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山灸法验方
编者按:本文仍是一篇不逊色于以往的针灸好文,是高立山先生《针灸心悟》中专讲灸法的部分。好多内容不是第一次见,说明此类用法由来已久,临床验之经久不衰。亦有多处初次所见,好多奇穴取穴之法需细心揣摩,学者可笔记暂存。灸法治病可谓简便廉之典型,文中所述大多为直接灸法,非专业人士切勿轻易尝试。
灸治验方
一、内科
(一)四花穴法
主治:男妇五劳七伤,气虚血弱,骨蒸潮热,咳嗽痰喘,消瘦痼疾。
取穴:膈俞、胆俞,名四花。《难经》云:血会膈俞,血病治此。胆乃肝之腑,肝主藏血,取其腑俞,二穴皆属足太阳膀胱经,各灸七壮,累积百壮,以隔姜灸法较好,免生灸疮。
(二)膏肓穴法
主治:阳气亏弱,诸风痼冷,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呃逆膈噎,精神恍惚。
取穴:令患者就床平坐,屈膝齐胸,头俯,以两手围其足膝,使两侧胛骨相离两旁,勿令动摇,穴在肩胛内缘之下,按之引胸中痛。灸七壮,累积至百壮,灸后加灸气海或足三里,引火下行。
(三)劳伤穴法
主治:久劳,手足心热,盗汗,精神困顿,骨节寒痛。初发咳嗽吐血,肌瘦面黄,食减少力。
取穴:心俞,灸随年壮,多加一壮,日灸七壮,如年龄30岁,灸三十一壮。
(四)劳瘵穴法
主治:劳瘵日久不愈,互相传染,因有劳虫。四花、膏肓、肺俞亦能祛虫。
取穴:腰眼,伏面而卧,腰间两旁,若正身直立时,有微陷处,用墨点记,以小艾炷灸七壮,或九壮,或十一壮,多寡量人而取。灸后吐泻,有虫夹其间,宜烧毁深掘土而埋之。
(五)痞块穴法
主治:腹中痞块,消痞化坚。
取穴:在第十二胸椎下,两旁各开三寸五分。块在左灸左,在右灸右,俱有俱灸,七壮。
按:此处相当胃仓穴,主腹虚胀,水肿,食饮不下等。《针灸大成》云:在十三椎下,去脊三寸半处,乃是肓门,主心下痛,大便坚等,则误。用上法加灸内庭穴,主腹胀满等。灸五至七壮,左患灸右,右患灸左,灸后觉腹中响动是验。
(六)精宫穴法
主治:专治夜梦遗精,
取穴:在第二腰椎下,去脊两旁各三寸,灸七壮。按:此穴即是太阳膀胱经志室穴,主梦中失精、淋沥、腰脊痛等。
(七)肿满穴法
主治:腹满身肿。
取穴:上穴,将两手拇指相并固定,相当于少商穴后与拇指关节部之同处。下穴,在两足第二趾趾尖部向后一寸五分,各灸三至七壮。
(八)翻胃穴法
主治:反胃吐酸。
取穴:上穴,在两乳头直下一寸处。下穴,在内踝尖下用手三指稍斜向前排之处,各灸三至七壮。
(九)疝气穴法
主治:卒患小肠疝气,感受冷邪,腹连脐结痛,遗溺。
取穴:大敦,另外一穴在趾关节后三毛丛中,各灸三壮。
又方:三阴交,在内踝骨上三寸,灸三壮。
又方:以患者口唇两角为寸,放三倍长,折成等边三角形,上角安脐中,下两角是穴,左灸右,右灸左,炷枣核大隔姜灸,四十壮,分五次灸。
(十)诸痔穴法
主治:肠风诸痔,或年深久痔。
取穴:其穴在第二腰脊下,两旁各去脊一寸处,灸七壮。
二.外科
(一)痈疽穴法
主治:痈疽恶疮,发背疖毒,瘰疬诸风。
取穴:膈俞,肝俞,各灸七壮。
(二)瘰疬穴法
主治:瘰疬初起或日久。
取穴:(1)风池穴,灸三至七壮,患侧灸。
(2)患者口吻两角为度,折成二分之一,在手表腕阳池穴中上下左右各量尽头是穴,灸三至七壮。
