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名医魏长春:常用效方51-100首】

魏长春,字文耀(1898-1987年),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主任中医师。历任浙江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顾问,浙江中医院副院长。

51.加减乌梅汤

处方:乌梅10克,桂枝10克,川椒3克,于姜3克,黄连3克,木瓜6克,白芍12克,炙草3克,陈皮6克,吴茱萸1.5克,生麦芽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理气醒胃,和中降逆。

主治:蒌缩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酸缺乏者,胃纳呆钝,食后脘腹痞满,嗳不舒畅。

按语

本方系《伤寒论》方化裁而来,为酸苦甘辛,刚柔寒温并用的平治之剂。其中桂枝、干姜温胃散寒;川椒、吴茱萸暖肝;黄连清热健胃;陈皮理气消胀;乌梅、木瓜生津开胃;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药理实验证实对胃黏膜具有修复作用;生麦芽消食助运。

52.三才白蜜养胃饮

处方:天冬9克,大熟地12克,党参9克,白蜜30克。

用法:上三味用滚开水泡汁,再分次冲入白蜜饮服。

功效:养胃润燥。

主治:久病或高年体虚,呕吐反复发作数月,时轻时重,服汤药效果不著,且恶闻药气,唇深红。

按语

本方以天冬养肺金,生肾水;熟地补肾阴,养血;以党参易人参,益气和中;再加白蜜增液润肠,助肠胃之气下降。凡阴虚胃燥津液不足之证,理当以甘润养胃为法,但呕者多恶甘腻,故用药物泡服,取其味薄,既滋阴润燥,又不碍胃。此亦通权达变之法也。

53.理中吴萸汤

处方:淡附子6克,西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3克,炙甘草3克,吴茱萸1.5克,生姜6克,红枣4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阳补中。

主治:虚寒体质,形瘦,面色青白,脉迟,舌质淡红,胃下垂,腹部胀痛。

按语

此为附子理中汤与吴茱萸汤合方。以附子温肾壮元阳;吴茱萸温肝,助生发之气;党参、白术、炮姜、甘草温暖脾阳;生姜、红枣温卫阳,调脾胃。营卫调和,中气巩固,自无胃下垂腹部胀痛之苦。

54.麦冬半夏大黄汤

处方:麦冬6克,北沙参9克,生半夏6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白茅根30克,红枣6枚,白蜜30克,生大黄6克,参三七粉3克。

用法:前七药用水久煎,分二次冲入白蜜后,分次吞服参三七粉。

功效:养胃降逆,散结止呕。

主治:噎隔,食物难以下咽,食后作吐,肌肤瘦弱,脉弦细,舌红光滑。

按语

此方据《金匮要略》麦门冬汤、大半夏汤、大黄甘草汤变通化裁。以麦门冬、北沙参养胃润燥为君;生半夏降逆止呕散结;生姜降逆和胃;白蜜润燥;二者皆能解生半夏之毒。红枣、炙甘草和中益气;白茅根生津止血;生大黄泻热散瘀,通利关格;参三七扶正消瘀止血。

55.蜣螂旋覆代赭汤

处方:旋覆花10克(包),代赭石15克,姜半夏12克,党参12克,生姜6克,红枣巧克,炙甘草3克,蜕螂虫12克,杜红花6克,蒲黄6克,五灵脂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中降逆,化瘀消癥。

主治:噎隔,食物难以下咽,嗳气吞腐,或反胃呕吐宿食,形瘦神疲,脉沉,舌淡。

按语

本方以旋覆代赭汤和胃降逆;蜣螂虫寒有小毒,化瘀散结,为推陈致新之良药;红花、五灵脂活血止痛,蒲黄化瘀止血。若大便秘结者可加生大黄。魏老用此方治疗幽门梗阻或食道癌晚期无法手术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56.建理汤

处方:生黄芪9克,当归9克,桂枝3克,炒白芍6克,炙甘草6克,干姜3克,红枣8枚,淡附子3克,西党参9克,饴糖30克,甘松9克,天仙藤6克。

用法:水煎服分二汁,分次冲入饴糖。

功效:益气和中,养血止痛。

主治:面苍白少血色,脉象沉迟,或虚大,舌质淡白少苔,脘痛畏寒,曾解黑便。

按语

黄芪治久败疮疡;当归去瘀生新;合桂枝、白芍、甘草、姜枣、饴糖即归芪建中汤,治虚弱性肠胃病有卓效。加人参、附温脾肾之阳;甘松、天仙藤芳香调气止痛;合成气血并补,补中兼疏,并能收敛溃疡,制止出血,调气止痛之剂。

57.旋赭地黄汤

处方:旋覆花9克(包),代赭石9克,生甘草3克,桃仁9克,郁金9克,鲜生地24克,生大黄6克,仙鹤草24克,天冬9克,瓜蒌皮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凉血行瘀,降逆止血。

