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卜子】一座即将消失的村庄(一)
本文作者:风雪夜归人
春节后的一个周未, 我慵懒地躺在沙发上翻书,电话铃忽然响了起来。我随手拿起电话,话筒里传来三叔的声音:“二小(我的乳名),成才卜子要搬了,你不回看看?”“啊?真要搬了?”放下电话,我愣怔了半晌,是该回去看看了。自从父母搬离村子,我便很少回去了,为了生计,终日奔波。但对于那片浸注了我汗水,融入我血脉的土地,对于生兹长兹的村庄,我怀有深深的敬意和眷恋!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愈发强烈。
作为最早从村里走出的大学生,我一直有个愿望,为她写点什么。这回必须写了,再不写,那曾经的炊烟,暮归的牛羊,连同小学操场上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恐怕真的要成为没有文字的历史,再过几十年,甚至没人会提起她了!
苦于没有什么文字资料,村子里记事儿的老人又逐一离去,我只能凭着记忆,问询身体已不硬朗但头脑还算清淅的父母,还有村里仅剩的几位长者,为我的村庄记录下这些文字。
成才卜子(新义村)现为察右中旗土城子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骆驼山的脚下,布连河的上游,距原布连河乡政府所在地红土圪塔村西南5.5公里处。此地属于低山丘陵,是阴山山脉向蒙古草原的过渡地带,海拔约1800米。这里土壤肥沃,是千万年来树木落叶堆积的腐殖质形成的黑土地。在南北走向的两座山间的一块平地上,建起了村落。村东是条小河,早年常年有水,河水一直向北注入布连河。
此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凉爽,春秋多大风,夏季短暂,无霜期约一百天,年均气温约1.3摄氏度,昼夜温差大。降雨多集中于秋季,年降雨量在三四百毫米间。由于地势较高,山地抬升了冷暖气流,故此处降雨明显高于周边。冬季寒冷多雪,有些年份整个冬天都是银装素裹,因有山丘阻挡,风势被减弱,故此地的冬天比科布尔或后大滩其它地方要暖和些。
成才卜子是块风水宝地。最有名的山是骆驼山,因山峰貌似驼峰而得名。此山位于村的正南约三公里处,抬头可见,遇有阴雨天,云彩环绕山腰,宛如蓬莱仙境。雨停而天未晴之际,偶尔峰顶会出现海市蜃楼,众人皆称吉祥。村东山顶上有一巨石,貌若神龟,是村子的标志。神龟石往下一里处的山崖上,有一座凸起的白色小峰,人称白石崖,山体通白,村民以为神山,早年峰顶建有小庙,常有人祭拜。农业学大寨时,村里修梯田缺石头,便炸山取石,山体遭到破坏,老人们痛心疾首,私下抱怨,村子的风水毁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又在峰顶上建了小庙。
村里的标志神龟石
白石崖
在白石崖南约一公里处,还有座红石崖,崖体呈赭红色。在村西南约一公里的山脚下,有一处自然形成的奇观,一块石头顶着一巨大的石板,好像一把巨伞,石板下可座七八个成年人。大约初中一年级时,我们在附近修路,突遇大雨,杨永茂老师带我们在此下避雨。村民以为此石神奇,也供奉起来,常有香火。
奇石
从此再往西南方向两公里的山上,也有一处胜景,几块巨石叠落在一起,形成一个十几米高的石柱,从北向南看去,样子恰一只负重起飞的神雕,眼睛和嘴特别传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造化出两处奇景,若不是地处偏远,说不定还能成为旅游景点。村子与东山间是条小河,水流潺潺,经年不息,小的时候,我常跟小伙伴们在河里捉蝌蚪玩儿。
巨石叠落的神雕
不知是对好风水的向往,还是对黑土地的垂涎,上世纪三十年代,陶林县(察右中旗的前身)有个叫陈大才的商人来此开荒拓地并定居下来,他把开垦出来的土地卖给后来者,随着买地和居住的人越来越多,村落也形成了。最早的一批居民有刘大成、陈高栓、郭英英、师海明,冯林锁、卢喜福和候海招。村里老人们说,成才卜子,也叫陈才卜子,村名正是源于陈大才。所谓卜子(钵子),是山西话,指的是洼地或盆地。成才卜子地处两山间的洼地故称。关于村名来历,还有一种说,《乌兰察布地名志》如此表述:“原有刘大成一家居此,并发财,故称陈才卜子。”我个人认为,可能还是前一种说法符合实际。