(3)先从后发核上灸起,至初发母核而止,用独头蒜片隔艾炷灸三至七壮。
(4)在肘端尖处,左灸右,右灸左,兼灸第一穴风池尤效。
(三)赘疣穴法
主治:赘疣诸疾,紫白癜风。
取穴:在两手中指节,握拳宛宛中,亦名拳尖穴,灸三至七壮,炷如枣核大,隔姜片灸之。
(四)狐臭穴法
主治:腋气狐臭。
取穴:先用剪刀剪净腋毛,再用好淀粉水调搽患处,俟―周后,视腋下有一点黑者,必有孔如针鼻大,或如簪尖,即气孔,用小艾炷米粒大灸之,三四壮即愈。
(五)虫咬穴法
主治:凡蛇、蝎,蜈蚣、蜘蛛等咬伤,痛急势危者。
取穴:急用艾火于伤处灸之,拔散毒气;或用独头蒜片隔灸伤处,二三壮换一片。毒甚者,灸五六十壮。
(六)疯犬穴法
主治:疯犬咬伤。
取穴:急用拔罐,内净烧酒,烫极热,去酒拔咬处,吸尽恶血为度,去罐后,用艾炷枣核大灸之,五七壮。
三、妇科
(一)难产穴法
主治:一般滞产,横生逆产者差。
取穴:在右脚至阴穴,灸三壮,艾炷如小麦大。
(二)漏证穴法
主治:月事过期,淋漓不尽。
取穴:隐白穴,灸二至三壮。久病脾虚气弱者效果好。
四、小儿科
(一)惊痫穴法
1.惊痫,先惊恐啼叫,后乃发。灸顶上旋毛中三壮及耳青络脉,炷如小麦大。
2.风痫,先屈手指如数物乃发,灸鼻柱直上发际宛宛中三壮,炷如小麦大。
3.缓惊风,灸尺泽各一壮,在肘中横纹约上动脉中,炷如小麦大。
4.痫病,小儿恶疾,呼吸之间,不及求师,致困者不少。谚云:国无良医,枉死者半,诸痫病如尸厥吐沫,灸巨阙三壮,在鸠尾下一寸陷中,炷如小麦大。
5.睡中惊,目不合,灸曲肘横纹上三分各―壮,炷如小麦大。
6.鸡痫善惊,反折,手掣自摇,灸手少阴三壮,腕后半寸陷中,阴郄穴,炷如小麦大。
7.身强,角弓反张,灸鼻上入发际三分处三壮,次灸大椎下二壮,炷如小麦大。
8.惊病,灸鬼禄穴一壮,上唇内中央结上,炷如小麦大,用钢刀决断更佳。
9.新生儿二七日内,若噤不吮奶,多啼,是客风中於脐,循流至心脾二脏之经,遂使舌强、唇痉,吮乳不得,此疾所施方药,不望十全尔,大底以去客风无过,灸承浆七壮,在下唇棱下宛宛中,次灸颊车各七壮,在耳下曲颊后,炷如雀屎大。
10.羊痫,目瞪吐舌羊鸣,灸第九胸椎下节间三壮,炷如小麦大。
11.急惊风,灸前顶三壮,在百会前一寸,若不愈,须灸两眉头及鼻下人中,炷如小麦大。
12.风病,诸医不瘥,灸耳上入发际二寸五分,嚼而取之。
13.睡中惊掣,灸足大趾次趾之端,去爪甲如韭叶,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14.食痫,先寒热洒淅乃发,灸鸠尾上五分三壮,炷如小麦大。
15.牛痫,目直视腹胀乃发,灸鸠尾五壮,在胸蔽骨下五分陷中,炷如小麦大。
16.马痫,张口摇头,反折马鸣,灸仆参各三壮,在足跟骨下白肉际陷中,拱足取之,炷如小麦大。
(二)发育不良穴法
1.囟开不合:灸脐上、脐下各五分,各灸三壮,灸疮未合,囟门先合,炷如小麦大。
2.五六岁不语:心气不足,舌本无力,发音难,灸心俞穴三壮,炷如小麦大,在第五胸椎下两旁,各开一寸半陷中。
3.龟胸:缘肺热满,攻胸膈所生,灸两乳前各一寸半上两行,三骨罅间六处,各三壮,炷如小麦大,春夏从下灸上,秋冬从上灸下,若不依此法,中灸难愈一二。
