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结构本源:洞察万事万物的变化

机点

借用某人一句话: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永恒不变,唯一永恒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

人每天都在学习,怎么才能学有所得?

人都想洞察世事,怎么才能做到洞察世事?

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推动万事万物变化的关键环节,在此称它为:

“机点”!

抓取“机点”(关键环节)的能力,决定了人思想的洞察力。

世界是由一个个“机点”联系在一起组成的“结构”。

什么是机点?

机点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写作“几”,指代一扇门(或者某样机械)的轴心部分,轴的运动导致这扇门是开还是关这一动态的发生。

一个事物就如同一扇门,只有抓到“门几”这个关键点,我们才能掌握和判断这扇门的趋势--开与关。

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抓不住关键点?

绝大多数人在学习的时候,只能看见“皮肉”,而看不见“骨骼”,也就是抓不到关键,洞察不到“机点”,这样的学习是非常无效的。

而且人们经常“舍本逐末”,当人思考一个问题,假设一开始是从“机点”这一本源思考的,但是走着走着就歪了,走到邪路上去。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都是“我执”的,人们很容易被“当下感受”给带歪,陷入自我情绪,从而无法客观看待事物的本质。

比如人们在处理感情问题上,感情的机点在于“占有”,处理好情感的方法就是“让对方多多占有你”就好了,如果互相不想占有了,那就要分崩离析了,原理很简单,但是人们走着走着就走歪了,看各种情感类文章,能写出1万种情感的分析。

比如职场竞争,机点就在于“分工环节”,在任何利益链中分工环节就是本质,出来混职场好好钻研分工就完事了,这就是做事之本。一个白领在工作中因为某事与同事发生口角,他就会围绕这种“当下感受”去看待职场,结果会认为职场就是尔虞我诈和人情世故,如果有人跟他一样,写出这种感受的文章,他们就产生共鸣,以为这就是真实的。所以我们看到各种职场培训的文章都写偏了,在尔虞我诈、人情世故以及情绪煽动上能写出1万种文章,其实没什么用。

再比如一个人买了套房子,天天梦想着房价能暴涨,这就是他的“当下感受”,他就围绕这一感受看经济,买了房的想着不要被大组织给出卖了(套牢与暴跌),没买房的认为他被大组织给玩了(剥削),其实冷静分析,十几亿人呢,大组织专门研究你一个小个体吗?

如果抓住“机点”去观察,房子就是经济“交易循环”的一种主力载体,至于你是被剥削了还是跟着喝汤了,那是你在这个规则里的小小的个体感受而己,如果以感受去判断经济,越看越歪,而跟他感受一样的人会写出个文章,他看了就会产生共鸣,以为这就是真实的。

我们看经济活动,经济的机点在于“交易循环”,各种经济政策、货币政策都是为了做好这个循环而搞出来的,但是人们走着走着就歪了,比如“为了出台政策而出台”,看各种经济类文章,能写出1万种角度,但就是抓不到“机点”,没啥用,只会把人越带越歪。

大部分相互共鸣都是毒鸡汤,当人跳出自我,逃离“我执”,客观的看待事物的本质,你自然心平气和且富有洞察力。

好了,以上举例100%正确的吗?

答案:不是!

因为博弈和变化!

1、任何事物都不是“一体”的,而是由博弈构成。

2、没有恒定的事物,只有变化的博弈结构,这就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3、任何博弈变化都会产生漏洞,漏洞即为克敌制胜之机。

比如国家:

人们觉得G家是“一个人”,这一方面是源于人性上“拟人化”的思维惯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任何大组织都会这样宣传,比如从小你就要接受一个词:祖G母亲。

这就是典型的拟人化思维,让人看不见事物的本质。

事实呢?