主治:肝木犯胃,胸脘痛,烦热,吐血色紫,脉弦滑大者,舌红。

按语

本方系近代名医曹炳章所订,对平日嗜酒善怒,肝胆郁火蕴伏,阳络伤则溢血吐血之症甚效;并治留瘀脘痛。方中以旋覆花、代赭石降逆镇冲。从调气着手以调血;桃仁、大黄引瘀止血、导血下行;生地、天冬养阴凉血,调肺肾;仙鹤草止血;郁金、瓜蒌皮调和肝胃气机,使气调血顺,瘀行而吐血自止,脘痛自解。

58.琥七蜜饴饮

处方:参三七粉3克、琥珀粉3克、白蜜30克、饴糖30克。

服法:用开水冲白蜜、饴糖后,吞服粉剂。一日内可重复应用数次。

功效:养胃止血。

主治:上腹疼痛,嗳气,呕吐,胃纳呆钝,大便色黑如柏油,脉弦。

按语

此为标本兼顾之方。其中三七、琥珀祛瘀生新,止血扶元;白蜜、饴糖温润补中。适用于溃疡病,虚中挟实之证。

59.胶七附子理中汤

处方:阿胶珠9克,参三七粉3克,淡附子6克,西党参15克,炒白术9克,炮姜炭6克,炙甘草3克。

用法:前五药用水煎,分两次吞服三七粉。

功效:温中益气止血。

主治:患胃病日久,形瘦神倦,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脘腹隐痛,喜温喜按,呕血色紫黯,大便色黑,脉沉迟或虚大,舌淡红。

按语

《三因极—病证方论》曾曰:“理中汤能止伤胃吐血,其功最理中脘,分利阴阳,安定血脉。”今以炮姜易干姜,则止血之功尤佳;加附子温肾救逆;参三七扶元止血;阿胶珠补血止血,则其效益彰。

60.清震汤

处方:升麻9克,生茅术30克,鲜荷叶1大张。

用法:水煎服。

功效:升清化浊和中。

主治:清阳下陷,湿热内伏,乍寒乍热,青年脾肾内伏湿热,遗精,舌质淡红,苔白滑

按语

此方是金代刘河间治雷头风外感症方,近代名医范文甫用此方,治湿热体清下陷,浊气上升所现诸症。荷叶能升发元气,扶助脾胃,有补中益气之功;升麻能解百药毒,辟疫散瘴,治阳气下陷眩晕;生茅术功同苍术,化湿健脾暖胃,但其性较润;三味合剂,能解表开郁,和中化湿。对清浊混淆病症颇有效果。

61.三花二香胃苓汤

处方:玫瑰花3克,’厚朴花3克,白扁豆花3克,陈皮3克,桂枝3克,广木香3克,炙甘草3克,苍术9克,茯苓9克,制香附6克,泽泻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化湿,开郁和中。

主治:素体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或湿滞中焦,兼夹食滞,腹痛便溏,呕吐胸满,舌淡苔黄稍腻,脉软。

按语

此方以平胃散燥湿和中,五苓散通阳利水,加香附行气开郁,广木香行气化湿止痛;白扁豆花升清止泻,清暑热;玫瑰花调肝脾,和气血。亦可用于夏秋湿困脾阳,低热困倦之症。

62.醉乡玉屑散

处方:苍术9克,厚朴6克,陈皮6克,炙甘草3克,鸡内金9克,砂仁粉1.5克(吞),公丁香1 .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中消滞。

主治:大人及小儿多食瓜果成病,久利不愈,时发时止,腹胀,纳差,脉迟,舌淡红,苔白。

按语

此方中之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即平胃散、能健脾燥湿,理气化滞,加鸡内金消食助运;公丁香温暖脾胃,散寒消胀;砂仁温中止泻。用于寒湿内停之下利证。

63.升葛调中汤

处方:升麻3克,葛根9克,白芍6克,炙甘草3克,党参9克,苍术9克,茯苓9克,柴胡3克,生黄芪9克,枳壳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化湿。

主治:中虚湿阻,心情抑郁,胸胁隐痛,便溏,肛门胀坠,神倦乏力。

按语

此方由补中益气汤化裁而来,去当归、陈皮、白术,加苍术、茯苓、葛根、枳壳理气,健脾,化湿,升清;加白芍合柴胡调和肝脾,解郁缓急。与东垣原方比较,其补中益气之功未逊,但开郁化湿,调和肝脾之力则增强,故中虚兼有气郁湿滞者尤为适宜。

64.升葛解毒汤

处方:升麻3克,葛根3克,炒白芍3克,生甘草3克,黄连3克,黄柏6克,黄芩6克,焦山桅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止泻。

主治:热泻,暴注下迫或有呕吐,脉数舌红苔黄。

按语

此为升麻葛根汤与黄连解毒汤之合方。既能清解肠热,又能升清降浊。若呕吐甚者,加制半夏9克。

65.保元化滞汤

处方:生黄芪60克,飞滑石30克,白糖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中举陷渗湿。

主治:久痢脱肛,脉弱,舌淡无苔。

按语

此系《医林改错》方。经近代名医范文甫及魏老临床运用验证,确系治疗久痢脱肛之良方。药虽三味,但功用涉及.上,中、下三焦。其中黄芪益气举陷;白糖甘润和中;滑石渗湿利尿,起利小便即实大便之功。

