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曲艺志史资料汇编 第三辑 摘

宗教与曲艺

四、道情。流行地区很广,黄河南北,长江上下都有唱道情的。道情源于唐代《九真》、《承天》等宫观法事中的道曲(见《唐会要》卷三十三),以募化中产生经济效益的道情(段常《续仙传》中记兰采和持拍板唱“踏踏歌”),宋、元、明、清流行各地,曲目制作中有两种倾向,一种是道士和文人作的词说和散曲,供文人雅士玩赏的;另一种是道士、伶人或乞者作通俗宣传的道情。两种曲目题材多是以道教故事为主,宣扬道教的出世思想。如李诩《戒菴老人漫笔》卷五中《兰关记词说》;明代《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四回中“两个唱道情的捣拉小子唱《韩文公雪拥兰关》(写韩湘子九渡韩文公故事)和《李白好贪杯》;明末清初丁耀亢在《续金瓶梅》第六十四回抄录道士说唱的《庄子叹骷髅》(写庄子救了骷髅吴贵后,反遭其诬陷,又以法术复其原形)一篇。道情的曲艺形式是由唐代道曲衍变出来的,早期演唱只有拍板伴奏(见段常《续仙传》),南宋后有渔鼓简板伴奏(见《宣政杂记》),元代杂剧《岳阳楼》、《竹(艹也)舟》中有穿插演唱,明代吕景儒原作宁斋增补的《庄子叹骷髅》中用(般涉调·哨遍),清代黄文旸在《曲海目》著录的清代无名氏作《兰关道曲》注明皆(耍孩儿小调),已知明清时道情用的乐调已经发展到联合散套小令了。曲目的创作也不限道士,有更多的文人、伶人、乞者参加。题材继续扩大到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结合各地民谣,形成各种道情流派。有陕北道情、义乌道情;也有叫渔鼓的,有湖北渔鼓,有山东渔鼓;四川的叫做竹琴。各种道情都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有只唱不说的,一般是一人坐唱,自打渔鼓简板,也有四五人坐唱的,配乐器伴奏,河南道情有发展成为戏曲剧种的。

五、河南坠子。演唱形式:一人唱左手持简板,右手打书鼓;二人对唱一人打简板,一人打书鼓或钗;伴奏者拉坠琴蹬脚梆。其形成时间有一百多年历史,早期是流行在河南、皖北的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结合形成(见《文化小百科》)。张长弓在《河南坠子书》一文中说:“光绪三十年(1905)开封有一位道情曲友叫雷明的,改习坠子。”

河省坠子宗教流派突出表现有两点:一是河南坠子艺人的祖师尊奉(丘祖),他又叫长春子;二是河南坠子艺人与宫观道士的宗派相同而且相通。

(一)、河南坠子供奉丘祖,在山西省洪洞县墩村,近五六年恢复丘祖社(建国前就有,1986年有活动),设社长、巡风等职,辖三县(洪洞、临汾、赵县),为促进所辖坠子艺人的艺术交流,检查艺风艺德而设,每年农历三月三日集会,会费公摊。丘祖何许人也受到艺人拥戴?查《元史》二百二列传九十八记载:

“丘处机,登州棲霞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曰: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于宁海(今山东牟平)之崑嵛山……师重阳王真人。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不赴。……

(元)太祖(成吉思汗)自乃蛮命近臣扎八儿、刘仲禄持诏求之……(第二次)乃发抚州,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盖喋血战场。自昆嵛历四载,而始过雪山。既见,太祖大悦。…

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号生久视之道,则对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曰:“天锡仙翁以寤朕志。”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焉。于是锡以虎符,付以玺书,不斥其名,唯曰“神仙”。……

癸未(1272)太祖猎于东山,马踣。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收猎非宜”。太祖为罢猎久之。时国(元)兵践踩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徒持牒召术,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为良,与滨死而得复生者,勿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撰史时)称道之。……

卒年八十(丁亥六月1277)。……

从《元史》记载中,看出①丘处机登州棲霞人,道号长春子,和坠子艺人“海底”相符。②丘处机的言行“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数政猎非宜”、“国兵践蹂中原,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复生者勿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③太祖锡以虎符,付以玺书,不斥其名,唯曰神仙。丘处机如此人品,成吉思汗的尊重,人民群众的爱戴,当称德高望重。

