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帛书老子3.11|天象无刑

提要:是“天象无刑”还是“大象无形”?
天象无刑
绝大多数版本,把“天象无刑”改成了“大象无形”,两者一样吗?
我的结论是“不一样”!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关键是对“”这个字的理解。
解析“象”字
象字最原始的意思,当然是动物“大象”了。从“象”字的演变过程就可以看出来。
为啥“大象”就成了现在常用的含义“形状,样子”了呢?
用我贫瘠的想象力,怎么也无法把“大象”和“样子”这两个词联系起来。
我琢磨着,这里一定有什么典故,查资料。
韩非子给过一个解释。
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韩非子·解老篇
韩非子的解释充满想象力,但我对这个解释表示怀疑。
韩非子是河南人,生活在战国末期,没见过大象,并不代表中国以前就没有大象。
众所周知,殷是商朝的古都,殷墟曾出土大量大象骸骨,而且还有为数不少的玉质和青铜象形艺术品。 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关于猎获大象的卜辞和以大象为祭品的记载。
商殷时期,中原地区不但有大量野象,而且已经可以训象为人所用。
用象打仗,“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吕氏春秋·古乐》。
用象耕种,“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
甲骨文中的“为”,就和“象”很相似,本义就是驾驭“大象”去干活。
河南的简称“豫”,豫字据古文字学家徐中舒考证,应是左“邑”右“象”,豫字的古义就是“盛产象的地方”。
后来,中原气候变冷,人口增加,森林减少,大象逐渐南移,到了春秋时期,大象已经成了楚国的特产。之后大象继续南迁,汉代楚地也没有了。
所以,韩非子解释“象”字的含义演化成“想象的象”的理由,有一定道理,但是成立的必要条件是大象的字义演化成“想象的象”,在“大象”消失之后。
这种演变,我查到的记载,最早是“西周”,比如,象恭滔天——《书·尧典》。虽然不能否定韩非子,但我更相信,象的含义早就发生变化了。

怀疑牛人韩非子是要有充分理由的,所以我还得寻找另外一条能解释通的演化之路。

路在哪里?这时候,王安石的一句话给我了启发。

天象是什么?

象牙感雷而文生,天象感气而文生,故天象亦用此字。                                 ——《字说》王安石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象牙制品就是重要的实用工具和装饰用品。

商代的牙雕艺术,更是精美绝伦,'镶嵌绿松石象牙杯'就是一件巧夺天工的商代艺术珍品,国之重宝,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象牙这种有机宝石的纹理,与天上的云彩特别相似。所以很可能“用象牙的纹理,比喻天上的纹理”,于是,就有了“天象”这个词。

王安石的这句“象牙感雷而文生,天象感气而文生,故天象亦用此字”,就是这个意思。

(下图是现代象牙的纹理,只选了两种,还有很多。)

古代象牙的纹理,可能比现代象牙更加丰富,而且据说猛犸象牙的纹理更是多样。(参考人造猛犸象牙的“纹理”)。

所以,前面韩非子给的解释未必是正解。

还有一种解释,“象”由“大象”的本义,因为“象牙纹理与天空纹理相似”,而演化为“天象”。天空的纹理象什么样子,这是需要通过“想象”得到的,于是“象”字继续演化为“想象”的“象”,也有了“形状,样子”的含义。

这种解释也未必是正解,但起码可以自圆其说了。

“象”字说了这么多,是不是跑题了?对“天象无刑”的理解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了,而且关系大着呢!因为“天象”的含义,还在发展。

“天”的含义

商殷时代的人,喜欢“占卜”,什么重大的决定都得看看“天意”。

“天象”也是天意啊!当然要遵从。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礼记·乐记》

于是,“象”又演化成了“法令、道理”。

象以典刑。——《虞书》。

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国语》

天象,就是符合天意的“法令”和“道理”。

”与“刑”的关系

由此知,“象”就是人们要遵从的“法令”。违背“法令”就要受“刑”。

所以,有象就有刑。制定了法令,就会有相应“刑”。没有刑罚,法令也难以实行。

什么是“天象无刑”

经过上面的解释,天象无刑的含义就呼之欲出了。

“象”是人制定的法律法规,需要有相应的刑罚维护。

而“天象”,这个老天制定的法令规矩,是“无刑”的。

难道违背了“天象”,就不需要刑罚了吗?