66.生化白术汤

处方:藿香3克,木香3克,葛根6克,党参9克,茅术3克(炒),带皮苓9克,生甘草3克,苦参3克,二七粉4.5克(吞),白芍9克(炒),银花9克,地榆炭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肠化湿,扶正祛邪。

主治:痢疾反复发作,便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面色不华,神倦乏力,胃纳呆钝,脉沉弦,舌淡红,苔白而糙。

按语

本方系由钱仲阳七味白术散与张锡纯解毒生化丹化裁而成。前方原治中虚食少,腹痛腹泻,今以苍术易白术,增强燥湿理气之功;后方由银花、甘草、三七、白芍、鸦胆子组成,今因鸦胆子味至苦易伤中,易令人作呕,而改用清肠凉血兼涩肠之地榆炭。适用于积滞未净,脾气已虚之慢性痢疾或结肠炎。

67.加味温脾汤

处方:淡附子6克,西党参9克,干姜3克,炙甘草3克,生大黄9克,苦参3克,焦山楂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阳健脾,攻下寒积。

主治:患休息痢日久,便下黏液,少腹胀满,纳呆,食后不适,倦怠乏力,脉沉迟,苔白黄腻。

按语

休息痢多因初起未予根治,病邪潜伏留恋肠道,正气日虚而成。其所现之症为中阳不足,寒积内停,故以参、附、姜、草温补中阳,大黄通下导滞,复加苦参清余热,祛伏湿,山碴消食导滞,化瘀。民间常用山楂加红糖作治痢之单方。

68.五参汤

处方:丹参30克,党参9克,苦参3克,北沙参9克,玄参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调气血,和脏腑,消积滞。

主治:适用于体弱,虚热不解,腹胀,纳钝,或有疼痛,或肝脾肿大,脉弦滑,舌深红者。

按语

本方以丹参入心,活血化瘀;党参入脾,益气补中;苦参入肝,清热除湿,消胸腹积气;北沙参入肺,养阴清热,益气开胸;玄参入肾,清热凉血增液。相互配合,共奏调气血,和脏腑,扶正祛邪,消积化滞之功。

69.当归四逆加姜萸枳桔汤

处方:当归9克,桂枝6克,炒白芍9克,细辛1克,炙甘草6克,通草3克,吴茱萸1.5克,红枣12枚,生姜6克,枳实9克,桔梗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主治: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为仲景治疗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而内有久寒之方。

按语

其中当归辛香补血活血,专入血分;桂枝汤温经散寒,调和营卫;吴茱萸、细辛温肝散寒止痛;枳实,桔梗、白芍三味即《金匮要略》排脓散。其中枳实行气宽中散结;芍药柔肝止痛;桔梗上开肺气,下消肠积。日本汉医认为可用于治疗慢性腹膜炎证。两方合用能疏通瘀滞,消散寒凝,以奏“通则不痛”之效。

70.血余茅根汤

处方:血余炭9克,白茅根30克,淡竹叶9克,大生地15克,甘草梢3克,知母9克,怀牛膝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利水,通淋止血。

主治:适用于肾阴不足,湿热下注之热淋、血淋,腰部酸痛,小便频数、涩痛、色赤,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苔黄,脉弦滑或滑数者。

按语

本方由导赤散加减而成。其中血余炭消瘀止血通淋;白茅根养阴凉血利尿;生地凉血止血、补肾滋阴;竹叶、甘草梢清心通窍;知母清膀胱之热而坚肾阴;怀牛膝引热下行。合奏滋阴利水、通淋止血之功。兼有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砂。

71.消石利水汤

处方:瞿麦9克,萹蓄9克,当归9克,土茯苓30克,车前子9克(包),金钱草30克,大生地30克,小茴香3克,白茅根30克,泽泻9克,郁金1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利水化石,养阴止血。

主治:石淋腰背酸痛,小便淋涩不畅,少腹时有胀痛,痛后或有尿血,面色萎黄,精神困倦,眠食如常,舌红润,脉缓,X线摄片示尿路结石,肾盂肾盏积水。

按语

本方瞿麦、萹蓄、金钱草清热通淋,利水化石;车前子、泽泻通利小便;土茯苓清热化湿,散结解毒;大生地、白茅根养阴凉血止血;小茴香理气止痛;当归、郁金活血止痛,二药与它药同用,既能使气血畅通,助结石之排出,又能以温和之性味,制它药之苦寒。(此方方名由《名医妙方精华千首》一书根据魏老治验医案所载而拟。)