G家的本质是权力、资本和R民的博弈结构,每个人都裹挟在这个博弈结构 里,都选择自己的“位置”占好,形成多方利益体之间的制衡与交涉,这就会形成动态发展,这个动态的轨迹就叫做历史。

你今天所看见的G家与明天是不一样的,但时间如此短暂以至于没有感觉,拉长至10年一个周期你就有了具体感官,10年前的G家与今天绝对“不是一个 人”。

所以如果你要看清G家,那么就要重新给G家起名字,比如G家1949、G家1950、 G家1951...以此类推;或者说G家改开前、G家工业化期、G家外资涌入嫁接期、G家金融期...

再比如人:

看一个人,表面上看他是一个人,其实他不是“一个人”,因为这个人是一直在变化的,10年前的他和现在的他肯定是不一样的,为啥不一样呢?因为这个人内部的博弈结构发生了变化。

人性思维总是把事物看成一体的,而且拟人化,对一个人的拟人化就是记住他的名字,比如叫张三,与祖G母亲道理一样,因为有了一个明确的“拟人化名 字”,所以给人们的感觉上就是“一体”的、没有变化的。

这就是大多数人不会识人的根本逻辑。

一个人也是由内部博弈结构组成,人的内部博弈主要在是非观上,其实才华只是一种能力的反映而已,这个不是最重要的,观察人主要是看其是非观变化。

是非观背后的东西叫道德,观察一个人,道德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能力(才 华),能力这个东西很冰冷,只要人活得时间够久,随着见世面能力都会增长,而人的是非观才是一个人的核心,判断一个人的“趋势”要看是非观,能否与其结成伙伴,能否用其人,都要观察是非观的博弈变化。

无论有机生命体还是无机非生命体,我们所看到的事物都是“活”的,为什 么?

石油是死的,矿山是死的,水资源是死的,砖头泥土都是死的,但由于人类的主观发挥让这些死物变活了,每一个死物背后都有一套人类主观的博弈结构。

人类与低级动物不一样之处就在于此,小动物很客观,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只有人类这种“毒瘤”才会以唯我独尊的人性姿态,将所有能见到的可利用资源 裹挟到主观博弈之中。

人类世界就是一个主观的世界!

你所见到的事物发展,除了自然不可抗拒的规律外,其余均是由于人的主观 意念而造成的推动力。

多数人都是不长记性的,为啥不长记性?

就好比股市来一次拉动收割,过了1个月这事就忘掉了,韭菜脑子都不用外部去洗,自己就给自己洗的嫩绿嫩绿的!

这就是源于人性的“拟人化”思维惯性,根本就不会透过时间去看事物,更不会去透视事物的内部博弈结构。

博弈结构通过空间去看,叫做形态;

博弈结构通过时间去看,叫做周期。

很少有人拥有时间思维,只能通过“当下感受”对事物获取一个暂时的认知。

今天被张三揍了,就骂张三没道德,今天被人家收割了,就骂人家玩阴的。

凡是“拟人化”的东西都是幼稚可笑的,人只有冰冷起来,只有“逆人性”,不要随心所欲的“拟人化”,才能看到事物背后的真实博弈逻辑。

“机点”因博弈而产生变化,这就是变机!

世界上没有100%不变的事物,事物就是因为变化才会存在,只是很多事物变化得太慢,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有一个“暂时性100%正确”的“机点”(关键点),但这种暂时性的正确会随着时间被打破。

比如随着人类智慧维度的不断升级,对于繁衍需求、情感共鸣依赖需求以及财富的归属日渐式微,人会朝着独立存在的需求出发,有一天可能情感的“机点”不再是占有,而相反是“尽量不占有”。

为什么会有法定婚姻的存在,因为对于情感的占有和财富的共有,需要通过法律划出规则,如果有一天因为社会发展,人的思想越来越独立化,婚姻可能就消失掉了,占有也就无从谈起。

人的“结构形态”决定了社会是什么样子,如果那一天到来,经济上的“机 点”,也就是交易循环也会被打破,社会回到老子口中“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最美”境界。

“机点”也就是事物的关键点,也会变化,但我们活着就要面对实际生活事务,我们就要学会那些“暂时性100%正确”的机点,从而指导生活实践。

所以,人需要抓住并掌握一个个机点(关键点),并且要知道机点是在变化的,抓住的机点越多,你开启的“大门”就越多,自然思想就越广。

思想在众多“大门”之间“串门”就是思想的结构化。

有了思想结构化,自然而然就会看到“机缘”!

