了,还怕死亡?疯子不是真的疯了,是真的想得太极端了,行为可能也是,所以让人害怕。
每年全球有300万人死于喝酒,10年就是3千万,你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没?那就是新冠疫情致死率和喝酒差不多,这个想法你觉得荒谬吗?那你还打算喝酒吗?各位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喝酒把人生喝废的人很多,因为赌博把人生毁掉的也有很多,因为情色……所以你好好思考一下,我到底在思考什么?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我身边有戒酒成功的,因为再喝就得要命;也有戒烟成功的,因为实在是不想抽了。在你的身后,那些个小年轻00后,开始抽烟了,开始用抽烟来表达我是孤独的,来表达我长大了,来表达我是有魅力的。通过“抽烟”,不断的“抽烟”他们也开始了人生的思考,这些都是不知不自觉的。虽然你看着这些不像词汇“存在”“意识”之类的,但其实就是。
病毒是有意识的,但它对于每个人其实是没有恶意的,它从未想过自己要杀死谁,可是它确实杀死了很多人。连一块石头都是有意识的,可是它从来没有意识到过什么是自由。如此我似乎就懂了,欧美人在以他们的意识形态,来彰显他们的自由存在。他们愿意为之付出代价,但代价有多大,现在还未可知。就像我们上面说的,人对于生命珍惜来自于痛。意识的力量有多强大,你想象不到。不过可以通过战争来一窥究竟,莫斯科保卫战每一条街道上,都淌满了尸体,可是没有人后退;抗美援朝战争中,每一个中国人听到战斗号角的时候,都拼命往上冲,没有人后退;冲绳岛海战,每一个日本人驾着飞机自杀式冲向美国军舰,没有人后退;纳粹集中营中,每天都有大量犹太人被杀,被推进火炉,没有人忏悔……
现在我来一句中国佛家禅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以这句话来敬在座的各位,各位是什么感受。
就如刚在还在激烈的挣扎中,现在就不愿意再挣扎了。习惯了危险,危险就不是可怕的了。就好像新兵听到炮声哇哇大哭,而老兵则笑成了一团。不是他们不怕死了,是因为战争不是怕不怕死的问题!
意识是物质逆熵存在的本征,这大概是我今年对于生命最大的体悟吧。描述不一定精准,甚至不一定对,但与我而言,它就像一幅画,能给我启发,让我相信自己,让我相信生命,让我相信时间。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诸位,我们旅途中见——本书完结!
独立学者,作家,艺术家灵遁者哲学书籍《重构世界》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