72.导水茯苓汤

处方:茯苓24克,麦冬9克,泽泻9克,白术9克,桑白皮9克,苏叶3克,槟榔6克,木瓜6克,大腹皮6克,陈皮3克,砂仁3克,广木香3克,灯芯草1束。

用法:水煎服。

功效:扶脾和中,理气行水。

主治:水肿遍及头面手足,按之凹陷,小便量少,脘腹胀满纳呆,气短。

按语

此为《证治准绳》方,推测其组成由五苓、五皮、鸡鸣加减而成,其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泽泻、大腹皮利水消肿;陈皮、苏叶、砂仁、木香、槟榔温中理气,健脾散滞;麦冬、桑白皮清肺润肺,恢复肺之宣散肃降之功;木瓜化湿通络。魏老用此方治疗水肿喘胀有效。

73.麻附胃苓汤

处方:生麻黄3克,淡附子3克,苍术3克,厚朴3克,陈皮3克,生甘草3克,桂枝3克,茯苓皮24克,地枯萝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发汗利水,退肿消胀。

主治:肾炎水肿、腹胀,面浮足肿,尿少无汗,胸脘痞满,纳谷不香,脉沉迟,舌淡红。

按语

本方以麻黄发汗利尿;附子、桂枝温经通阳;平胃散理气消胀,和中化湿;茯苓皮健脾利水;地枯萝疏通三焦,助运消滞。

74.附子六皮控涎汤

处方:淡附子6克,生黄芪皮15克,茯苓皮24克,陈皮3克,冬瓜皮9克,生姜皮3克,干蟾皮3克,大枣10枚,控涎丹1.5克。

用法:前八味药水煎二汁,分吞控涎丹。

功效:利水退肿,温肾健脾。

主治:脾肾阳虚,水湿内蕴,虚中挟实之水肿症,遍体浮肿,腹部膨大,按之尚软,气急痰稠,大便或闭或溏,小便短少,面白虚浮,脉迟舌淡。

按语

此为疏补并进之剂。以附子温肾壮阳;黄芪皮益气;陈皮、姜皮温中理气;茯苓皮、冬瓜皮、干蟾皮利水退肿消胀;控涎丹降水气,泻水湿;又仿《伤寒论》十枣汤之法,以大枣培中以制控涎丹之毒。

75.济生肾气玉壶汤

处方:大熟地24克,茯苓24克,丹皮3克,泽泻9克,山萸肉9克,淮山药12克,车前子9克,淮牛膝9克,肉桂3克,淡附子3克,扁鹊玉壶丹3克(吞)。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慢性肾炎,腹膨大,尿少气短,大便或见溏薄,畏寒,脉迟,舌色淡红有津液。

按语

济生肾气汤系治疗阳虚水肿常用之剂。魏老从实践中体会到,此方阴药仍较多,为此增加附、桂温阳之力,复加玉壶丹。该丹系由独味硫黄所制成,能温补命门定喘祛水。

76.瞿附通阳汤

处方:瞿麦9克,淡附子6克,怀山药9克,茯苓24克,天花粉9克,椒目3克,沉香3克(或以路路通15克代),车前子9克,怀牛膝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煦脾肾,行气利水。

主治:适用于慢性肾炎、尿毒症及心源性水肿之阳弱气困,水停不行,上喘、中胀、下癃闭,肢体浮肿,脉迟弱,舌淡红者。

按语

本方由《金匮》瓜蒌瞿麦丸加味而成。方中天花粉生津润燥;怀山药补脾肾;瞿麦渗泄利水;茯苓健脾化湿;附子温阳化气;车前子、怀牛膝通利水道;沉香、椒目降气行水、消胀开闭。合成温煦脾肾,行气利尿之剂。

77.麻杏薏草汤加绛矾丸

处方:生麻黄3克(去节),苦杏仁9克,生薏苡仁30克,生甘草3克,黄病绛矾丸3克。

用法:水煎服,分吞丸剂。并以饭后服为宜。

功效:化湿补血。

主治:湿热黄胖症,面色皮肤萎黄,兼有浮肿之象,目睛不发黄,常有轻微寒热,胸满足肿,或有腹痛,或嗜异物,或有腹胀痞块走窜。

按语

此方有驱表湿,化里湿作用。除治疗湿热黄胖症外,兼治脱力劳伤,湿困食积成萎黄。麻、杏发汗透伏湿;薏、草达下,使湿从小便而泄;佐以绛矾丸消积杀虫,养血调中。该药中药铺有售。方由锻绿矾、川厚朴、陈橘皮、茅术、甘草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据现代药物实验,用少量绿矾有补血作用,火锻透,色变红,故名“绛矾”。

78.十全大补加胶枣汤

处方:生黄芪12克,西党参9克,冬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3克,当归9克,熟地1克,川芎3克,白芍9克,肉桂粉3克,阿胶9克(另炖炀冲),红枣8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养血消斑。

主治:气血虚弱患紫癜病,皮肤有出血点,两大腿尤明显,无热度,脉缓,舌色淡红,无苔,腹部隐痛,面容萎黄,唇舌色淡。

按语

《内经》有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之说,紫癜病是血分病,与心肝脾三脏有密切关系。此证有实热与虚寒之区别。此方专治脾不统血所致虚证,故以温暖和脾以助消化,健脾补气以助摄血。用十全大补汤温补气血,增加驴皮胶养血止血,红枣养血消斑。

