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型教学风格的形成之路
情感型教学风格——我的成长之路
如今我在教育教学岗位已经20多年,从最初的惶然、懵懂,到今天,我成长为一名具有情感型教学风格的教师。
一、反观我的成长之路,我认为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
1998年我刚刚师范毕业,满怀欣喜地走上讲台,但面对台下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却觉得很茫然——怎么教?怎么能教好?忽然觉得自己师范院校里学习的很多专业课,在这里却用不上。惶恐的同时,我觉得我应该学习教育教学的相关理念和方法。于是在任教的同时,我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和大纲,研究新课程标准。我坚持经常翻阅《小学语文教学》、《优秀论文集》、《新课程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等书籍不断充实自己。另外我还阅读研究《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日常规范》,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不知不觉我觉得我已经爱上了教育事业。
2.模仿阶段
有了一定的理论和经验积累后,我还争取机会多听课,。抓住学校组织的“骨干教师引领课”“高级教师展示课”,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名师引领课”“教研课”等机会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经常虚心请教同行和领导,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然后在自己的课堂上反复尝试,逐渐摸索,渐渐地感觉自己“会”讲课了,信心满满。
3.创新阶段
2007年我有幸听了窦桂梅和王崧舟老师的课,窦老师满满的激情和睿智、王老师纯熟的教学技巧和幽默,使我才大开眼界,觉得二位大师级别的课简直就是艺术欣赏。虽然二位老师风格不同,但都展现出令人享受的美。反观我自己的课真的是“课”。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努力钻研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首先,我反思自己的性格特点,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然后分析名师的教学风格,把适合自己的认真吸取,逐步融合在自己的课堂中。
然后,勤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对自己原有教学的弊端进行分析,时刻思考和组织自己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力求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最后,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自己的教改方案和思路实施于课堂,不断总结和改进,反复实验和反思,力求体现出独具特色的风格。
4.成熟阶段
接下来我除了继续勤于实践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认真去做,这个工作是要研读一定数量的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理论著作,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因为,教育教学思想是教学风格的灵魂,是教学风格的统帅,教师的教学风格如果缺失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这样的教学风格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个人的一种教学习惯,或教学特征罢了。经过大约十年的努力我总结出教学要以孩子的成长为出发点,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孩子灿烂生活的一部分。在此思想的指引下,我逐渐形成了情感型的教学风格。课堂逐步成为孩子艺术欣赏的天地。
二、反思自己的成长之路,我认为要形成情感型教学风格,教师要具备以下几点:
1.有爱心
爱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教书育人的神圣工作。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很难坚守这份平凡的职业。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钻研中去,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
爱学生,一位有爱心的教师才能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慕名利,不计报酬,无私地关心学生,才能更好地胜任教育工作。爱心是阳光,是雨露,照亮学生的心灵,滋润学生的心田。
爱心是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源动力。
2.有情怀
我们要做一个有情怀的教师,教师的情怀,有的天高海阔,有的风轻云淡,有的小桥流水。教师的情怀是养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做好自己——做一个精神丰富的人,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彰显优雅的姿态,是否愿意为教育做出改变,把求真向善作为一种自觉行为,那么,美好的情怀自然会呈现于眼前。教育的使命是雕塑人的生命,培植人的灵魂。教师是以改变学生的现实生命为业的人,恪守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诉求,追求着“洁似冰心,幽如兰香”的儒雅气质,无形中透着“身正为范”,透露着所受的教育,也向学生展示着教育的美好,让学生愿意去追随,进而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情怀决定了教育的眼界和宽度。
3.有激情
有激情就显活力,有激情就能滋润每一颗心灵,有激情就能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我们教师需要年轻的心态,教师要带着饱满激情走进课堂,带着微笑,带着童心,走向学生。有了激情才能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去钻研、去实践、去追求。
激情是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催化剂。
4.常反思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使教师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模仿,使教师走向自主意识和自主创新之路,它能够深化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消解对教育的偏执,催生教育智慧、提高专业自主权,激活教师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开辟教师个人的发展点和生长点;有利于教师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时常反思教学思想、反思教学内容、反思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效果,通过分析反思把它作为今后的教学借鉴,分析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提升自我。
反思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