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看清一座城市的真面目
走过那些城市,不论城市之于自己是冷是暖,都给自己留下了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记忆。
北极村清早的月亮,深圳某个特别另类的地铁站名,上海黄浦江中脏乱的江水,大理古城某个深夜清冷的洋人街……
我曾经感慨:
一座城市总有与其关联的事物,青岛,最好的关联不是大海,是啤酒,就像哈尔滨,最好的关联不是松花江和中央大街,也是啤酒。
一座山有时候会成为一座城市的象征,与一个人一座建筑相比,一座山更有资格为这座城市代言,尤其一座有故事有历史的城市。
罄锤峰之于承德,就是一座足以象征这座城市的山峰。
……
无论身处何地,你都可能感到孤单,但生活在一座城市里,被数百万人围绕着,又会催生出一种别样的孤独的滋味。
奥利维娅·莱恩在《孤独的城市》里这样说,这话一下子就说到了我心里。
再深的夜都终归会过去,再浓的酒也终归会清醒,宿醉之后,总有一些事情需要忘记。离开一座城市远比离开一个人简单容易,并且不会背负重来一次的尴尬与歉疚。
这样一想,没有谁会拥有一座城市的胸怀。
在大理的时候,无数次站在诗和远方的家楼顶观景平台上,随手拍苍山的云洱海的月,和并不远处整个大理的全景。
也曾经如此感慨:
企图把一座城市浓缩在一张照片中,终归还是徒劳一场。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如果这个人没有任何思想,没有任何行为和语言,这个人必将乏善可陈,让人敬而远之,一座城市也一样。
从一张照片去断言一座城市,未免唐突,也未免浅薄。
就在今天,读完所在城市一部通史之后,发现对城市又有了新的感触——
终于把上中下三卷本的《朝阳通史》粗略读了一遍。之所以说是粗略一读,是因为民国之后的部分直接就走马观花一掠而过了。
了解一座城市,确实需要了解它的过去史,而不是现代史。毕竟现代史太过千篇一律寡然无味。
朝阳历史与很多历史底蕴丰厚的城市一样,是一部战争史,是一部民族融合史。
与朝阳关联的历史人物,不知道为什么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曹操,也不是龙城飞将,也不是创建三燕王朝的慕容家族,而是安史之乱的创始人——安禄山、史思明兄弟,他们同年出生,都会『六国』语言,非常聪明,也非常懂得人情世故,更懂江湖,又具备无与伦比的冒险精神。
在他们身上让我更真切的体会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观点:成者王侯败者寇。想想多么可笑,所有王侯还不都是从背恩负义涂炭生灵开始。
从历史中品味一座城市,多少有点像从不为人知的细节中看一个人,真相往往让人瞠目结舌。我想说的是,历史上这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座城市,如今如此乏善可陈。
2020年5月7日
龙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