79.苏槟汤

处方:槟榔9克,苏叶9克,陈皮9克,生姜9克,生苡仁9克,郁李仁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化湿消肿。

主治:湿脚气,两足微肿,软弱光亮,寒热往来,腹部胀满,烦躁不安,大便干结,苔白腻。

按语

此系魏老收录的近代名医范文甫的临证处方并经临床运用证实有效。苏叶、生姜解表发汗;郁李仁通便;苡仁化湿舒筋;槟榔、陈皮行气消胀。全方旨在使湿邪从汗下而解,中焦之气得以畅行无阻濡养下肢。若便溏者去郁李仁。

80.蓣芡肾气汤

处方:肉桂1.5克(吞),淡附子3克,茯苓9克,山萸肉15克,大熟地15克,淮山药60克,芡实30克,旱莲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肾摄精。

主治:糖尿病下消症,尿频数,形瘦,脉沉细,舌淡红。

按语

此为金匮肾气丸之变剂,以旱莲草易丹皮清肝肾浮阳,滋肝肾之阴,重用淮山药、芡实培补脾肾元气,使脾能散精,肾能摄精。

81.五桑四藤防己汤

处方:桑枝12克,桑椹子12克,桑寄生12克,桑白皮9克,桑叶9克,钩藤9克,鸡血藤9克,忍冬藤12克,天仙藤6克,防己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祛湿,舒筋活络。

主治:四肢关节疼痛或酸麻,面色少华,脉迟或弦,舌淡苔白滑。

按语

本方扶元达邪,调和气血,舒筋活络,辛散而不燥烈,祛邪而不伤正。其中桑寄生补肾健腰,强筋骨;桑椹子补肝肾养气血;桑枝驱风湿利关节;桑白皮能清热利湿;桑叶疏散风热;鸡血藤活血补血,通经络,止痹痛;忍冬藤清热祛风;钩藤平肝熄风舒筋;天仙藤疏通气血,利湿蠲痹;防已治关节肿痛。若气虚者可加生黄芪。临床运用对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尤适于久服辛燥走窜之品,气液已虚之痹证患者。

82.麻杏薏草防枝汤

处方:生麻黄1.5克,苦杏仁9克,生薏仁12克,生甘草3克,防风3克,防己6克,桂枝3克,桑枝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化湿、通利关节。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全身关节疼痛,身热无汗,脉象沉弦或弦滑,舌红苔白腻。

按语

此症是风湿外感引动伏湿,而成表里同病之症。此方外驱风湿,内清伏湿,通关节,止痹痛。以《金匮》治风湿全身尽痛方麻杏苡草汤为主,以旺盛血行,驱逐风湿,加防风、桂枝解表驱风,桑枝、防己祛风湿通关节,为表里两解之方。

83.黄精滋燥汤

处方:制黄精15克,制玉竹15克,北沙参9克,麦冬9克,五味子3克,天花粉9克,石斛9克,炙甘草3克,地骨皮9克,夜交藤24克,秦艽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润关节,濡养经络。

主治:血痹,阴血不足,身体麻木疼痛,游走不定、脉细滑,舌红苔少。

按语

本方以肌肤、筋脉、关节、经络皆赖津液濡养为立法选药之依据,以滋阴润燥为治则,与风寒湿痹以祛风散寒化湿为法迥然不同。其中黄精、玉竹、北沙参、麦冬能养阴益气;五味、甘草酸甘化阴;石斛、花粉清热生津;丹皮清血分虚热,又能活血;地骨皮清气分虚热;夜交藤除养血安神之外,又能疏通肢节;秦艽为“风中之润药”,有祛风止痛之功而无耗血灼阴之弊。

84.白薇煎

处方:炙甲片3克,白薇6克,泽兰9克。

用法:上药用黄酒煎服。

功效:通络止痛。

主治:遍体筋骨疼痛酸麻,活动不利

按语

本方引自毛达可《济世养生集》。其自云:“此症因辛苦劳力之人,气血不运,感受外感风邪。壅郁脉络不通,自易作痛。予制此方,而行血络,通瘀透邪,奏效快捷。”方中山甲搜风通络,善治风痹强直疼痛;泽兰行气血通经络;白薇清透血分邪热;以黄酒煎则既能使药力遍布全身,又能增进诸药活血止痛之功。

85.豆卷玉屏桂枝汤

处方:大豆卷24克,生黄芪15克,苍术6克,防风3克,桂枝3克,白芍6克,炙甘草3克,生姜6克,红枣8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化湿达邪,固表敛汗。

