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出高分思维益智节目啦,这次教会孩子统筹规划的思考能力!

在成长过程中

大手牵小手,幸福向前走!


很多老母亲都说,喜欢 大手牵小手 经常推荐的好资源,干货,也很有品。

比如,我们之前推荐过霓虹NHK教育台的两档节目,培养儿童逻辑思维的好片《像乌鸦一样思考》点击查看)、以及培养孩子审美设计与生活经验的《啊!设计》点击查看),别说孩子,大人们都觉得超赞!

许多孩子看过之后,一直眼巴巴地盼着第三部。这么好看的片子,怎么也得凑个三连击啊。

等得真是够久,最近第三部终于出了。你猜猜是关于什么的?

我们知道,让孩子学会“统筹规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当接到一个任务后,是匆忙上手?还是先想一想,确认重要信息,分解任务,找到事物内在的规律,再寻找最高效的流程,然后再动手?

学会梳理、分析、统筹和规划,这样的思路和方法,对做事和做题都是很有用的。

这部《TEXICO》,讲的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是“程序”。举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理解的例子,对小朋友们相当友好。

比如,最容易理解的,快递员如何规划路线,才能不走回头路:

这个所谓的“程序”,和电脑编程无关,讲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分解、组合、概括、抽象、模拟……看似复杂的程序设计,所遵循的思考方式无非这五种,再加以组合应用而已。这些抽象的概念,本片通过很直观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容易理解。

和《乌鸦》一样,它仍旧是短小精悍的十分钟一集,每集涉及三种思考方式,包含五到六个案例。

结构、画风、配音和小清新的风格,延续了《乌鸦》的特点,就连背景声中熟悉的鼓点和卡通小人儿也原样穿越了过来。这回它们变成了“分步小兵”,用不同的步骤流程完成各种任务,也给观众带来旧友重逢般的熟识感。

片子做到第三部,制片人也是越来越有经验,越来越熟悉孩子的观看心理。

尽量多地采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揭示其中不容易被注意到的设计细节,构建起一个处处需要程序设计的环境。

这等于告诉孩子们,程序设计就是动脑筋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工作,只要勤于思考,人人都是生活的“程序猿”。

01

分解

举个例子。

三个色子随机堆放在一起,要求算出所有露在外面的点数之和。咦?是不是突然很有奥数题的既视感了?

助手用了20秒算出结果。

但“逻辑魔术师”几乎在抽去挡板的一瞬间就报出了答案。他到底用了什么魔法呢?(这里不插入个奥数机构广告真是可惜了啊!)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把问题分解开来思考。

先把三个色子简化成一个,你会发现每个色子上相对的两面点数之和都是7(一年级奥数里就有的!),所以,每个色子的四个侧面点数之和都是14。

三个摞起来的色子,露在外面的点数之和,就只需要14*3再加上顶面的点数即可。

所以答案就是14*3 4=46。

掌握了逻辑推理的思路,人人都是魔术师啊。

02

组合

事情的统筹安排,有许多种方法。

你记不记得那道常见的数学题:烧水10分钟、叠衣服3分钟,请问两件事情都做完,最短需要几分钟?

有的人凭感觉去做,有的人会先想清楚怎么做才能又好又快又省力。这就造成了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情效率大不一样。

其实,只要对流程的排列组合做一些思考,改变一下工作顺序,没准很多问题就能优化解决。

比如把灰尘扫进簸箕里这件小事。有些人会这样扫,需要三步。

再好好想想,其实可以这样扫,只需要两步。当灰尘很多时,不同工作流程的效率差异就很明显了。

接下来,“分步小兵”要转战新干线。

这次的任务是取下座位上的枕巾,同时把所有座位转个方向。

一开始,小兵是这样做的,完成一排需要六步。

虽然干得很努力,可是效率太差了。该怎么办呢?

试试这样做。

哦,只需要四步就可以完成!看来有效的方法和努力同样重要。

看了这样的剧情,让孩子试着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说不定能给他以灵感哦!

