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43

NO.143

最先投入战斗的是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四个节度使的部队。

战事异常激烈,双方旗鼓相当,难分胜负。

正在胶着之际,鲁炅突然中箭受伤,他和他的部队不得不退出了战斗序列。

于是他的位置改由郭子仪的朔方军接替。

从战术安排上来看,这完全是顺理成章的,没有任何问题。

然而偏偏此时出了问题。

不过,问题不是出在老郭身上,而是出在老天身上。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部电影这么拍:两个侠客在决斗,其中一人的实力明显在对方之上,没想到那个强者突然被闪电击中电死了,弱者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我敢说,这部电影的编剧就算穿十件救生衣也一定会被观众的口水淹死:编得太假了!太侮辱智商了!

但老天却敢这么任性。

按照史书的记载,当时发生的事是这样的:

郭子仪和他的朔方军刚上场,还没来得及布阵,突然天色大变,狂风大作,连几十年的大树都被连根拔了起来,到处飞沙走石,天地间一片昏黄,能见度一下子降到了几乎为零——三公分内男女难辨,五公分内人畜不分!

人都看不到,仗当然是打不下去了。

在这可怕得如同世界末日一样的天气面前,所有人都吓坏了,全都不约而同地向后跑——唐军向南,叛军则往北。

相比之下,唐军逃得似乎更远。

之前很多人就因战事不顺、粮食不足而产生过逃回老家的念头,现在有了机会,自然要把它变成现实!

就连作为主力的朔方军也不例外。

朔方军一路向西南方向逃跑,竟然一口气直接逃到了近六百里外的洛阳!

由此可见,此时的朔方军已经成了一支骄兵,军纪已经荡然无存!

朔方军如此,其余各支部队当然也好不到哪去。

他们全都望风而逃,争先恐后地跑回了本镇。

除了李光弼和王思礼所部秩序尚好、全军返回以外,其余许叔冀、鲁炅、季广琛、董秦、李奂等人的部队全都溃不成军,但这些溃兵打仗虽不行,打劫第一名,敌人面前无能为力,百姓面前却无比神勇,一路上他们四处劫掠,秋毫必犯,童叟必欺,金子、银子、票子、车子、年轻女子……什么都抢,沿途百姓不胜其扰,痛苦不堪。

而这数十万大军的溃败对唐朝上下的心理也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原本大家以为此次出征以多打少,肯定会是一切顺风顺水,没想到结果却是败得落花流水!

就算是数十万头猪,要一下子抓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数十万大军居然跟数十万个屁一样瞬息之间就从战场上消失不见了!

这显然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恐慌情绪如野火般在中原大地上迅速蔓延。

东都洛阳更是一片风声鹤唳。

百姓担心史思明会趁机进攻洛阳,纷纷逃进了附近的山中,就连东京留守崔圆、河南尹苏震等高级官员也都自乱阵脚,叛军还没影呢,他们就已经早早地弃城而逃了。

关键时刻,还是郭子仪站了出来。

他在洛阳收集朔方军的溃兵,总算又有了数万人,可原本有的一万匹战马却只剩下了三千,盔甲兵器更是丢弃殆尽。

就凭这点实力,能挡得住叛军铁蹄的冲击吗?

不少人都对此持否定态度,提出放弃洛阳,退保蒲州(今山西永济)或陕州(今河南三门峡)。

但郭子仪却力排众议,坚持认为应留守洛阳。

他本人坐镇在洛阳城内全盘调度指挥,同时又命部将张用济等人率五千步卒驻守洛阳以北的要地河阳(今河南孟州),还在河阳城附近修筑了南北两城,以防备史思明可能发动的袭击。

好在,这只是一场虚惊。

除了叛军的一支小部队曾对河阳有过一次试探性进攻外,史思明并没有大规模地进犯洛阳。

这段时间,他在干什么呢?

(0)

相关推荐

  • 潼关之战,二十万唐军覆灭,罪魁祸首是唐玄宗,还是哥舒翰?

    安史之乱爆发后, 以范阳.卢龙两镇边军为核心组成的安史叛军,一路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唐将封常清临时募集市井之徒组成新兵,与之相抗,被叛军连续击败,东都洛阳失陷. 公元756年6月,潼关之战,坐拥河西陇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 (四)郭子仪闪亮登场

    十二月十五日,高仙芝与封常清退到陕郡,十八日皇帝就下诏,让监军边令诚军营中阵斩了高仙芝与封常清. 高仙芝与封常清多年来南征北战,屡立奇功,是帝国功勋卓著的宿将,也是帝国十大元帅级别的高级将领,如此赫赫 ...