主治:适用于劳倦后冒雨受风,邪气留恋,营卫不和,盗汗,疲怠,骨节酸楚,大便溏薄,面色少华,脉迟,舌淡、苔白滑者。

按语

本方标本兼顾,其中大豆卷透湿逐邪;黄芪、苍术、防风固表卫,祛风燥湿;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驱邪。诸药合用,具有化湿达邪、固表敛汗的功效。

86.星附温胆汤

处方:制半夏9克,陈皮6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竹茹9克,枳壳9克,制南星6克,白附子3克,石营菖蒲6克,僵蚕9克,白金丸9克。

用法:前九药用水煎,分二次吞服丸剂。

功效:化痰宣窍、熄风解痉。

主治:癫痫反复发作,不咳有痰,头昏胸闷,惊悸不宁,脉弦,苔白滑。

按语

癫痫病从临床所见以痰蒙清窍,风阳内动为特征。其治当以化痰熄风,宁神开窍为法。魏老据此制方,以温胆汤理气化痰,制南星、白附子、僵蚕祛风痰,解痉熄风;石菖蒲宁心宣窍;白金丸由白矾、郁金制成,豁痰安神开窍。全方对控制癫痫发作有一定效果。

87.滚痰更衣丸

处方:更衣丸6克,礞石滚痰丸6克。

用法:两丸分上、下午分服。

功效:清郁火,化积痰。

主治:狂症,骂詈不避亲疏、烦躁不安,胡言乱语,喉中有痰,脉弦滑,舌红。

按语

礞石滚痰丸为王隐君治疗实热老痰怪症、癫狂病的专方。它由火硝煅礞石、大黄、黄芩、沉香制成。更衣丸由芦荟、朱砂用烧酒制成,为清脾宁神,泻火通便之名方。二丸合用则能使郁火痰积从下而泄。《内经》日:“诸躁狂越,皆属于火。”侯药后,火去窍宣,则狂躁之症遂解。

88.桃核承气汤

处方:桃仁9克,桂枝3克,炙甘草3克,生大黄15克,芒硝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泄热。

主治:热入血室,发热呕吐,适值月经来潮,发热加重,神志异常,脉数苔黄。

按语

系《伤寒论》治疗蓄血谵语之方,近代名医范文甫以此方治疗热入血室,效如桴鼓,此方中,大黄、芒硝釜底抽薪,泻下瘀热,桃仁破血行瘀,甘草调中,桂枝通经血,降冲热,可供善于辨证者临床运用。

89.紫雪柴胡地黄汤

处方:柴胡3克,黄芩6克,玄参12克,桃仁9克,丹参9克,天花粉9克,杜红花9克,生大黄3克,鲜生地12克,紫雪丹1.5克。

用法:前九药水煎二汁,分吞紫雪丹。

功效:清透血热,开窍醒神。

主治:产后瘀热昏厥,两耳失聪,大便闭结,面赤神呆,恶露不行,脉伏。

按语

此方系魏老根据《本事方》柴胡地黄汤化裁而成。其中柴胡、黄芩清解少阳;大黄、生地清解血分瘀热,兼通大便;桃仁、丹参活血通络下恶露;玄参、花粉清热养阴;紫雪丹开窍醒神。全方冀在透达血分邪热从少阳而解。

90.愈带汤

处方:牛角腮6克,墓头回9克,黄柏3克,炙龟板12克,血余炭9克,鹿角霜9克,紫石英12克,淡苁蓉6克,当归9克,川芎3克,艾叶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肾坚阴止带。

主治:赤白带下,淋沥不尽,腰酸,少腹隐痛,畏寒形瘦,脉迟或弦,舌红润。

按语

此方仿《千金方》反激逆从之法,以补肾温阳,清热坚阴,活血止血并进。适用于带下日久,服健脾涩带药无效者。

91.温经失笑汤

处方:吴茱萸1.5克,当归9克,川芍15克,阿胶9克,独活15克,细辛1克,荆芥炭3克,蒲黄6克,五灵脂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瘀止痛止血。

主治:留瘀腹痛,阴道点滴出血,面色青黯,脉迟。

按语

本方系魏老摘变《金匮要略》温经汤原方药,再加失笑散等药而成。以吴茱萸、细辛温通少阴厥阴,散寒止痛,归芎养血活血;阿胶补血止血;蒲黄、五灵脂即失笑散,能祛瘀止痛;独活、荆芥据魏老经验能去下袭子宫之风寒,止血,止痛,止带。

92.加味当归补血汤

处方:当归6克,生黄芪30克,升麻炭1克,荆芥炭15克,地榆炭9克,丹参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益气血,止血止痛。

主治:崩漏淋漓日久不止,少腹作痛,面白自汗,脉迟舌淡。

按语

此方以当归、黄芪补血养血,合升麻升阳举陷,三炭合用能清热祛风止血;复加丹参活血化瘀,止少腹痛。乃补气止血与祛瘀生新兼备之方。

93.行瘀逐浊汤

处方:当归尾12克,穿山甲12克,淮牛膝12克,制大黄9克,川芎9克,大生地12克,墓头回12克,贯众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化湿,行瘀逐浊。

