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爱担心,孩子反而越差劲
不少父母带孩子,时时刻刻处在担心的状态里:
孩子刚上幼儿园,担心他不适应,被同龄人欺负,比孩子还紧张;
孩子上小学了,担心孩子学习跟不上,时时紧盯密切关注他的学习情况;
孩子上初中了,担心孩子早恋,想掌握他的一举一动;
孩子工作了,担心他跟同事处不好关系、受排挤······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越爱担心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反而越差劲。
一、越担心什么,越容易来什么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你担心什么,什么就控制你。”
于是,父母对孩子的担心,就演变成一种焦虑,深深影响着父母教育孩子时的情绪和状态。
“担心是一种诅咒,会把孩子的福气都担心掉了。”
这话听起来吓人,但不无道理。
因为如果父母内在总是处于焦急、担忧的状态中,就会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不够冷静、理性、客观。
不够冷静,孩子的一点点小问题都会被放大,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随之波及孩子;
不够理性,就想不出积极、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容易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让问题愈演愈烈;
不够客观,就容易对孩子产生怀疑、猜忌、妄加评判,破坏亲子关系,将孩子越推越远。
这三个方面综合作用,会对孩子造成负面暗示,让孩子逐渐变得不自信、自我怀疑。经过不断强化,于是父母越担心什么,就越来什么。
就像一位妈妈,总是担心上高中的儿子在学校玩手机,于是常常“含沙射影”地问孩子:“晚上在寝室肯定玩手机吧?”
次数多了,孩子都厌烦了,有一次直接跟妈妈说:“你总说我玩手机,那我就玩手机给你看看。”
妈妈后悔莫及。
二、担心会变成管教与控制
如果父母总是担心孩心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不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吃饭、添衣服、按时起床,于是一遍又一遍地唠叨、催促。
不相信孩子在学校会很自觉地学习,于是总怀疑、猜测、拷问,不断地叮嘱······
因为不相信,父母担心什么,便会去做什么。
不让孩子吃冷的,担心他会生病;
不让孩子跑太快,担心他会摔跤;
不让孩子骑电动车,担心他会出事故;
不让孩子自己倒水,担心会被烫到;
替孩子做好一切,事事都要过问、插手,担心孩子做不好、没经验会吃亏······
孩子的能力,就这样慢慢被剥夺,逐渐成为一个身体敏感脆弱、无法自立自理、做事也畏手畏脚的人。
实际上,我们都低估了孩子自身的潜力,不是他们不会做,而是父母根本不相信他们,也不愿意给机会。
越是不信任,越是担心,越是爱包办、控制,孩子也越来越无能。
三、把担心变为信任和期待,孩子才会优秀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每个人的信念,实际上在塑造着他的现实,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父母的担心,会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孩子的信念,他的性格、心理、行为都会朝着这个信念不断发展,直到变为事实。
比如父母总担心孩子被欺负,就会给孩子传递出“我很容易就被人欺负”的信念,于是他的性格变得胆小、容易害怕、惊慌,这样的特质便更加有利于他“被人欺负”。
其实每个孩子与生俱来都有着巨大的成长潜力和优秀的生命特质,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要做的应该是更加信任他、期待着他会成长为更好的模样。
过度的担心,不仅对教育孩子丝毫没有帮助,还会因为影响父母的内在状态而对教育起到负面影响。
不担心不代表不作为,而是提醒父母们首先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状态,把用于担心的精力和能量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来,通过实际的行动来帮助孩子。
心态轻松、从容一点,会更加游刃有余。
多给孩子正面积极的暗示,带着美好的期许,这些会在无形中为孩子的成长增添能量。
比如孩子某些方面做的不好,父母不必一直忧虑,可以学习正确的育儿方法来帮助孩子改变,也可以多关注孩子做得好的方面,坏的行为可能会慢慢消失,
比如与其担心孩子在学校不够自觉,不如相信孩子就是一个自觉自律的孩子,向他表达信任和期许“爸爸妈妈相信你会越学越好的。”
当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信任与关心,孩子反而会不自觉地有一种不能让家长失望的动力,自发地往积极的方向调整行为。
我相信,什么时候当父母的担心,变成了“我对我的孩子,很放心”,这个孩子,更加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名师。86级毕业留校,1994年留学归国,博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问题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