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华方言解开千年文字公案--“宁馨儿”本义考
先秦史暨毛氏文化
观中外时事写吉光片羽窥见
研古今历史发一鳞半爪臆解
“宁馨儿”一词,典出《晋书》。源于山涛(晋时“竹林七贤”之一)在王衍儿时来访时对其所说的一句话:“何物老媪,生宁馨儿!”,我们今天才有这一词汇。
《晋书·王衍传》:“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后人转取字面为义,意为美好的孩子,用做赞美孩子的话。
现在,在很多小孩子满月或满岁的生日宴上,大人们会用“宁馨儿”这个词来夸奖小孩子。单从字面看,“宁馨儿”毫无疑问是一个褒义词,“宁”多为“平安,安定,康健”之义,而“馨”是“芳香,好声誉”的意思。可见“宁馨儿”寄托了大人们对这个孩子康健以及美好未来的祝愿。
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王衍
果是赞美语否,哲以为不然。由《辞源》可先查到“宁馨”一词的解释,它是这样说的:“晋宋时俗语,‘这样‘的意思。”那么“宁馨儿”的意思也不过是“这样的孩子”而已。为何人们会错误地误用为“佳儿”的代言词呢,其实始作俑者得归结于《晋书》这个记载。
“宁馨儿”之所以衍生出“漂亮美妙”的意思来,多少因为王衍本人就是一个美男子。东晋画家顾恺之曾言:“夷甫天形环特,论者以为岩岩清峙,壁立千仞。”其中的“论者”乃王衍的从兄,难免有自卖自夸之嫌。但当时有“玉山”之称的裴楷也说过:“(王衍)双眸闪闪若岩下电”;《世说新语》中亦有“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玄谈,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的描写;可见王衍是美男子,大致不虚。
但哲以为,判断“宁馨儿”一词为晋宋时俗语是没有错的,关键是字义在唐宋时就已经被错用了,导致了千年之下几乎没人对此字义能说个清楚。写者糊里糊涂地在用,读者也在糊里糊涂地意会,想想也是挺有意思的。
最早能觉察到这一错误的当归于宋人洪迈,他在《容斋笔记》里专门谈到“宁馨儿”一词,认为“今遂以宁馨儿为佳儿,殊不然也。”可见这个硬伤,也伤得有些个年头了。在宋·洪迈《容斋随笔五集》卷四中有“宁馨阿堵”条:
宁馨阿堵,晋宋间人语助耳。后人但见王衍指钱云:“举阿堵物却。”又山涛见衍曰:“何物老媪生宁馨儿。”今遂以阿堵为钱,宁馨儿为佳儿,殊不然也。前辈诗“语言少味无阿堵,冰雪相看有此君”,又“家无阿堵物,门有宁馨儿”,其意亦如此。宋废帝之母王太后疾笃,帝不往视,后怒谓侍者:“取刀来剖我腹,那得生宁馨儿!”观此岂得为佳!顾长康画人物,不点目精,曰“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犹言此处也。刘真长讥殷渊源曰:“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又谓桓温曰:“使君,如馨地宁可斗战求胜。”王导与何充语曰:“正自尔馨。”王恬拨王胡之手曰:“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至今吴中人语言,尚多用宁馨字为问,犹言若何也。刘梦得诗:“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盖得其义。以宁字作平声读。
宋代大学者洪迈
自宋洪迈始疑“宁馨儿”一词后,元明清以降乃至于今日,学人笔记撰述中解“宁馨”者甚多,然皆不能明备。更有清代一些学者将“宁馨”二字拆而分解,皆谓其为“语助词”,其实是错上嫁错。
如王若虚《滹南遗老集·谬误杂辨》引城阳居士《桑榆杂录》:“宁,犹如也;馨,语助也。”
又清·刘淇《助字辩略》考释:“此‘宁’字本作去声,与‘恁’同。俗云:如此也。”
又元·方回《听航船歌》:“五千斤蜡三千漆,宁馨时年欲夜行。”章荑荪注:“宁馨,晋宋流传下来的俗语。‘宁’当‘如此’、‘这般’解;‘馨’语助词。”
又《正字通·香部》:“馨,晋人以为语助。”举唐·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为例。
又清·成瓘《篛园日札》卷六《读群书随笔》“亲属相沿之呼”条:
今誉人之子,多云宁馨儿,以宁馨两字近佳耳,而非佳也。《晋书》:“山涛见王戎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世谓佳儿,盖本诸此。然《宋书》:“废帝无道,太后怒曰:‘将刀来破我腹,那得生宁馨儿!’”此岂佳称呼?《癸辛杂识》载徐渊小词云:“它年青史总无名,我也能亨,你也能亨。”按能亨即宁馨。马永卿云:“宁去声,馨音亨。”是也。古或单言馨,如《世说新语》:“冷如鬼手馨。”又或加尔字,云:“强学人作尔馨语。”又或加如字,云:“如馨地岂可斗战求胜。”皆音亨字。
盖清人成瓘所言,沿袭洪迈说,了无新意,甚至连错误也一并袭承,也足为瞠目。正因为擅长考据的清代学人也解不开“宁馨儿”一词的本义,后世糊涂用着这词的人还是有很多的。
如巴金《家》六:“看见他的人都说他日后会有很大的成就,便是他的父母也在暗中庆幸有了这样的一个‘宁馨儿’。”
上世纪三十年代,“宁馨儿”又被徐志摩用来称呼自己的情人陆小曼。这倒是别出心裁的狠,谁叫这“宁馨儿”一词看上去这么有诗意呢!