只要是个人,都会有点洞察力,都会明白几个“机点”,在地里刨食干活的也知道植物生长栽培的机点,但是为何很少有人有结构性思维呢?

因为多数人都不会“举一反三”,知识都是触类旁通一通百通的,但人的天赋不一样。

这里要讲一下人的天赋和智慧:

人的智慧基本一样,因为大脑结构差别微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就好比我们扮演上帝看小鸡,小鸡再聪明它也是个小鸡,小鸡们大同小异,智商的平等可以忽略不计,这是一种降维观察。

那么假设有一种生命有机体,比人类普遍的思想维度更高,它们看我们人类,就如同人类看小鸡。

虽然智慧是均等的,但天赋并不平等。

天赋并不属于智慧范畴,而是心灵,天赋就像智慧的眼睛,你能比别人在某个领域看见的更多,那么你在此领域天赋就强大。

我们可以把智慧的运作比喻成人在跑步,在跑步上人的能力虽有差异但接近于平等,因为相对豹子和乌龟,人类的跑步能力是有个标准范围的。

而天赋就是眼睛在观察,有的人天赋差,只会低头猛跑,不去观察道路情况,有的人天赋强大,眼睛观察的多,跑着跑着差别自然显现。

心灵的“窗户”越多,所能见到的“路”就越多。

智慧人人都有,打开手机电视每天信息轰炸,都有各自的一些道理,这些都是智慧,但大多数智慧都是“看不清路低头猛跑”,您跟着跑来跑去最后也是一头雾水。

而“心灵的窗户”需要悟性,而不是看无数本书就可以得出来的,相比于看无数本书怎么看、看什么更重要。低头猛跑没用的,人的奔跑速度与开悟能力成正比的!

世界是无数的“机点”互为因果联系的,这种联系就是“缘”,缘字带个“纟”旁,意思就是错综复杂。人的思想深刻与否,就在于能否厘清这个“纟”。

比如人类感情上的机点--占有,导致了财产共有与分割这个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产生了家庭这个组织单元。家这个字就是宀(房子)下面有一头豕(念Shi ,代表猪);

而以家庭为生产单元产生交易,这就是社会经济的最简单的交易逻辑,现代经济学很多分析角度依然是以家庭为1个经济单位。

因为感情上的机点(占有),自然产生分配关系,如果我们理性看待情感和利益,其实大同小异,都是一种占有下的分配关系。

随着物质创造的越来越多,在交易中寻求一般等价物作为标准交易载体,货币又出现了。当“分”这个逻辑出现,分工与分配就出现了,而货币出现后,交易的效率更高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分工得到极大刺激。

人生的修炼有两个境界:

上面的境界就是明心觉性--这是心灵学;

下面的境界就是抽丝剥茧--这是经验主义哲学。

因为“纟”您是永远不可能完全厘清的,但是如能心性开悟,自然可以悟出每一个“机点”。

心性的开悟是极其稀有的,这也决定了99. 999%的知识与信息都是粗鄙的,所以人的学习第一要点就是:不要相信你所见到的诸多信息。

因为它们大概率都是错误的,什么叫错误?就是近看是对的,在一个小逻辑上是对的,但是拿到更大的“因果缘”系统里,它就是错误的。

高度是什么?