4.龟背:生时被客风拍著眷骨,风达於髓所致。灸肺俞、心俞、膈俞各三壮,炷如小麦大。
(三)目疾穴法
1.二三岁忽发两眼大小眦俱赤,灸手大指次指间后一寸五分陷中各三壮,炷如小表大。
2.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壮,炷如小麦大,在手大指次指两骨间陷中,按:疳乃积热上冲,眼角膜软化,为营养不良,视物不明。
3.热毒风盛眼睛痛,灸手中指本节头三壮,名拳尖穴,炷如小麦大。
4.三五岁两眼每至春秋忽生白翳,遮瞳子,疼痛不可忍,灸第九椎节上一壮,炷如小麦大。
5.癍疮入眼,灸大杼各一壮,炷小麦大。
6.目不明,肩中俞各灸一壮,在肩胛内廉,各去脊三寸陷中,炷如小麦大。
7.目涩怕明,状如青盲,灸中渚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8.雀目,夜不见物,灸手大指甲后一寸内廉横纹头白肉际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四)泻痢脱肛穴法
1.痢下赤白,秋未脱肛,每厕腹疼不可忍,灸第十二椎下节间一壮,炷如小麦大。
2.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医不瘥,灸尾椎骨上三寸陷中三壮,炷如小麦大,若在夏三伏天内,用桃枝柳枝煎水浴儿,午正时当日灸之尤效。
3.脱肛泻血,秋深不轻,龟尾灸一壮,即脊端穷骨,炷如小麦大。
4.秋深冷痢不止,灸脐下二、三寸间动脉中三壮,炷如小麦大。
5.脱肛泻血,每厕脏腑痛不可忍,灸百会三壮,在头饭中心陷中,炷如小麦大。
(五)夜啼穴法
夜啼,上灯啼,鸡鸣止,灸中指甲后一分中冲穴一壮,炷如小麦大。
(六)喉痹穴法
1.喉中鸣,咽乳不利,灸璇玑三壮,在天突穴下一寸陷中,炷如小麦大。
2.急喉痹,灸天突穴一壮,炷如小麦大。
(七)疝肿穴法
1.阴肿,灸两昆仑各三壮,炷如小麦大。
2.胎疝,卵偏重,灸囊后缝十字纹当上三壮,炷如小麦大。
(八)脐肿穴法
脐肿,灸腰后对脐脊骨节间三壮,命门穴,炷如小麦大。
(九)吐乳穴法
呕吐奶汁,灸中庭一壮,在膻中六下一寸陷中,炷如小麦大。
(十)多涕穴法
多涕是脑门被风拍着及肺寒,灸囟会三壮,炷如小麦大。内庭穴,灸三壮。
(十一)口疮穴法
口有疮蚀,龈烂,臭秽气冲人,灸劳宮二穴各一壮,在手心中,以无名指屈指头著处,炷如小麦大。
(十二)水气穴法
水气四肢尽肿,腹大,灸脐上一寸处三壮,炷如小麦大,水分穴。
(十三)头痛穴法
食时头痛及五心热,灸譩譆穴各一壮,灶如小麦大。
(十四)目黄穴法
饮水不歇,面目发黄。灸阳纲穴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十五〕消瘦穴法
羸瘦,饮食减少,不生肌肉,灸胃俞二穴各一壮,炷如小麦大。
按:儿科之疾,全赖诊查详细,间询周密,古称哑科,默而抱病,自不能言,胎中受病,生后伤风,襁褓寒暖,乳食蓄积,烦扰惊动,煎烦不一,医者详审,乳母详知,据情诊断,施治良医,今录小儿明堂灸经,临床参考应用。
本文摘自学苑出版社出版的《针灸心悟》,作者孙震寰、高立山,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