成才卜子的居民多来自于晋蒙交界的偏关县和清水河县,其中绝大多数来自偏关的陈家营子和黄龙池乡,清水河的单台子和窑沟乡。起初,这些地方的人青壮年时来口外(右玉县的杀虎口,是晋蒙境上的一处隘口,口里是山西,口外是内蒙古)打工,多是季节性的,像候鸟一样春来秋归。他们回到口里,向家人和乡亲们描述了后山(泛指阴山以北的广大地区)的的富庶和人烟稀少,故慕名而来者越来越多。我母亲记得,她小的时候,在山西老家听到打工回去的人说,后山人一到冬天就不再干活儿,等到天冷了,全家人就围坐在炕上包饺子,一直包够一冬天的吃喝,然后把它冷冻,放到草垛里,饿了就撮上一簸箕,下到锅里煮熟吃。如此情景,对饥荒的山西人来说,那是多么大的诱惑啊!上后山的人更多了,其中的一些在有了一定的积蓄后,便开始买地置产,又把家人接来,有的亲朋好友也跟着来了,村落就此形成。我父亲16岁时,曾给红土圪塔一个叫李五的人打过工,后来又随舅舅落脚成才卜子。成才卜子的人大多沾亲带故,正是源于此。察右中旗后大滩一带村庄的形成也基本如此,只是成才卜子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成村时间稍晚于那些地势平坦的村庄,大约在民国十几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村庄远眺
这时正是中国军阀混战的年代,由于地处偏远,天高皇帝远,陶林还算平安。但好景不长,抗战爆发后,日军占领陶林,八路军挺进大青山,建立抗日根据地,成才卜子也属革命老区。八路军和敌伪顽等各派势力犬牙交错,形成拉锯。这个时期也是后山地区土匪最为猖獗时候,被打散的游兵散勇落草为寇,祸害百姓。土匪们经常劫掠财物,欺辱妇女。老人们常提起鄂友三如何残暴,说是家里的孩子哭闹,大人们一提鄂友三来了,孩子们立刻被吓住了,不敢再闹。1948年绥远解放后,经过人民政府的严厉打击,匪患始绝。
解放初,成才卜子村曾先后隶属于二号地乡和塔布忽洞区政府,1958年布连河人民公社成立,成才卜子是该公社西湾子大队的一个小队。1966年村名改为新义村,有除旧布新之意。1984年社改乡,布连河人民公社改名为布连河乡,新义村变为行政村。2002年,察右中旗撤乡并镇,布连河乡整体划归铁沙盖镇。2012年,成才卜子又成为土城子乡辖下的一个行政村。
成才卜子由三个自然村组成,由北向南依次为东沟,大村和半沟,三个小村相距约一里。大村位于村子的中心,人口最多,是村部所在地。张、李、王、陆、卢、院等几个大姓的人口占了村民的三分之二,人口最盛的改革开放初,全村有一百多户,四百多人。
成才卜子物产不算丰富但品质很好。由于土地肥沃且没有污染,加之海拔较高,日照充分,村民耕作方式又比较传统,所以村里生产的都是绿色佳品。最有名的算是土豆,莜麦和羊肉。布连河是察右中旗的土豆第一乡,成才卜子属于主产区,出产的土豆个体大,口感绵沙,淀粉含量高,是外地商人的首选。由于和武川县的气候土壤相似,成才卜子出产的莜麦品质绝不逊色于武川所产。用此地莜麦做出的莜面,爽滑劲道,味道十足。记得小时候,谁家蒸莜面,邻里都能知道,诱人的香味飘出老远。成才卜子的山坡上牧草丰富,特别是有羊爱吃的地椒和沙葱,故这里出产的羊肉非常鲜美,可与苏尼特及阿尔巴斯羊肉媲美。近年来,受市场影响,村民也开始种植一些收入较高的经济作物,比如葵花等。
成才卜子民风淳朴。传承了晋西北人善良、勤劳、崇礼、节俭和重视教育的传统,成才卜子是远近知名的礼义之乡。村里人很少吵架,打架更少,邻里关系礼让和谐,长幼有序,谁家小孩儿对村中长辈直呼其名,他们的家长是要被笑话的。夫妻闹矛盾也绝少大声吵闹,怕让别人听到而难愖。村民诚实守信,那时很多生产生活工具缺乏,人们须相互借用,用过后一定小心送还,还要感谢一番。谁家遇到困难,向乡亲们借点财物,到时一定偿还,绝不拖延抵赖。村里几乎没有偷盗,居民夜不闭户。记得小时候,大人们下地里干活儿,家门很少上锁。乡亲们生活节约,但也乐善好施。谁家遇到难事,大家总会力所能及给予帮助。谁家做了好吃的,是要给邻居送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经常来讨吃的,尽管人们生活也很清苦,但从不让上门乞讨者空手而去。成才卜子人很守规矩。记得生产队时,每到秋天打草季节,队里是要发布具体的日子,绝不能提前行动,梁前梁后草好的地方都让邻村人打了,村民也绝对服从命今,不越雷池半步。成才卜子人重视教育,无论家里贫富,即便借钱,也要供孩子们上学。读书人在村里很受人尊重,得益于这种尊师重教的传统,恢复高考后,小小的村庄走出了几十名大中专学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闭塞的自然环境,成就了成才卜子人拘谨保守的个性。他们对新事物不太敏感,开拓精神不足。改革开放后,村里人外出打工的时间比周边的人要晚些,即使现在大量的人都外出外迁,但出去的人大部分还是给人家打工,独自创业的较少,发了大财的更少。
文中图片摄影:风雪夜归人
小编的话:该文作者出生于内蒙古察右中旗成才卜子村,目前在内蒙古某媒体从事管理工作。
【本期幕后】
策划:安强
编辑:敏敏
校对: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