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写作技巧,文学功底不好的同学也可以看看

摘要

语文是高考时的第一个考试科目,作为主科科目,语文的总分分值跟数学、英语一样都是最高的150分。但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语文却是大家花费时间最少的科目。在这满分150分的考卷中,有一道题目的分值高达60分,这也是所有高考题中分值最高的题目。但就是这么一道高分考题,却很少有学生愿意真正去钻研,说性价比太低,可是分数明明摆在那里,说难度太大,主要想做好这道题目涉及到的要素内容太多,一时不知道从何入手。这道尴尬的考题,就是作文。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几个高三的小朋友给我发来了问候,祝我节日快乐。既然收了小朋友的祝福,怎么也得关心一下他们的学习,说几句鼓励的话显然太过敷衍,还是整一点实用干货送给大家。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突然想到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的命题叫做“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既然今天正好是五一劳动节,我们不妨就把这道高考作文题作为案例简单拆解一下。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会推荐几个专门针对高分作文的应试写作技巧,供同学们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的评分依据和标准

1、了解高考作文的得分要点

  • 语文中作文属于主观题,答题时相对会更加开放和自由,不会像选择题或者是数学题那样以唯一的(数值)结果作为得分标准。当然,数学大题即便最后的答案错了,但在解题过程中有用到符合要求的公式和写出相对清晰的答题步骤,也可以得到一部分的步骤分。对于文科主观题尤其是作文来说,正因为没有唯一的答案,所以想要得到高分的关键点就在于梳理出更加科学、合理和符合阅卷老师审美的得分步骤,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要学习模板作文的原因。
  • 但这里要注意的是,高考作文毕竟是由人来评判的而不是机器,人为主观因素占到很大的权重。要想写出高分作文,一味套用模板和使用绝句肯定是不够的;用的多了,反而会引起阅卷人的审美疲劳,即使后面有很多精彩的个人论断,也可能被当做普通档次的文章来对待。所以,我们首先还是了解一下高考作文评分依据和得分标准,同时考虑阅卷老师在改卷时的感受和心情。综合把握好这几个关键要点,接下来我们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高效的应试准备。

2、了解高考作文的评分等级

高考作文评分时一般会根据“基础项(基础等级)”和“加分项(发展等级)”划分为四个档次,基础项考察的主要是文章内容和行文笔法,加分项考察的是写作特色。在内容上达到符合题意、中心突出、感情真挚等标准,在行文上满足结构严谨、字迹工整等特征,在特色上立意十分深刻、文采出众的就是好作文,会被划分归到最高的第一档;最高档的作文基本在55分以上,最好的自然能给到60分的满分。相对来说,内容较为充实、结构较为完整的划归到第二档,第二档的作文可以得到45~55分;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的划归到第三档;而偏离题意、思想不当、文体结构混乱的划归到第四档。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发展等级的评分,虽然原则上规定只需要有一点突出的,即可按照相应的评分标准予以加分,直至加到满分。但实际操作上,在基础阶段就被阅卷老师主观上划归到三四档的文章,就算段落中有不少零星亮点,除非是个别文笔极佳或者观点鲜明的作品,否则阅卷老师不会去细看或者考虑加分项的内容。因此,把握好基础项的得分非常重要。大多数学生的语文基础和文学素养并不高,如果基础项得分就不高的话,就极少会在加分项上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优异表现。

高考作文评分等级和评价细则

最后,说一下几个典型的扣分点。比如作文没有题目的扣2分;错别字的话,1~2个是不扣分的,3个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6个以上的扣4分,如果错别字多了老师一般不会认真去数,直接4分就没了;而文章字数不够的,少50字扣1分,如果文章不到400字,基本所有项目都会给最低分。此外,还有一种学生因为写不出东西,索性会直接抄袭阅读理解的内容,这种一旦被发现,会按照偏题来对待,加分项是肯定没有了,基础项所有内容都会按照最低的第四档给分。这几点错误,一定不能犯。


结合写作技巧,对2019年全国卷Ⅰ作文题进行解读和分析

先说一个前提,由于行文逻辑、笔法、修辞等,是与一个人的文学功底和文字素养有关的,需要依靠平时的大量积累和长期训练,短期内很难有效提升。因此,这边主要推荐的三个技巧,主要是针对读题能力、思考能力和内容组织能力的提高,这三个技巧分别是审题立意架构文本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

1、技巧一:审题视角要准确,才能确保不偏题

800字的文章,想凑字数很容易,但想写好首先就要认真审题。写作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认真审题,保证“不会偏题”。审题视角要准确到位,决不能只凭借第一感觉就动笔,多读几遍题目,可以用笔把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划出来。

我们一定要清楚:高考作文不是“我要写什么”,而是“要我写什么”,题目要求我们要在划定的范围内,按照给予的材料和条件进行创作。如果超出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和限制,就会被阅卷老师视为偏题

客观来说,2019年的这道作文题不难解读,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通俗来说就是比新材料作文写作多了具体的任务,这是对原有新材料作文题型的一种拓展和延伸考察。这点先明确了,写作时就不会随意发挥了。正如题目中提到的,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劳动和工作相关,因此我们可以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二字,方向就明确了。

