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家园”的那些小孩儿(二十三):王晓冉
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警示我们再次严肃地站在人地协调观的角度思考世间万物的关联。
为了引导学生体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学生对当前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状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城阳一中高二地理组在疫情学习期间,在学习了地理选修教材《环境保护》之后,趁五一长假期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有关环境污染或者生态保护的纪录片,看完之后,结合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写出自己的观后感。
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提交的作品让老师们惊喜不已,深感未来可期!
责任心下思绪飞扬,家国情怀中仗义执言,综合思维中布局谋篇……这些清新的文章犹如一盏明灯,引导着我们发现了“那个小孩”,他正在放飞怀里的小鸟,播撒手里的种子……
自即日起,我们将这些作品整理发表在讲地又讲理的公众号里。旨在鼓励孩子们不忘初心,努力学习,致力于建设人类美好家园。同时也期待着这些作品能唤醒读者力所能及地去保护环境,爱护生态。
如果您恰巧是一位地理教师或者环保爱好者,那么也请一起去寻找那个愿意放飞小鸟、播撒生命种子的“小孩”。
备注:
1-“那个小孩”请在本文最后查找
2-小作者的文中难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敬请读者文后留言交流。
观《家园》有感
城阳一中高二10班 王晓冉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这个家园属于全人类,更属于地球上的全部生灵。
这个家园是如此的美丽,又是如此的脆弱。”
——引自《家园》影评
看完《家园》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震撼,紧接着就是震惊。震撼于地球山川湖海的壮阔秀美,同时也震惊于山川湖海的锈迹斑驳。地球一直都是美丽而多情的。冰蓝的海岸线便是那地球唯美的蓝纱,这就是神秘悠久的地球。广阔的大地平原便是那地球完美的妆容,这就是粗犷狂野的地球。翠绿的森林便是那地球的玛瑙项链,这就是多彩多姿的地球。天涯海角囊括在地球的怀中,地球也用同样慈爱的胸怀包容了世间万物,从风云变幻到气象万千,从千山万水到沙漠戈壁,从江南夜色到塞外风雪,从小桥流水到大漠孤鹰,它用无私的爱孕育着文明,这便是我们的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而如今看看千疮百孔的山丘、枯竭断流的河川、破碎融化的冰原……人类为了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和需求,毫不顾忌地球榨干地球的每一点价值。在自然面前,人类就像是一台台杀戮机器,手起刀落,不过一瞬间。
地球是自然万物的家园,人类没有资格成为它唯一的主人,甚至于是成为它的主人。先前我们的祖先们,对于自然万物一直怀有仁爱崇敬之心。就像庄子极为倡导回归自然,倡导人类最初那样——没有你我之分,没有欺骗,没有虚假,那时人们依赖自然而生存,脱离自然而死去,更别提什么征服之谈。而现在我们仿佛已经将征服自然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消耗自然地馈赠。在人类占优势的世界里,我们总习惯用人类的价值观衡量一切,总想让一切屈服于人类建立的和谐标准,自以为能征服一切,而忽视自然界运行法则。我们常会说要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却很少推己及物,把自然当作可供征服的客体,而对自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熟视无睹。
此外,不言而喻的,地球是全人类的家园,不分民族、国家,不分贫富贵贱。然而急剧掠夺、急速膨胀的现代工业文明,不单单使得地球上的许多动植物遭受灭顶之灾,也同时将一部分可怜的人类至于流离失所、动荡不安的境地,而另一部分人类享用这兑入毒酒的蜜水,又能安乐多久呢?
整部电影,通篇采用高空俯拍的方式,引导着我们脱离人类本身,以旁观者的视角去直视对自然造成的伤害,一帧帧画面惊心动魄,令人心颤。但这也使我们开始反思,这真的是人类想要的吗?
“地球病了”,好像大家都在这样说。但真的是地球病了吗?人类自诩聪明,却始终不肯也不敢去承认生病的其实是自己。这个时代的人类得上了一种叫做自私、叫做冷漠的病。人类喜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刀刻斧凿,但也好像更喜欢在科技支配下的巧夺天工。将人的美景建立在对自然的征服之上,许多窒息的美景背后,是许多窒息的痛苦。无数生物灭亡的命运,换来了人类的繁荣与生机。我们欣赏它们,却忽视了它们背后的惨烈。
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生态环境关乎人类福祉,关乎未来发展。过去造成的伤害已经发生,我们既然没有逆转时间,重回过去的能力,那就只能从当下开始。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有爱的人,从爱地球开始,从爱自然开始,从每一个此时此刻开始,共同推进绿色产业,共同推进循环经济,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寻找“那个小孩”
如果我们吞掉了南北极的最后一块冰
如果我们捕完了海洋里的最后一条鱼
如果我们喝干了最后一条小河里的最后一滴干净的水
如果我们摘掉了最后一个果子
如果我们砍掉了最后一棵树
如果我们用最后一只动物的皮毛做成了大衣
如果我们卖掉了最后几口新鲜的空气
最后
只剩下钱,可是钱又不能吃
只剩下金子,金子又不能用来呼吸
除非
这一天
在地球的某一个角落的某一个洞里
还藏着一个小孩
最后一个小孩
怀里抱着数不清的小鸟
口袋里装满了生命的种子……
——来自绘本诗《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