延续到21世纪,又有赵忠祥先生为抒发激情,“信手拈来”一个“宁馨”形容氛围,赋诗“九州得意革新路,四野宁馨绽笑容。”此“宁馨”又引来两个企图“骗取几个可怜的稿费”的老师对名人出版的一本发行量达一百多万册的《××随想》的“奚落”。
为回应这种“奚落”,赵名人又出版了一本同样销售业绩不菲的《××情缘》,特在前言中表白使用“宁馨”的正确性,为“宁馨”正名伸冤。赵名人认为词义这东西“太可见仁见智”,自己“到现在没有发现它(“宁馨”——笔者注)是错的”。赵名人教导读者:“认为‘宁馨’二字只能当‘那样的’解的,敬请理解为‘四野那样地开心地笑着’。以为可以旧词赋新义的,与我一样当成祥和、幸福、安宁亦可。”哈哈哈,看来赵名人大有将“宁馨”继续下去的况味。
如此看来,“宁馨儿”一词从古至今连累人多矣,哲今日要来个溯本清源,了结这一千年公案。或有人说,现在的词典上也是这么解的呀。但哲以为,“宁馨儿”一词,从一千多年前就被错用了词义。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仍沿袭旧义,依然把它原本收录,实有缺乏考究之嫌。
我们中华民族的很多词语都是师出有门的,对事物、道理的描述、阐明也是很形象很贴切的,“宁馨儿”一词本来就有词意在先,奈何就无法考据出来呢?哲以为,都是未能听从主席的“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这一教导的结果。
综上所述可知,自唐宋以来,宁馨一词已成歧义。哲观洪迈随笔中言,可知其对此亦有所知觉,但并未能通晓本义。“宁馨”词义一为誉,一为贬,南辕北辙,相距甚远。然则何为真义尔?
哲以为,洪迈独具慧眼,始疑有功,然后所释者,简且陋,所言非其事也。犹其以为“至今吴中人语言,尚多用宁馨字为问,犹言若何也。”更为误解也。
哲以为,“宁馨,若何”两语各为其意,今吴越俗语中依旧尚存。“宁馨”的本字应为“狞形”,意谓心术不正之人,与人相貌无关,就是帅哥美女亦可冠之。“若何”犹如吴越方言中的“哪吭”,意思是咋样。现金华方言中尚有“狞形盗相”的说辞,意思是形容这个人长的不像好人。
王力先生说:“魏晋的文章和口语距离不远。自从南北朝骈文盛行以后,书面语和口语才分了家。在这时期中,只有《世说新语》、《颜氏家训》等少数散文作品是接近口语的。”此言甚是,如在《世说新语》中,魏晋时期的俗语、世族间流行的口语充斥全书,正因为语言的通俗化使《世说新语》成为一部清新可爱、明晰易读的佳作,也经常被正史所引用。
哲以为魏晋以降,在书面语和口语分家的过程中,某些口语方言已经逐渐找不到确切的文言本字来表述,某些文人匠作就随意用同音词语代替,这才造成了诸如“宁馨”之类语辞的词根本意的丢失。“宁馨”的本字就是吴越方言中的“狞形”。《晋书》编撰者以“宁馨”代口语“狞形”,后人望文觉义,以至将“宁馨儿”误作“佳儿”解。
古人曾说过:“北不识盱眙,南不识盩厔。”这是南北文化差异造成的。“宁馨儿”的误用也有点类似。但哲以为文化的断层更是可怕,现如今,人们对古文已相当陌生了,估计“宁馨儿”一词被误用还会延续。哲观今网上诸女,多有将“宁馨儿”做网名者,且洋洋乎自喜,如其知晓“宁馨儿”的本意,岂非汗下。虽有古人误导在先,但也是自身不求甚解之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