并不是这个意思。

我来讲一个历史数据,说明这个事。

中国死刑制度延续了三千多年。

死刑条目最少的是被历史记载最残暴的元朝,只有一百多种。

宋朝的死刑条目多于唐朝和明清,达到三百种以上,但是宋朝的死刑犯人的人数却非常少,是历史上刑罚最为宽松的朝代。

这是因为,宋朝人们生活相对稳定,社会和谐度高,民风淳朴,犯罪率本身就低。

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这说明死刑少,不是因为死刑条目少,而是人们犯罪的欲望少。

天象无刑,不是“没有”刑,而是“不需要”刑。

最好的社会制度,应该是让人民生活稳定,社会和谐度高,从而降低了人的犯罪欲望。

当然,在还没有达到“理想社会”前,法律是不可或缺的。但发展才是主旋律,加强法制只是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法制不是目的,社会发展的目的是让“法律无用武之地

大器之音希声,大器之象无刑。

老子认为“理想社会”的制度,应该是大器。
大器无法用具体的规章制度固化,这就是“大音希声”。
大器的法令在“润物细无声”中,让人没有了犯罪的念头,这就是“天象无刑”。
由此,“天象无刑”和“大象无形”天壤之别啊
(0)

相关推荐

  • 大象那么巨大,为什么交配时间连一分钟都不到,看完涨知识了

    作为当今世界陆地第一巨兽,大象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讨论的生物,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象有两种,一种是印度象或名亚洲象,另一种是非洲象.体重最重的重至8吨,轻的也有3至5吨,还拥有所有曾经或现在行走在陆地 ...

  • 一头暴躁的大象,直接用象牙刺杀一头小野牛,攻击性非常凶猛

    一头暴躁的大象,直接用象牙刺杀一头小野牛,攻击性非常凶猛

  • 由“想象”到“想像”

    常纠结于"想象"与"想像"两词的用法,就开始查阅这方面的资料.据我理解,"想象"是凭借记忆所提供材料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经验结合客观世界反映形 ...

  • 读帛书老子3.7|大方无禺

    大方无禺    <帛书老子>里的"大方无禺",在<道德经>中被改成了"大方无隅". "方"大多理解为:正方,空间.& ...

  • 读帛书老子3.12|再谈天象无刑

    [摘要:是天象无刑,还是天象无形] 再谈天象无刑     上篇"天象无刑"发后,有道友提醒我,在<帛书老子>中,"刑"字共出现了三次: 1.天象无刑 ...

  • 读帛书老子3.8|再谈大方无禺

    再谈大方无禺 [提要]"道"给了我"大方无禺"的眼睛,我却用它"上德如浴".     上一节我把"大方无禺"理解成了&q ...

  • 《帛书易经》乾元迵九“见群龙无”对照《帛书老子》的“天道无”

    古文断句不同,其意不同. <帛书易经>乾元迵九"见群龙无.首,吉",常见断句是"见群龙无首.吉",群雄四起而没有领头的吉祥,这有点浑水摸鱼的感觉.离 ...

  • 读帛书老子8.2|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先来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点石成金 说有一个人非常虔诚地供奉吕祖(吕洞宾),吕祖被他的诚意感动了,从天上来到他家,看见他家很穷,就非常怜悯他,于是 ,他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石 ...

  • 读帛书老子52|上善治水还是上善若水?

        这一章原本是没争议的,千年来"上善若水"深入人心,没觉得什么不对.     可是自从1972年"马王堆"出土了<帛书老子甲本>,才惊讶地发现 ...

  • 读帛书老子8.1|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大成若缺,亓用不幣. 大盈若 ,亓用不 . 大直如詘,大巧如拙, 大贏如㶧. 趮勝寒,靚勝炅, 請靚可以爲天下正. --<帛书老子>第8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 ...

  • 读帛书老子6|天下之至柔

    天下之至柔, 驰甹於天下之致坚. 无有入於无间, 五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天下希能及之矣. --<帛书老子>第六章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吾 ...

  • 读帛书老子5.4|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穀, 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 故强良者不得死, 我将以为学父.     这一段的解读相当有难度. 我还是用问答的方式通释一下. 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