  • 此物最相思(第361章)

    自757年2月平定了李璘的谋反后,李亨加快了收复长安.洛阳的步伐. 早在2月末,李亨就派遣仆固怀恩出使回纥,向回纥借兵.回纥答应了,条件是让李亨将次女宁国公主嫁给回纥昆伽阙可汗,将仆固怀恩的女儿嫁给昆 ...

  • 195篇:史思明范阳称帝,郭子仪被罢兵权

    本文合计3800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195篇 史思明范阳称帝,郭子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五) 坐困洛阳的史思明

    邺城之战前,帝国轰轰烈烈的整出来了九大节度使,随着邺城惨败,帝国的座次就需要重新排一排了.九大节度使中,有人死去,如战死的李嗣业,病死的鲁炅,也有人丢了自己的家底,如崔光远和季广琛,这些人的退走,自然 ...

  • 潼关之战,唐玄宗命令守军出击,当真是不懂军事的大昏招?

    安史之乱初期,决定性的潼关大战,哥舒翰所部20万唐军惨败,导致长安失守.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唐玄宗李隆基的战略决策错误,强逼守军出战所致. 然而,战前的情势, 安禄山虽然拿下洛阳,但是周围形势对叛军很不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四十六) 敌人只有几百米了,李光弼和仆固怀恩还在内讧

    从乾元三年,即公元759年九月史思明攻陷洛阳开始,一年多的时间,史思明被陕郡的唐军和河阳的李光弼部牢牢锁死在洛阳,到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十一月,怀州失陷,黄河北岸的西大门被打开,史思明面临严重的后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2刚正不阿

    NO.192 太尉是最高级别的荣誉官衔,中书令是最高等级的行政职务,郡王是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还有什么头衔比太尉.中书令.郡王还要尊贵呢? 李豫用堪比爱迪生试验电灯灯丝材料的钻研精神刻苦钻研了好长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1哀莫大于心不死

    NO.191 当然,仆固怀恩也知道,要与强大的唐朝为敌,靠他自己那点人手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一回到灵武,他就开始紧锣密鼓地与回纥以及吐蕃联系,提出的条件也非常优厚:只要你们肯发兵助我攻打唐朝,所有的城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0死也不回头

    NO.190 仆固怀恩离开后,原本驻于沁州(今山西沁源)的朔方军将领张维岳第一时间就领兵赶赴汾州,接管了仆固怀恩留下的部队,控制住了汾州的局势. 随后他又除掉焦晖.白玉等兵变将领,将诛杀仆固玚的功劳据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3 无中生有

    NO.183 公元763年十月九日,吐蕃大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长安. 如王献忠所料,他们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伪政权. 由于当时唐朝宗室大多已逃之夭夭,他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与皇帝关系不是很近的人选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3 卷土重来

    NO.193 白孝德本打算派数十名将士与段秀实同去,段秀实摆摆手拒绝了:用不着. 最终他只带了一个瘸腿的老兵跟他一起去. 两人刚到郭晞的军营门口,全副武装的士兵们就杀气腾腾地冲了出来. 面对山呼海啸般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5 偏向虎山行

    NO.195 此人姓刘,名叫--非常遗憾,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当时在朝中担任给事中. 他厉声质问鱼朝恩说:敕使(当时对宦官的统称)是要造反吗?现在京城周围大军云集,您不想着抵御敌寇,却要裹胁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9 一条道走到黑

    NO.189 仆固玚的死,对仆固怀恩触动很大. 他终于无奈地意识到,朔方军的将士,尤其是其中的大多数汉人与自己并不是一条心,想要凭借这些人来与朝廷对抗,简直比想要凭借"网络刷单一单一结足不出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8 冲动的惩罚

    NO.188 仆固怀恩先是收买了辛云京的部将李竭诚,企图让他暗算辛云京. 不料警惕性极高的辛云京提前察觉到了李竭诚的阴谋,将李竭诚处死. 暗的不行,那就只能来明的了. 仆固怀恩干脆不再遮遮掩掩,明目张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7 单骑退回纥

    NO.197 于是郭子仪把话锋一转,接着又说道:吐蕃人凶残无道,趁我国内乱之际,不顾舅甥之亲(唐中宗李显曾将养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和亲,唐玄宗李隆基与金城公主算是堂兄妹,也便成了吐蕃赞普的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