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张冠伍南下记

淮海战役结束,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辞,向中外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将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华东局选调大批干部随军南下,接管新区政权。伯父张冠伍(曾用名:张立峰,1914年12月24日生于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黎墟村,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鲁南军属管理委员会生产委员兼滕县支前大队教导员,上级组织将选派他南下。

当年2月1日,在临城县(今薛城)天主教堂召开负责组织1套区党委(省级)、10套地委、400套县(区)委领导班子负责人会议,听取鲁中南区党委领导傅秋涛作“淮海战役胜利成果和当前任务的报告”,传达了中央及华东局会议精神,高克亭宣读了“南下干部守则”。对负责接收浙江、福建、上海、西南等新解放区的4000名干部分期培训、分批南下。

伯父随二野在进军西南途中

6月2日,中央军委电令:“二野入川应积极准备,情况许可下争取八月初出动,小平准备去四川。”在研究这支南下干部队伍名称时,邓小平强调:“叫服务团,更能体现和符合为西南人民服务的宗旨。”伯父是第7批(山东最后一批)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奔赴四川的,也是鲁中南区选拔地委级干部6人中的其中一员。

伯父讲:“山东分局选拔340名老干部和西南籍干部10人,组成南下干部队,周贤任大队长、孙振华任政委,于7月24日,从济南(党校)启程南下,行军中解放了安徽凤阳城,到南京时共有1.7万名西南服务团成员,他们大都来自上海、苏南、皖南、赣东北的学生或青年积极分子。来宁集结后,大家在中央大学广场上听取邓小平讲《论忠诚与老实》的报告。南下人员为便于统一行动,实行军队编制。在徐州待命学习时,我的一位表大爷张泽民,两位表叔张泽全、刘圣德,参加淮海战役胜利后,他们没有回老家峄县四区张庄村和临城八区黎墟村,而是跟随伯父南下,后分别接管浦口、六安、厦门的新区政权。

10月上旬,在下关火车站乘敞篷车经徐州、郑州到汉口,后步行南下。10月21日,伯父在湖南常德由团职以上人员出席宋任穷(总团长)主持召开的“关于接收川、贵工作的重要会议”,会上邓小平政委讲:山东及其周边数万名干部坚决服从党的指挥,撇家舍业,别妻离子,远离挚爱的家乡水土和熟悉的工作岗位,跟随着挥师南下的二野,踏上接管新解放区的革命征途。可以说,没有你们的不畏困难,无惧牺牲,就没有新区的建立和巩固,就没有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会后将第一团川东支队(伯父时任支队长)编入第五梯队与第三兵团司令部一同行动。11月6日,他们抵达茶洞,敌人焚毁洪茶大桥,部队架设浮桥渡清水江,攻胜洪安,随之秀山县城解放。

入川后,伯父是第一批接管重庆工作的干部,任川东剿匪工委副主任兼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县委书记。据伯父回忆,整个接管工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当时的形势和条件下,速度快、效率高,堪称奇迹。西南服务团成员接管工作约占整体工作的百分之九十,居功至伟。在1950年1月23日伯父参加召开的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上,首任市长陈锡联,对山东籍南下干部群体给予了隆重表彰。

1962年国庆节祖父母从山东去重庆和伯父(后排中)家人合影         (照片提供:张世杰)

1987年国庆节,我赴渝省亲。伯父给我讲:“从1949年12月到1950年3月,仅在剿匪、征粮等斗争中,就有68名西南服务团的同志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有咱山东老乡17人。永川县公安局侦察股长张汝德(新泰人),1950年1月31日在剿匪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9岁,山东省人民政府1951年5月6日批准该同志为革命烈士;1950年2月17日,西南服务团邮电中队刘政文(昌乐人),押送由巴县到省城(成都)的邮件,至大足途中,遭匪袭击,毙敌两名后,因子弹打光,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19岁。伯父当时参加了两位烈士的追悼会,评价他们不愧是山东革命老区的好后代,为南下干部争了光。

西南服务团作为新区政权的巩固者,参加南下的齐鲁儿女和众多革命者一道,行程8000里,其中步行4200里,齐心协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为执政西南贡献年华,无论在党史、军史上,还是在当代青年史和解放西南斗争史上都书写了光辉的篇章,并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注:《伯父张冠伍南下记》文章内容来自:伯父生前和作者的谈话记录;山东省档案局;2000年1月19日《重庆日报》张冠伍生平简介;1988年邓小平题《进军大西南》一书和西南服务团团史。

文图:张健

微游枣庄   编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