真正的高度就是一个人能悟到这个世界的“结构”,而后附身观察诸多事物,这样才可以多角度、多维度观察,这才是真正的高度。

而我们大多数人的高度都很低,因为都是以“个人感受”为出发点去观察世界,这不是高度,这是“我执”,我执肯定都是错误的。

心性的修炼就是要逃离“我执”,为何想悟道的人都隐居山谷?因为心性修炼需要安静,不能过于掺杂生活的喧闹,因为人生而为人是摆脱不了人性束缚的,社会交往和人情世故越多,人的“当下感受”就越容易产生,越容易“我执”起来。

虽然我们都要面对实际生活,但人每天都能拿出一些时间安静的思考,逃离我执,这样才能一点点开悟,才能更好地面对和掌控实际生活。

有了“机缘”,才能进入大道!

这个世界一半客观,一半主观,其实所谓客观也是人为主观判定其为客观,没有主观哪有客观一说呢?这就是西方的思辨主义哲学。知识都是人创造的,所以跟着“人的结构”走即可---人什么样子,知识就是什么样子,或者说思想就是什么样子。

如果想要知道世事是什么样子,就从“人是什么样子”入手,人与外界就像一面镜子的两面,这两个“世界”在“结构上”是一样的---人与外部是一种结构的平衡。

观察知识(思想)跟观察人一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看人要看“骨血肉”,或者说看“精气神”,一个意思,说的就是如何观察一个人的“结构”,从而洞察一个人。中国文化很抽象,我们拿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来讲更直观一点,比如达芬奇的这幅手稿。

达芬奇的高明之处在于,其艺术不是幼稚的感性化表达,而是对世界“结构”观察所得的一种思辨力---世界就是一个个逻辑结构。对于维特鲁威人的各种“神秘解答”很多,喜欢故事会风格的同学可以去搜搜看消遣一下。

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就如同看一个人,往往人们只能看见“肉”,而很少有人能看见“血”,极其稀少的人能看见“骨”,也就是人的结构。

但这还是“小道”!

很多搞哲学的人都大谈特谈东方无哲学,这就是高度太低---西方哲学以存在主义为基础所展开的辩证哲学。

这种“小道”在实际生活上很受用,比如搞点科学研发,弄个化学元素周期表 ,搞搞经济模型等等。这种哲学确实受用的原因,是因为“小道”都是以观察现实存在作为出发点,以用为体。

小道的意思不是说不好,而是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以这种“以用为体”为出发点,虽然学起来更快,也更有指导意义,但是在思想维度上还是小气了点。

思想的大气和小气差别在于“取向”!

东方不是没有哲学,而是早早地就脱离了现实物质的束缚,进入到了 “玄”的境界。佛家的“因果缘”已经不是在现实层面搞世界观、搞科研了,而是追求更高的至极思维---跳出轮回。

我们人类思考的目的是啥?

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贪欲,比如研发出一台小汽车代替步行,研发出来核武器震慑对手,这种思维取向是永无止境的,事物发展最后的朝向一定是崩溃和消亡。

东方哲学更具有“人文”的大气,思想的目的是“反人性”的,道家的无欲无求,佛家的戒欲,都是在帮助人们走上大道。这就好比入魔与入佛的区别,前者以贪婪为根本驱动,后者是与贪婪逆行。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是幡动还是风动?其实是人心在动。风动与幡动就像是这个世界的“结构”的变化,人心动就是思想的取向。

总结一下,“机点”都是相通的,当了解的“机点”越多,思想不断地“串 门”,就会明白触类旁通一通百通了。

悟出一个个“机点”,才有“机缘”进入大道,这时掌握变机、洞察世事就是顺势而然的事情了!

(0)

相关推荐

  • 关于得道与用道的科学认识

    人是不可能'得道'的,悟道,是为了用道,安置我们的肉体,解脱我们的灵魂束缚,不受肉身漏洞的左右,把思想独立出来. 悟道,是为了看清楚真相,看清楚世界的运转逻辑. 什么是觉悟? 觉,就是察觉.悟,就是看 ...

  • (二)象数与名学——

    -- 我们要认识这个世界首先要对这个世界进行区分和命名,"天"."地"."人"是一种区分和命名.天.地.人的本质和演变规律称为"天 ...

