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穴相配,功效翻倍!艾灸四组神秘对穴,治愈常见病!

人体有很多穴位,无论是艾灸、针灸、按摩,只要能用好这些穴位,很多疾病就能迎刃而解。尤其是那些迁延不愈的慢性病,如果能经常刺激穴位进行治疗保健,就能得到很大改善,甚至免于服药手术之苦。

那么,你知道吗?对于艾灸等中医外治疗法来说,穴位配穴是取得功效的关键环节。临床上,我们常常选用两个穴位组成一组对穴同时使用,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搭配其他穴位,这样可使效果翻倍。而如果把这组对穴分开使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很多灸友跟随我们多年,艾灸几年下来,对于如何配穴都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四组常用对穴,经常艾灸它们做保健灸,身上的常见病统统消失不见!

一、内关穴+外关穴:缓解疼痛、消除疲劳

1、内关穴:人体内外沟通的关键

简介:

内关穴是心包经穴位,很多心脏病其实就是心包经方面的病,在临床上,内关穴可以说是治疗心血管病的第一要穴;

展开剩余85%

心主神明,内关穴是神明出入的关键要道;

内关穴是心包经络穴,可沟通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这两条互为表里的经脉。

功效:

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为病,因此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络瘀阻所致的病征皆取内关穴。

因此,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所导致的肺气上逆、胃气上逆、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症,都属内关穴主治范围,如胸痛、胁痛、胃痛、心痛、结胸、反胃、胸脘满闷、胁下支满、腹中结块以及疟疾等。

注:刺激内关穴,无论力度是强是弱,持续时间一定要长,一般要半小时以上,否则容易反复,且增加后续疾病控制的难度。

2、外关穴:疏表解热,通经活络

简介:

外关穴是三焦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阳维脉“维络诸阳而主表”,因此外关穴为退热要穴,主治肩背腰腿等在表之病。

功效:

临床上,常用外关穴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等外感风热之症。外关穴还有治疗上肢痹痛、肘部酸痛、肋间神经痛等作用。

3、内关穴+外关穴

内关穴和外关穴内外相应,都沟通三焦经与心包经。也就是说,它们在穴位的深部联系在一起,同时刺激这两个穴位,对于胸痛、心痛等痛症可起到双重的沟通效果,治疗作用自然也就加倍了。

况且,三焦为气道、为水道,是人体内气机通畅和水液散布的通道,而外关穴正是这两大系统的关键控制点。因此,内关穴加点外关穴,既可通气,又可行水,两穴是经典对穴。

二、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下肢痿痹

阳陵泉穴和阴陵泉穴好比兄妹关系。

1、阳陵泉穴(哥哥):疏肝利胆

简介:

阳陵泉穴是胆经合穴,擅长治疗六腑病症。

功效:

疏肝利胆。尤其擅长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绞痛、胆石症、胆道蛔虫症以及口苦、易怒等胆火上扰的病症;阳陵泉穴乃筋会,还能理筋活络,主治各种筋病,肩肘、腰腿的疼痛、弛缓或拘挛,都属其治疗范围。

小贴士:如何快速止胆腑疼痛?

找到阳陵泉穴,再于穴位直下约2-3指处找敏感点取胆囊穴。用双手拇指重刺激阳陵泉和胆囊两穴,以在胀的基础上出现麻的感觉为佳,持续刺激至少10秒,反复刺激、左右交替、两穴交替,直至疼痛缓解为止。

2、阴陵泉穴(妹妹):利水消肿

简介:

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水穴,是脾经脉气所注之处,也是非常重要的健脾祛湿利水要穴。

功效:

具有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清热利尿的作用,主治水肿、暴泄、黄疸、小便不利、失禁、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等。

小贴士:如何艾灸阴陵泉穴利水消肿?

自内踝尖沿胫骨内侧缘向上循按,临近膝关节处,在膝关节内下方,胫骨内侧缘出现一个明显的弯曲,在弯曲最大处取阴陵泉穴。水肿、小便不通时,可连续用2-3根艾条艾灸此穴,就会见效。

3、阳陵泉穴+阴陵泉穴

阳陵泉、阴陵泉两穴合用,可用于治疗下肢痿痹。可以采用艾灸疗法,也可以拔罐,拔罐用对罐方式,就是在阴陵泉穴拔个罐,然后在对面阳陵泉穴上也拔个罐,相对作用,协同起效。如果下肢冷痛严重,可以配合在穴位上刺血后再行拔罐,效果会更好。

三、背俞穴+募穴:脏腑病

背俞穴是位于背部的组穴,募穴是位于胸腹部的组穴,这两种穴位也是对穴。

1、背俞穴:调节补益五脏

简介:

膀胱经循行在人体的背部,其中行于肩胛内侧、临近脊柱的一条循行线上,自上而下排列着一组非常著名的穴位——背俞穴,包括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12穴。。

功效:

擅长治疗五脏病症,除了治疗相应五脏的疾病,还可治疗与该脏有相关联系的五官病、肢体病。

2、募穴:最擅治疗腑病

简介:

募穴与背俞穴一样,都是相应的脏腑之气输注的特殊穴位,而且也是自上而下,与相应脏腑的位置一一对应。但与背俞穴不同的是,这12个募穴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散乱分布于胸腹部各经,而且擅长治疗腑病。

功效:

擅长治疗六腑病症,也就是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的问题。这六腑功能出现了问题,就要找募穴了。

3、背俞穴+募穴

简而言之,治五脏病症时,以背俞穴为主,募穴配合;治六腑病症时,以募穴为主,背俞穴配合。背俞穴与募穴该如何配合,请参考下表。

上表中,左侧为背俞穴,右侧为募穴。临床治疗时,五脏病症以背俞穴为主穴,配以相应募穴;六腑病症以募穴为主穴,配以相应背俞穴。这种配穴方法,又称前后取穴法,可以一前一后,对应艾灸、拔罐、刮痧,都比单用一个穴位作用明显。

四、内劳宫穴+外劳宫穴:压力山大、焦虑抑郁

1、内劳宫穴:清热除烦

简介:

内劳宫穴属心包络,为清热除烦的要穴。

功效:

清热除烦,适合一切实热症,常用于治疗心经有热(心火旺),致口舌生疮、齿龈糜烂、感冒发热、恶寒无汗、烦渴、便血等。逆揉解表发汗(相当于顺运内八卦),治外感表证;顺揉清热泻火(相当于逆运内八卦),治一切热证。

2、外劳宫穴:祛风止痛

简介:

外劳宫为经外奇穴,又称落枕穴、强项穴。

功效:

通经活络,祛风止痛。主治落枕、颈椎病、手臂痛、指掌麻痹等。

3、内劳宫穴+外劳宫穴

内外劳宫两穴搭配使用,安神效果加倍。

具体做法是:

中指自然弯曲,点在手掌心上,这个位置就是劳宫穴;

点按时,将拇指立起,与掌骨呈平行方向,即指尖放入二、三掌骨间;

同时,食、中二指置于手背与劳宫相对应的位置,也在二、三掌骨之间,这里就是外劳宫,内外相对用力,酸胀感会迅速出现,并放射至食中指尖;

出现这种感觉后,再点揉1-2分钟,伴均匀呼吸,心情一般就可被控制,烦躁感消失而安静下来。

备注:更多辨证配穴咨询可以关注 “艾灸匠心居”微信公众号

首赞 +1
平台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