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奇瑞”的渠道迷失之困

虽然在“一个奇瑞”战略下,产品和经销商网络都被收紧,奇瑞随之枪头一转,打起了多国部队的主意,但似乎落入了造一个,败一个的怪圈。

3年前,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明确品牌将正式回归“一个奇瑞”。随后,奇瑞针对包括研发、生产、采购、人事任命以及销售等重要体系进行了一系列重磅整合。奇瑞“痛定思痛”之后制定的“收缩战略”实际上是对以往布局的大幅修正,尹同跃寄希望于这项调整能救奇瑞于水火之中,事实证明,“回归收缩”只成功了一半。

根据奇瑞官方公布的数据,2012年奇瑞整体销量为56.33万辆,2013年销量跌至42.32万辆,2014年略微上涨3.79%至44.1万辆。在整体市场进入微增长的2015年,奇瑞旗下各款车型被无情地打回原形,以今年5月销量为例,目前在售的奇瑞乘用车超过12款,包括SUV产品线上的瑞虎3、瑞虎5,轿车线上的艾瑞泽3、艾瑞泽7,MPV产品线上的艾瑞泽M7,但上述12款车型中没有任何一款车型的月销量超过1万辆,甚至只有瑞虎3一款车的销量超过了5千辆,这还是承受了50%跌幅后的结果,车型陈旧,配置落后,“虎劲”十足的瑞虎3已经泯然众人。

瑞虎的低迷直接导致奇瑞的沉沦。作为一个奇瑞品牌下除艾瑞泽、风云、QQ外唯一布局中高端SUV细分市场的车型,瑞虎都举步维艰,更不用提已经被打回原形的艾瑞泽7,在因为降价上突部分销量后,艾瑞泽产品区隔迅速销声匿迹。

手术刀砍向大区

在奇瑞销售总公司正式更名为“奇瑞营销公司”后,奇瑞花了2年时间将以往的14个全国销售大区缩减至8个,每个大区下设不同的负责区域与职能部门,如取消京蒙大区,内蒙古划归东北大区,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组成华北大区。同时,奇瑞还对包括市场、网络、售后等十余个部门的组织架构和职能进行了梳理,2年内,原销售总公司上至副总经理,下至科长的数百个职务都进行了重新调整和任命。

终端销售变更为一网和二网,其中一网销售风云系列、A系列、瑞虎系列等车型,二网经销商销售QQ系列、旗云系列和东方之子系列、E系列等车型。奇瑞改革的核心就是建立以大区为主的销售政策,今后大区拥有针对区域市场特征主销车型和制订相应政策的决定权。

比如在记者所在的上海地区,奇瑞品牌7家经销商大部分处于距离市区30公里以外的郊县,市区内仅在虹口区布局1家,在沪南公路4777号奇瑞上海瑞众处记者发现,拥挤的展厅内只展示了瑞虎3、瑞虎5、艾瑞泽3和艾瑞泽7四款车型,普遍降价幅度在6000元左右,当记者提到,其它品牌,包括合资品牌在内的降价幅度普遍在1万元左右时,这名销售这样回答:“奇瑞降价从不会高于1万元,毕竟品牌的品格摆在那里,与其它自主品牌完全不一样。况且奇瑞的车质量有口皆碑,比如瑞虎3是长期出口海外,非常受外国人欢迎的车型。引入国内必定一炮而红”。

而在尹同跃口中,即便销量低迷也不降价的原因是奇瑞正在追求QCB的过程中,“QCB,就是质量、成本和效益,奇瑞得到大幅提高。所以新产品上市速度越来越快,质量水平越来越高。这个是自主品牌的一个推理,过去微车小车卖的多,现在大车卖的多,SUV卖的多,附加值高的产品卖的多,零售价高的产品卖的多,效益就上去了”。

奇瑞汽车的不断修正给企业自身发展带来了希望,但是不断内部调整则让跟随其多年的经销商感到无所适从。卖得好的产品被不断调整,卖不掉的产品又迫于大区压力继续压库。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刘晓表示,整合之后的经销商渠道必然伴随震荡,退网也是正常现象,“在无法看到整合期中的未来盈利点,换句话说就是赚钱的希望比较渺茫时,这些生意人自然会去转投其它汽车品牌销售网络”。

“公司去年经营已经亏了,今年丝毫没有好转迹象,为了保存实力,股东一致决定退网,转区销售合资品牌,毕竟自主品牌太艰难,合资还有希望”。上海地区一家原奇瑞汽车投资人告诉记者。

在北京,奇瑞在2013年就曾爆出位于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唯一一家自主品牌4S店——中瑞辰奇瑞4S店退网的消息,事实证明,这家奇瑞在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4S店在销量断崖式下跌面前,已然无力回天。

广州地区也未能幸免于难,奇瑞在广州的三家4S店已经有两家退网,目前只剩下一家保瑞奇瑞在苦苦支撑。

一个奇瑞的“多国部队”

在奇瑞公布的未来战略发展计划三部曲中:第一阶段(2013年~2016年):稳固在入门级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力图打造中国最好的汽车品牌;第二阶段(2016年~2020年):进入价值市场并打造主流价值品牌,具备世界主流跨国汽车企业的体系能力,产品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标准水平;第三阶段(2020年后):力争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汽车企业,产品主要技术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目前,奇瑞正处于一阶段向二阶段的进步转化阶段,在销量急剧下跌的情况下,奇瑞的三部曲进展胶着。虽然在“一个奇瑞”战略下,产品和经销商网络都被收紧,奇瑞随之枪头一转,打起了多国部队的主意,但似乎落入了造一个,败一个的怪圈。一方面,肩负提振形象作用的观致发展严重滞缓;另一方面,国产极光出现一边倒的溃败。严酷的市场对待曾经的自主品牌销量冠军,丝毫不留情面。

首先来谈下出师未捷的观致,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观致在国内的销量为6967辆,这样的数字与厂方的预期有着巨大落差,2015年底160家经销商布局打了水漂。与此同时,观致汽车2014年净亏损达到3.5亿美元,“价格高、渠道慢”两大顽疾让甫一诞生,就将目标定准速腾等合资品牌主流产品的观致重病缠身,不得不放下身段,被迫接受来自奇瑞经销商的橄榄枝,建店投资也从以往的豪华车标准下降为普通乘用车标准。

相比于在“烧钱”中等待重塑的观致,国产极光的马失前蹄让人有些错愕,这款预售价为44.8万元起的豪华车曾让奇瑞人看到了剥离低端的希望。但现实又是一盆无情的冰水。

即便在销售终端优惠已经达到了10万元左右,国产极光的销量依然上不了台面,并且有愈跌愈深的趋势。部分经销商开始对国产奇瑞捷豹路虎产生抵触情绪,拒绝提车,生怕因为一款失败的产品导致店头形象受损。随着明年8月捷豹路虎最新研发的Ingenium系列发动机正式国产,极光就变成了一款彻头彻尾的国产车。到那时,捷豹路虎经销商会不会重蹈奇瑞当年的退网覆辙呢?

依稀记得,2006年4月,奇瑞以当月销售3.19万辆的成绩杀入国内轿车销量第四名,超过大批合资品牌。而奇瑞用大扩张和广撒网自废武功后,落入了长城、长安、吉利共同形成的包围圈之内动弹不得,渠道拓展失败导致销量不见起色,奇瑞似乎正在与自己最初设定的梦想渐行渐远。令人不禁要问,迷失的奇瑞何时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