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43
NO.143
最先投入战斗的是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四个节度使的部队。
战事异常激烈,双方旗鼓相当,难分胜负。
正在胶着之际,鲁炅突然中箭受伤,他和他的部队不得不退出了战斗序列。
于是他的位置改由郭子仪的朔方军接替。
从战术安排上来看,这完全是顺理成章的,没有任何问题。
然而偏偏此时出了问题。
不过,问题不是出在老郭身上,而是出在老天身上。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部电影这么拍:两个侠客在决斗,其中一人的实力明显在对方之上,没想到那个强者突然被闪电击中电死了,弱者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我敢说,这部电影的编剧就算穿十件救生衣也一定会被观众的口水淹死:编得太假了!太侮辱智商了!
但老天却敢这么任性。
按照史书的记载,当时发生的事是这样的:
郭子仪和他的朔方军刚上场,还没来得及布阵,突然天色大变,狂风大作,连几十年的大树都被连根拔了起来,到处飞沙走石,天地间一片昏黄,能见度一下子降到了几乎为零——三公分内男女难辨,五公分内人畜不分!
人都看不到,仗当然是打不下去了。
在这可怕得如同世界末日一样的天气面前,所有人都吓坏了,全都不约而同地向后跑——唐军向南,叛军则往北。
相比之下,唐军逃得似乎更远。
之前很多人就因战事不顺、粮食不足而产生过逃回老家的念头,现在有了机会,自然要把它变成现实!
就连作为主力的朔方军也不例外。
朔方军一路向西南方向逃跑,竟然一口气直接逃到了近六百里外的洛阳!
由此可见,此时的朔方军已经成了一支骄兵,军纪已经荡然无存!
朔方军如此,其余各支部队当然也好不到哪去。
他们全都望风而逃,争先恐后地跑回了本镇。
除了李光弼和王思礼所部秩序尚好、全军返回以外,其余许叔冀、鲁炅、季广琛、董秦、李奂等人的部队全都溃不成军,但这些溃兵打仗虽不行,打劫第一名,敌人面前无能为力,百姓面前却无比神勇,一路上他们四处劫掠,秋毫必犯,童叟必欺,金子、银子、票子、车子、年轻女子……什么都抢,沿途百姓不胜其扰,痛苦不堪。
而这数十万大军的溃败对唐朝上下的心理也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原本大家以为此次出征以多打少,肯定会是一切顺风顺水,没想到结果却是败得落花流水!
就算是数十万头猪,要一下子抓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数十万大军居然跟数十万个屁一样瞬息之间就从战场上消失不见了!
这显然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恐慌情绪如野火般在中原大地上迅速蔓延。
东都洛阳更是一片风声鹤唳。
百姓担心史思明会趁机进攻洛阳,纷纷逃进了附近的山中,就连东京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高级官员也都自乱阵脚,叛军还没影呢,他们就已经早早地弃城而逃了。
关键时刻,还是郭子仪站了出来。
他在洛阳收集朔方军的溃兵,总算又有了数万人,可原本有的一万匹战马却只剩下了三千,盔甲兵器更是丢弃殆尽。
就凭这点实力,能挡得住叛军铁蹄的冲击吗?
不少人都对此持否定态度,提出放弃洛阳,退保蒲州(今山西永济)或陕州(今河南三门峡)。
但郭子仪却力排众议,坚持认为应留守洛阳。
他本人坐镇在洛阳城内全盘调度指挥,同时又命部将张用济等人率五千步卒驻守洛阳以北的要地河阳(今河南孟州),还在河阳城附近修筑了南北两城,以防备史思明可能发动的袭击。
好在,这只是一场虚惊。
除了叛军的一支小部队曾对河阳有过一次试探性进攻外,史思明并没有大规模地进犯洛阳。
这段时间,他在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