主治:少腹痛,寒热往来,小便刺痛,大便不畅,带下黄浊,有臭味,脉弦。

按语

本方以山甲、制大黄清热散结,消瘀逐浊通便;归尾、牛膝、川芎活血止痛;大生地清热凉血;墓头回、贯众清热解毒,化湿浊,止带下。可用于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炎症性疾病。

94.天仙藤散

处方:天仙藤9克,香附9克,陈皮3克,炙甘草3克,乌药9克,生姜6克,木瓜3克,苏叶3克。

功效:理气行水安胎。

主治:妊娠水肿,始自两足,渐至喘闷,足趾出水。

按语

本方出自《妇人良方》,乃淮南名医陈景初秘方。陈认为子肿乃因妇人素有风气,不可按一般水肿论治,必须以调气为主,若单纯利水消肿,则可导致元气受损,胎动不安。其处方以香附、陈皮、乌药、天仙藤理气以消肿,紫苏和胃安胎;炙甘草和中;生姜辛温发散水气;木瓜能治湿痹脚气。据魏老经验,此方不但可治子肿,亦可通用于气郁湿困之肿胀症。

95.加味生化汤

处方:全当归15克,川芍6克,炙甘草1.5克,炮姜炭1.5克,桃仁10粒,参三七粉3克,荆芥炭1.5克。

用法:以陈黄酒一盅和水同煎,分吞三七粉。

功效: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新产恶露不行,血瘀腹痛,并治产后洗浴,风入子宫,少腹作痛,阴道流血,点滴不止,脉迟,舌色淡红,苔薄,无发热者。

按语

归、芍、桃仁善去旧血,以生新血;佐炮姜炭、炙草温暖子宫;增加参三七扶元去瘀止痛;荆芥炭能治产后外感百病,炒炭存性则既能祛风,又能止血。

96.桂枝茯苓汤

处方:桂枝3克,赤芍药6克,桃仁9克,丹皮6克,茯苓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通络化癥。

主治:妇女腹有癥瘕块,或子宫肌瘤或腹痛闭经。

按语

本方为活血祛癥之平剂,乃《金匮要略》方。此以汤剂易丸剂。其中桂枝通血脉,茯苓安正气,芍药调营血,丹皮、桃仁化瘀。随证可加入失笑散、红花、山楂等活血之品,魏老早年在慈城曾治一妇人,月经停十月,腹大似孕,按之腹坚硬,行动饮食如常,投以此方,而经行胀消。又一九七四年治一妇人,患子宫肌瘤,西医妇科主张手术,病人不同意,来院门诊,用此方治疗后经三家医院检查,肌瘤消散,病愈。

97.瓜蒌汤

处方:瓜蒌皮仁各15克,生甘草3克,当归9克,乳香3克,没药3克,银花9克,白芷3克,青皮3克,蒲公英24克,红花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通络消肿。

主治:乳房胀痛、局部红肿,坚硬作痛,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

按语

乳房属肝胃二经,而乳痈多由于气血郁结,热壅不散所致。本方主药瓜篓,系清肺化痰宽胸散结药。用于乳痈初起,与蒲公英、乳香、没药配合,有消肿散结的功效,当归养血,红花活血。白芷能行气血消痈肿,青皮疏肝散结,甘草、银花清热解毒,对乳痈有消炎止痛,活血通络之效,若患乳房肿痛之时,小儿仍在吮乳,宜加通乳药,羊乳12克、王不留行子9克、穿山甲6克,若有恶寒者去银花,加防风6克,浙贝母9克。

98.芦根饮子

处方:黄芪9克,竹茹9克,知母9克,生甘草9克,鲜芦根30克。

用法:前四药用水煎,鲜芦根捣后榨汁,冲入药汁中,饮服。

功效:清肺止咳,安胎。

主治:妊娠发热咳嗽,或孕妇感受风热,嗽久不止,脉象滑数,舌深红苔黄滑,胃纳如常,大便燥结。

按语

芦根、竹茹清解风热,宣达肺气,养阴润肺;黄芪、知母清肺安胎,佐以生甘草和中,兼能协调苦寒药性以归于平,魏老历年临床应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99.鹭鸶涎丸

处方:苦杏仁,炒山桅、天花粉、蛤壳、石膏、花粉各60克、牛蒡子90克,生甘草12克,生麻黄24克,青黛、射干各30克,细辛15克,鹭鸶涎90克(此为药店配料剂量,切不可误作一次服用)。

用法:前十二种药研细末加入鹭鸶涎,再加白蜜制成药丸,每颗大如弹子,每次用一颗捣化后咽服。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

主治:小儿百日咳,咳嗽连声不绝,吐胶黏痰液,面目浮肿,脉滑,舌红,苔白滑。

按语

此方以麻杏石甘汤加味,主要是用逐邪解毒宣,肺以治表,清肺化痰润燥以治里。其中细辛是辛温药,能治咳逆上气,射干能治喉痹咽痛,消瘀结,因百日咳喉间有痰鸣声,故采用射干与鹭鸶涎专清咽喉,逐胶黏痰;青黛能治时行疫气。全方用药标本兼顾。魏老昔年用此丸治小儿百日咳,收效满意。若药店无此丸,可参照以上比例酌情处方,但鹭鸶涎不入煎。