03

概括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背后隐藏的原理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轻松高效地解决问题。

而这个发现规律的过程,就是概括。

听着有点抽象对不对?我们来看剧:

开会之前,小山田部长要把一份有两页的文件,复印一百份,按照页码次序,应该是121212……

可是他把这两页纸的顺序放反了,所以印出来的页码顺序就成了212121……

这可怎么办?难不成要把所有材料调换次序,翻一百次?

部长可没那么傻,他只做了小小的一步。

对,只需要挪动这一张,212121就变成了121212。其中规律就是所有的1和2都是交替出现的。

还有一些是我们平常根本注意不到的小事情,里面竟然也藏着规律。会让孩子不由地感叹:“他们是怎么发现的呢?”

比如用剪刀剪一根2cm宽的纸条。剪成2mm、5mm、1cm宽的细长条时,你会发现剪下来的纸条都会旋转着下落。

但如果剪成2cm宽,也就是接近正方形时,纸条下落时就不再旋转。

如果再剪得宽一点呢?

纸条下落时又开始旋转了,再剪宽些也是一样。

那么,你发现纸条旋转的规律了吗?和孩子一起动手来试试吧~

04

抽象

考试的时候,当遇到信息量比较大的题目,比如语文的阅读或数学的应用题,孩子经常会被一些枝节性的信息带偏,读不出题目真正的重点和考点。

从复杂的环境中准确地抽取出最关键的信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

比如一直出现在片头的这只章鱼,不停地变换舞步,跳出各种妖娆的姿态。

但想要搞清楚他的运动原理,你就要忽略它的头部,甚至腿部也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六只脚的移动中有没有什么规律。

也就是把最重要的信息抽出来考虑:

做到了这步,就能很容易地看出六只脚其实是以三只为一组,统一行动的,每三只脚都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

答案揭晓的一刻,是不是很神奇?

同样的思维方法用在生活里,可以解决许多恼人的小问题。

比如,经常有人在上公共厕所时,把手机小包往旁边一放,起身后就忘了。

而在这个卫生间里,门锁设计得很大,关上门它就是一个置物架。可以放手机或其它杂物。

完事之后要开门,必须先取下架子上的东西。这样就再不会发生手机钥匙卫生巾忘记拿走的事了。

这里运用的,也是把重要信息抽象出来的方法。

05

模拟

程序设计,就是按一定流程解决问题。

在开始设计之前,程序员首先要做的不是敲代码,而是把整个流程和最终要达成的结果在脑子里模拟预演一遍。

这是没有产出但至关重要的一步,是程序员设计解决方案和步骤的过程。

类似于写作之前的打腹稿,是所有工作中最烧脑的部分。

在动手做之前,孩子也需要学会在脑中把过程预演一遍,这就是模拟的思靠方法。

比如,玻璃缸里放置两只酒杯。往缸中注水,水位的上升速度会如何变化?(好熟悉啊好熟悉,总觉得在什么题目里出现过~)

想好了吗?来看看对不对。

在杯脚处,水位一直匀速上升。

升到杯身的时候上升速度加快。

当水位超过矮杯杯口时,水位短暂停止上升,直到矮杯被住满。

同样的过程在水位超过高杯杯口时再次出现。

怎么样,在脑子里放电影的感觉是不是很爽?

再来个例子。

路灯灯杆上的光线感应器,为什么都安装在路灯的背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实验室里准备了一个类似的模型。当周围光线变暗时,路灯自动亮起;

周围变亮时,路灯自动关闭。

想一下,如果把感应器装到灯的同侧,天黑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就是这样,是不是很鬼畜:

想一想其中的原理,装在路灯同侧的感应器,像不像个左右互搏的武林高手?

哇,这可太有意思了!

看过片子,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在做事和做题之前先确认重要信息,化整为零地思考,找到事物内在的规律,寻找最高效的流程,然后在脑中预演一遍再动手。

这样他们就会发现,即使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也需要合理的程序设计,因为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做法,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科学的思维习惯,就是这样一点点形成的。

最后,贴一下观看地址。手手君搜了下,目前最方便看到的是B站,在更新中: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25667830/

趁着底层思维还没搭建完成,

趁着大脑回路还没彻底僵化,

让孩子们体会好奇和思考的魅力,

明白人能够掌握的知识永远是沧海一粟,

而一颗对世界的好奇心

却能涵容万象,永不枯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