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错的滴滴、挣扎的ofo、卖身的摩拜和一地鸡毛的共享出行
文/朱婷
编辑/斯问
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随着摩拜创始人胡玮炜的卸任,共享出行曾经的繁花盛景迎来了一个沉郁的顿号。
曾与网购、支付宝、高铁一起,被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光景惨淡。
摩拜2018年上半年营收26.6亿元,亏损30.6亿元。创始人胡玮炜黯然“撤离”。
还“坚守”着ofo小黄车的戴威,早已失去了光环。公司总部外退押金的长队,让他从意气风发的北大创业者,沦为了大家笔下的“瞎折腾”、“往死里磕”,成为了被祛魅的商人——提供商业服务,接受大众审视,仅此而已。
网约车行业霸主滴滴诸事不顺,监管重压下整个行业都在调整。
共享汽车,同样也是倒的倒,撤的撤,一片狼藉。
2018年,共享出行整个行业,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凛冬之怒。事故频发、监管渐严、资本流转、竞争激烈,风止之时,一个个都摔得鼻青脸肿。
共享的只有离开,只有悲情,只有落幕,说好的共享生产力呢?
数据显示,2018年网约车市场规模达到2678亿元,相比2015年中国互联网出行市场的681亿元,增长了3倍。但表面繁荣的背后,网约车已是千疮百孔。
滴滴打车在烧钱大战中合并快车、击败UBER,成了中国出行市场的巨无霸,但安全方面的隐患,还是在2018年点中了滴滴的死穴。5月空姐案、8月乐清奸杀案,滴滴顺风车业务的无限期下线一度波及整个行业。
逼得程维一再出来道歉,并恳请社会各界给予指导。
12月5日,程维发布内部信宣布进行组织架构升级,对多个核心部门进行调整,其中,专车快车豪车合并成网约车平台公司。滴滴的核心业务同时也是违规车辆最多的业务快车被合并,也多少意味着在监管重锤之下,滴滴无法为C2C的网约车市场正名。滴滴的战略收缩背后,共享两个字也随之往后大大退了一步。
相较之下,共享单车的2018年还有过一段立于抛物线顶端的日子。高潮时期曾有小鸣单车、奇奇出行、骑点、1步单车等多达25个品牌扎堆入局,其中还包含共享电动自行车。2018国内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增长速度达到73.3%。那些屹立在市场浪头的平台,在这一年也有过一段梦想中的好时光。
可致力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他们,却纷纷曝露出了各种问题。
悟空单车、3Vbike、町町单车等平台接连倒闭,25家平台群雄逐鹿的规模开始不断缩减。
共享单车的两大巨头也在这一年迎来了各自的生死关头。
ofo溃败。从7月陆续退出国外市场后,开始进入押金退还困难、受合作公司起诉的困局。
今年5月份,在拒绝了滴滴的收购邀约后,戴威在ofo内部发表过“丘吉尔演讲”、发起过Victory计划。带领团队朝着“为ofo赚到1元利润”双休改单休,也没能扭转大局。
9月,ofo对供应商放风:“滴滴的钱就在路上。”很可惜,顺风车遇害案爆发,案件和后续的监管风暴一波三折,滴滴无暇顾及于此。
拿着一票否决权的戴威最后和ofo一起崩塌,连高铁都被限制乘坐。
摩拜的胡玮炜则选择了卸任出局。
共享单车的坟场之外,共享汽车的命运在这一年也不遑多让。
汽车分时租赁服务商途歌高歌不再,办公区一片狼藉,陷入与ofo相同的押金难退的境地。而在2018年前5个月,倒闭的共享汽车品牌就已经达9家之多。
市场千变万化,在经历大起大落后,剩下的只有:退潮。
既要抬头看天,也要低头看路,尊重常识,创业才走的远,走得稳。
也许是这些年一级市场的资本来得太容易了,大部分创业者已经忘了这个根本性的铁律,用一轮轮的资本融资来麻醉自己,维系着庞大的驱壳,但是寒冬一至,大面积的僵化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ofo小黄车在2018年3月8.66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之后,接连8个月都没能拿到新的融资,导致押金无法退还引发社会聚焦,自身也挣扎在了卖身的边缘。
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整个共享出行,都在资本的初期狂欢后潦草收场。老板跑路、倒闭破产、收购易主,成为了它们为数不多的选择。