100.软坚纠颈汤

处方:海藻9克,昆布9克,射干9克,马兜铃6克,天花粉9克,冬瓜仁9克,茯苓皮12克,桑白皮9克,当归9克,川芎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软坚化痰,通络利水。

主治:颈项面部肿胀,日久不退,咳嗽有痰,时有潮热,颈项拘急,头部歪斜,活动受阻,面黯黄,舌淡红,脉滑。

按语

古人常云:“怪病属痰”,若痰湿内伏,阻遏经络气血运行,则局部肿胀拘急,活动受阻。故以海藻、昆布软坚散结,射干利咽解毒祛痰,马兜铃、冬瓜仁化痰散结,桑白皮、天花粉清肺化痰,合茯苓皮利水消肿,当归、川芎调气血经络,引药上行。魏老曾用此方治一患儿,药后每次均吐出大量胶痰,获胀肿消退,颈项拘急减轻,头位复正之效。〔此方方名由《名医妙方精华千首》一书所拟)

(0)

相关推荐

  • 方1346

    外伤住痛散 [方源]:<救伤秘旨> [组成]:白芷.穿山甲.小茴香.甘草各9克,当归.川芎各6克,独活.羌活各4.5克,木瓜.肉桂.怀山药各3克,制川乌.麝香各0.9克. [用法]:共研细 ...

  • 天佑中华有中医传承有方之骨伤名医方系列——(9)林如高骨伤验方

    林如高(1888-1986),福州人,生前曾任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福州市中医学会名誉理事长,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科顾问,福州市林如高正骨医院名誉院长.林氏出身于骨科世家,祖父林达年是福州 ...

  • 方1353

    定痛膏 [方源]:<证治准绳> [组成]:芙蓉叶60克,紫荆皮15克,独活15克,天南星15克,白芷15克. [用法]:上药为末,加鲜马蓝菜30克,墨斗30克,杵捣极烂的药末,用生葱汁.老 ...

  • 天佑中华有中医传承有方之骨伤名医方系列——(15)龚氏骨伤科方

    天佑中华有中医传承有方之骨伤名医方系列——(15)龚氏骨伤科方

  • 浙江名医魏长春常用有效方第二篇

    11 开摄汤 处方:生麻黄1克,桂枝1.5克,生白芍9克,炙草9克,干姜1.5克,五味子1克,细辛1克,姜半夏6克,化龙骨12克,生牡砺12克,附子3克,甘杞子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寒,祛 ...

  • 【浙江名医魏长春常用效验方百首】(中)

    31天麻吴萸汤 处方:天麻10克(先下),姜半夏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炙甘草3克,吴茱萸3克,党参9克,生姜三片,红枣12克,磁石15克(先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平肝和胃降 ...

  • 【浙江名医魏长春常用效验方百首】(上)

    魏长春,字文耀(1898-1987年),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主任中医师.历任浙江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顾问,浙江中医院副院长. 01 ...

  • UC头条:[浙江名医魏长春常用效验方百首](中)

    31天麻吴萸汤 处方:天麻10克(先下),姜半夏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炙甘草3克,吴茱萸3克,党参9克,生姜三片,红枣12克,磁石15克(先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平肝和胃降 ...

  • 浙江名医魏长春常用效验方百首(上)

    魏长春,字文耀(1898-1987年),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主任中医师.历任浙江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顾问,浙江中医院副院长.01蝉蚕 ...

  • 浙江名医魏长春常用效验方百首(下)

    魏长春,字文耀(1898-1987年),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主任中医师.历任浙江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第四届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浙江分会顾问,浙江中医院副院长.51.加 ...

  • 【转】【浙江名医魏长春常用效验方百首】(下)

    61.三花二香胃苓汤 处方:玫瑰花3克,'厚朴花3克,白扁豆花3克,陈皮3克,桂枝3克,广木香3克,炙甘草3克,苍术9克,茯苓9克,制香附6克,泽泻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化湿,开郁和中. ...

  • 【浙江名医魏长春常用效验方百首】(下)

    61.三花二香胃苓汤 处方:玫瑰花3克,'厚朴花3克,白扁豆花3克,陈皮3克,桂枝3克,广木香3克,炙甘草3克,苍术9克,茯苓9克,制香附6克,泽泻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化湿,开郁和中. ...

  • 浙江名医魏长春常用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症的特效方”金钱开郁散“

    [方药] 金钱草30克,柴胡9克,枳实9克,白芍9克,炙甘草3克,郁金9克,乌贼骨9克,浙贝母9克. [加减] 右胁疼痛较甚,加广木香9克,金铃子9克,加强利气止痛作用: 饮食不振,精神疲乏,大便不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