这是我对出题者“考察目的”的判断,是从认真研读材料来的。审题时,如果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写作方向,只读了几句话就匆忙下笔,是很容易跑题的。认真审题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借此想一个好题目

  • 题目是文章的门头,好题目是好文章的开端。劳动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为了丰收,那我们要怎么把“劳动可以获得丰收,劳动为了梦想”这样的朴实语句更有意境和优雅地表达出来,这需要的就是懂得联想和依靠平时的积累。思考方向:没有春天辛勤的劳作,何来秋季的丰收满园

①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邢颙传》,“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②北宋·欧阳修《丰乐亭记》,“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这个题目,够不够大气?借用文言文和成语是一个重要的选题方式

为了保证不偏题,我们想好了题目,但是题目本身还不能保证我们就一定不会偏题。如果说题目是文章的门面,那么立意即是文章的灵魂因为这是一篇演讲稿,在写作形式上,我们就要注意突出演讲稿的文本特征:演讲有特定的听众对象,所以要有针对性;演讲要能够通达人性,自然少不了鼓动;演讲内容要让人听得明白,所以要思考如何从书面的可读性转向演讲的可讲性。做到这些,都需要好的立意。


2、技巧二:立意要深刻高远,要直达灵魂深处

考场作文,临场发挥很重要,临场发挥的关键就在于写作意境的把握。试着把自己当做一个已经在台上的演讲者,你要跟大家说什么。此“意”,即是文章的灵魂,所谓意犹帅也,这个“意”立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质量和档次。意在笔先,意在言前,意由心生。

我们不难发现:题干中,出题者要我们突出的就是“劳动”这个主题。劳动最重要的即是为了丰收,这个在思考作文题目时已经明确了;而收获什么东西才足够高远深刻,这个就是立意所要思考的关键点。写他人之未能写,言他人之所想听,能使阅卷老师耳目一新。

劳动是为了收获,从为什么劳动的角度来阐释劳动的意义,可以选择素材还是非常多的。但对于还在“复兴中学”上学的学生来说,都还没有参加工作,所能理解的劳动仅限于一些家务和学校卫生。大部分考生在写作的时候,也有可能被这种经历所局限。因此,跳出认知,把自己想象成已经在参加工作的劳动者,“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样你在看问题时候,视野才会更加宏观,立意自然高远。

高考作文,思想的正确性很重要,所以立意上要跟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题紧扣。“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幸福都是奋头出来的”,这些耳熟能详的话,你都记得吧?非常好的参考,可作立意主旨。

当然,18岁的你一定会关注未来,对科技事物发展的反思,也是非常不错的切入点。我们在歌颂勤劳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同时,也要思考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发展,警惕那些如“电子奴隶”、“机器身体”等异化性的事物,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为后面强调劳动的必要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铺垫。

通常我们在立意的时候,经常还会出现几个“盲点”,需要十分注意。

  • ①立意要学会借助名人名言,更有说服力,主旨中提到了“幸福”,下面这句,是不是很好的辅助?

正是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休谟

  • ②切忌一边想一边写,渐渐失去主旨大意,信马由缰;每个段落都要围绕立意的中心层层推进。
  • ③高考作文不是日记,不能太随性,很多人简单地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忘记了写作的目的。
  • ④最忌讳的是牵强附会,胡乱上纲,每个段落结尾都要喊口号,看似论证中心,实则毫无意义。

3、技巧三:文本骨架脉弱清晰,选材精心独到

题目和立意(中心思想)确定好了,剩下我们就要开始进行文本内容的构思,即整理出文章的骨架。总分总、总分、分总都是常见的套路,但我个人还是比较推荐总分总,先确立一个中心论点,然后选择两到三个辅助观点和事例,或印证、或反驳、或批判,最后再梳理比第一段更多一点的文字来收尾。简单说,就是先小总、两三分和再大总的模式,相对会比较好上手。

  • 首先还是结合本文,对文本中提到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进行分析。注意题干中说到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主动强调了“幸福”,所以这里的“”,匮的就不一定是财富,更多是幸福。所以,我们前面在题目和立意中提及了幸福,确保了文章不会偏题
  • 其次,立意确定好了我们就要选择论点了。论点可正可反,比如赞成“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就是积极的、正面的,有关“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就是相对消极的、负面的;结合目前的社会声音,对劳动的各种正反观点进行评述,进一步强调劳动的幸福观
  • 第三,选材上可以举例“智能制造”、“工匠精神”、“文化遗产”等多个元素来探讨,既要接受和运用新兴科技的优势,也要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特色。探讨的领域可以相对集中,围绕该谁来做、做什么和怎么做进行兼容包并,关键要结果是幸福的,案例务求做到合理、客观和真实。
  • 最后,题干有一个隐蔽的素材,即复兴中学中的“复兴”二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因而可以把劳动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起来,既达到切题的要求,又是对主旨立意的最高升华。中国梦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