尽管2017年数据显示,最高峰时一天有7000万人次在使用共享单车,但1元/小时、2元/小时的“象征性”收费,根本无法缓和成本投入的需要。
而共享单车的发展,一旦离开了背后的资金支持,盈利方式将立刻被画上问号。2017年6月戴威曾在采访中表示,ofo的营收主要来源于用户的骑行费用。
今年6月对外公布的百座城市实现盈利,依靠的是广告业务的达成。但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政府明令禁止共享单车车身设置广告,几乎等于宣告了ofo该盈利模式的失败。且与收放停置的运维成本相比,仅跑通了部分城市的广告盈利模式,带来的收益杯水车薪。直到2018年走向末尾,ofo都没有实现借此盈利。
相比ofo的不甘谢幕,安全问题直接逼得顺风车业务无期息声。滴滴顺风车的发展,基本代表了整个行业的整顿节奏。
2018年5月空姐案后,16日滴滴就公布了顺风车整改措施,3天后业务恢复上线,无论司机还是乘客,必须完成包括上传身份证、人脸识别等6项措施。
而后从各方面试图升级安全工作,包括将紧急求助功能调整到显著位置,添加110、120等快捷拨打方式,甚至一度只允许同性别的车主与乘客形成订单。但还是没能阻挡住8月24日温州乐清顺风车司机强奸杀人案的发生。
在资本的注视下,在盈利的压力下,滴滴以一路狂奔而自豪,以规模和增长作为衡量的尺度,被狂奔的速度扭伤了脚之后,才发觉在自诩创造性地满足了用户需求背后,还是缺少对用户的敬畏之心。
拥有4亿用户、超过5000万注册司机的滴滴,作为网约车的龙头,付出了惨痛代价之后,终于意识到了“ALL IN 安全”的重要性。
很多人怀疑,在市场乱象中,共享出行到底还有没有下一个春天。
虽然存在问题,但共享出行始终带有利好消费者的初衷,且带来的就业机会有目共睹。而发展与监管之间,一定也存在着平衡之路。
美团打车入局后,从其在上海24小时内订单量突破30万单就可以看出,市场对网约车平台还存有极大的需求。这种迅速的切入,令滴滴措手不及,但对整个网约车行业来说,无疑带来了希望。
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图的业务打通,在网约车监管下给了消费者新的选择。多类型同时叫车,且直接对用户免抽成、永远免佣。美团和滴滴的补贴行为是否会随着地位稳固而消失的疑问,随着高德的承诺得以打消。
解决了单一网约车平台难以解决需求的问题,高德依靠自己的知名度完成了网约车的平台整合。对于顺风车板块的供方缺失,未来也可被能够最大化满足市场需要的集合型平台满足,通过平衡供需破局。
网约车的冬天,也许终会过去。但共享单车眼前的迷雾,还无从拨开。
就连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也说:“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后,其实都得还回去。”
有专家计算,以2016年的广州为例,按照常住人口的统计数量,合理情况下能够容纳近9万共享单车。然而2016广州市的共享单车已经达到了16万辆。
超越容载力的反噬,逼出城市真的需要这么多共享单车的灵魂拷问。
随着资本狂欢的落幕,共享单车已有不少平台梦碎,对于那些能够活下去的平台,未来的盈利模式该如何跑通,仍然是道思考题。
哈罗单车给出的解答是 “农村包围城市”,在别人贪婪恐惧时,修炼好自身供应链,又联合蚂蚁金服推行“芝麻免押金”,好骑+免押,怪不得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透露,“哈罗单车在一年半内逆袭摩拜和ofo,日订单总量超过了两者之总和”。
只是大浪淘沙后的“幸运儿”还是太过少数。
就像ofo员工,对创始人的“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赢得战争”抱有的疑问。也许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在2018资本变动的这场凛冬之怒下,共享单车到底是句中的“我们”,还是难免要沦为那个“代价”。
付出代价之后,要认识到的一点是,共享出行不是资本的舞蹈,一片狼藉背后,那条应然之路才会被发现:那就是真正地去共享资源、共享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