河南坠子艺人为什么要奉丘处机为祖师呢?明清封建社会宗法伦理观念是非常严肃的。历来尊之谓祖,奉之为神,焚香顶礼膜拜位前,非有莫大的切身的恩泽是不可思议的。和尚之尊释迦为祖,则因传其法;道士之尊老聘为太上老君,则因慕其名;朝廷之尊创业皇帝为祖,则因(上西下衣)要其荫;庶民百姓之供先祖,则因承

其血统;木工之尊鲁班,则因授其术;历代诗文作著有私淑之说,则因慕其名仿其法,以弟子居之,而不尊某为祖供某为神。曲艺行中三弦书艺人之供三皇,鼓词艺人之供子路,则因慕其名附会其传,抬出一些大人物,目的是以示本行并不卑贱。那么坠子艺人供奉丘处机原因何在?丘在历史上影响不算太大,只不过重名一时,莫非因“滨死而得复生者二三万人”,而被其德,中州人缅怀。可是查丘死后四百多年后河南坠子曲种才出现,间隔太久尚能忆及恩泽?以上诸因或间而有之。

(二)、河南坠子艺人与宫观道士的“百字字派”相同而且相通。艺人和道士从职业性质上看毕竟是两家,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同字同派又通家(同是丘祖龙门派,同派不同门)?两家制订的百字字派决不会是巧合,必然属于一家,究竟属于谁家?要研究这个问题,不妨作一个比较。

道士是道教徒。史载:东汉汉安元年道教定型,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又叫“天师道”,东晋建武元年(317)葛洪撰《抱朴子内篇》,开始整理并阐述道术与理论。南北朝时,北魏嵩山道山寇谦之改革旧天师道,制定乐章颂戒新法,称新天师道。南方庐山道士陆修静整理三洞经书、编著《斋戒仪范》。唐宋两代南北天师道马上清、灵龟、净明等宗派逐渐合流,到元代都归正一派中。金大定七年(1176)王重阳在宁海(今山东牟平)创立全真派,其徒丘处机(1197-1277)为元太祖器重,全真派盛行一时。此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信奉正一派道士不出家,俗称“火居道士”,信奉全真道士必须出家。道教的丘处机已死了700多年,河南坠子产生只有100多年,相比之下同是丘祖龙门派,宫观(全真)道士的“百字字派”自然是源远流长,河南坠子艺人的“百字字派”就居于从属了。

河南坠子艺人的“百字字派”的来历如何?字派载于“海底”,“海底”和“度牒”道士僧人历来视如性命,不肯轻易示

人。故笔者假定(手边尚无确证)这个“百字字派”是由丘处机以后的全真道士唱道情经过传承转化到河南坠子艺人手里,其可能有四:

①隋唐以后,佛道两教在法事道场中竞争,道教也有导师唱导活动(见《续高僧传·智凯传》)。

②道情是由道曲衍变出来(见《唐会要》),道教导师能唱道情是当然的。

③丘处机后全真派盛行,信奉全真道士须出家,住在宫观不务农桑,衣午全靠募化,布道民间不违教例。早先是单纯宣传教义的道情,后来为迎合观众或叙事或代言把民间故事、历史传说博采于内,再掺进部分民间歌谣小令散曲,便形成了曲艺道情。

④河南坠子的形成,由流行在河南安徽北部的道情书、莺歌柳书、三弦书结合而成。

据此四点,可以构成这样的概念:河南坠子的“百字字派”

系全真道士所传,其传承转化的过程应是:由道教的(导师唱导)道曲一—(道士和俗家的曲艺)道情——(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结合后转化为)河南坠子书。其中道情阶段募化活动多了,就繁衍成民间曲艺道情(从业者包括道士和俗家),道情艺人大量吸收了姊妹艺术,别开生面,另树一帜——河南坠子。然而师承来自道教,字派又不肯丢掉,以示与道教的血缘。例如:光绪三十年(1905)开封唱道情的雷明,改习唱坠子,雷明授徒他会把字派传给下一代的。河南坠子艺人奉丘处机为祖师和宫观道士同是龙门派通家。自是古圣垂范,无可非议。宝卷(宣卷)、花鼓和莲花落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都曾紧密地联系着佛教法事的唱导活动。河南坠子从道情、三弦书中繁衍出来,是道教唱导活动的派生品,它的传统曲目里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宣扬道教出世思想的书段。例如:《八仙庆寿》、《韩湘子度林英》等。从侯中山收集的曲艺音乐资料上,见到其音乐结构的引腔部分,又多保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