  • 学哲学用哲学

    哲学是什么?是爱智慧,是对思想的守护.而哲学家是什么?他就是思想的守护神.与哲学对话,便是与思想对话,而哲学家,总能先知先觉地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存在就是合理,合理的也都要存在" ...

  • 《辩证法、矛盾论》是研究什么的

    很多人还是没搞明白辩证法是研究什么的.以及毛主席<矛盾论>是研究什么的. 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表述. 辩证法,是研究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矛盾论,是研究如何联系,如何变化发展的. 看完这 ...

  •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中国人最敬畏信仰什么?

    这是热点上讨论的话题,我今就此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以就教于高明! <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中国人最敬畏信仰什么? 一见此问,思如泉涌.佛家有<楞严>,明儒赞曰:"自 ...

  • 人类向何处去?

    人类向何处去? 讨论 上传视频 人类向何处去一书旨在讨论如何追寻世界本相,寻求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探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通过对古今东西方哲学思想的比较,肯定东方哲学尤其是以<老子> ...

  • 宇宙本源是万事万物的父母和老师

    原创 氺天一色 全息生命观 4天前 我们每个人每个时刻都在与宇宙本源沟通和连接中,如果没有了这种与宇宙本源的连接生命就不复存在. 我们的生命分成物质生命和灵性生命,二者合二为一,以阴阳匹配的方式存在, ...

  • 万事万物都有五行属性,藏在颜色中的风水密码,太玄妙了!

    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有如指明灯一般的人,给予一两句箴言,指引自己前进. 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才发现,人生的很多智慧,其实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接下来为您分享8个小故事,故事很短,道理 ...

  • 爱万事万物

    爱万事万物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学会关注万事万物,要爱身边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能量,才能被万事万物保护.心里明白,但却不知道如何实践,如何真正的对万事万物产生感情.因为没有这种真切的体会,所以总会 ...

  • 最终极的自我是本源,与万物的合一

    打坐修行.站桩养生.丹道修炼.奇门遁甲 打坐站桩 打坐修行 | 站桩养生 丹道修炼 | 奇门遁甲 桑迪·牛顿(Thandiwe Ajdewa Newton),英国女演员,1972年出生于赞比亚.代表作 ...

  • 有人说先天八卦不代表万事万物的规律!更不代表阴阳!是这样么?

    谁最早解释了阴阳?阴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谁最早向世人系统解释了阴阳变化的规律? [阴阳从何而来] 欲想了解阴阳,首先要知道它从何而来?阴阳是存在于我们地球的客观产物,只因地球存在于太阳系之中,阴 ...

  • 干支类象(天干和地支代表的万事万物归类)

    天干类象 一.甲阳木 甲为首.为头.为尊.为长.为盖.为冠.为青龙.为贪狼.其形"直" [天时]:雷.木星 [地理]:东方.京城.草木茂盛之所.人文聚集之地 [身体]:头.发.胆. ...

  • 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规律所在、当你掌握规律、你就是王 #规律 #阳明心学 #人生 #上热门

    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规律所在、当你掌握规律、你就是王 #规律 #阳明心学 #人生 #上热门

  • 小六壬速断掌决(打时、寻物、找人、八字、寿数、预测万事万物均可)转载

    小六壬速断掌决(打时.寻物.找人.八字.寿数.预测万事万物均可) 1,大安:身不动时,属青龙木,凡谋事一四七(属四肢)贵人西南,冲犯东方,小孩婆姐六畜惊,大人青面阴神. 断曰:大安事事昌,求财在坤方, ...

  • 《乡愁》:为什么说塔可夫斯基的乡愁是朝向万事万物的茫然的渴望

    1983年,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意大利拍摄<乡愁>,这部电影让他获得第36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的殊荣.电影完成之后,塔可夫斯基决定终生不再重返苏联.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一直被视为异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