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文化】智慧对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对联文化】

智慧对联: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01—
夜眠人静后;
早起鸟啼先。
    此联为张载自题书房的楹联。对联帮我们见证了横渠先生为实现自己“四为”文化理想,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作的努力。
    联文意思浅近,很容易理解,晚上睡觉总是在人们全都睡熟以后,干什么呢?读书。早上起床总在鸟啼之前,还是读书。可谓灯火三更,闻鸡起舞。
—02—
德从宽处积;
福向俭中求。
    此联为明末清初画家王时敏的自题联。
    上联讲积德贵在一个“宽”字,因为德指处世、处世之道,万法归宽,宽有慈,宽有仁,宽有义,可以是宽厚,是宽和,是宽恕,是宽容等。正如《尚书》有言:“有容,德乃大。”
    下联讲求福贵在一个“俭”字,因为福指自处,是俭省,是俭朴,是俭约。俭,作为先哲老子的三宝之一,在自处中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修养。
    对联寥寥数语,揭示了中华文化传统中与人宽、与己俭的智慧与品性。
—03—
竹疏烟补密;
梅瘦雪添肥。
    此联为郑板桥撰写的一副对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与梅是高尚人格的象征,与松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与石一起被称为“三益之友”,与兰、菊一起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因此成为文人墨客非常钟爱的创作题材。
    郑板桥喜画花木竹石,尤长于竹,每题以诗联,多有佳品。此联上联写竹,竹与烟的意象叠连,疏与密的正反映衬,一个“补”字,顿生妙趣;下联写梅,梅与雪的意象叠加,肥与瘦的正反映衬,一个“添”字,平添真趣。
    联语让人联想起清代另一位才子孙源湘,对句赢得才女席佩兰芳心的著名联句“雪消狮子瘦,月满兔儿肥”。两副对联异曲同工,耐人玩味。

—04—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作者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思想家,饱学经史,兼长书画、医学、佛学、武术等,有“医圣”“晋魂”之誉,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
    这是傅山先生自题书斋的一副对联,此联有一个显著特点,全联十二字全是名词,无一动词串接转换,无一形容词修饰渲染,通过一组在中国文化中,内蕴圣贤修养、君子精神的意象,烘托出清淡、高雅的人生境界。
    这些意象,有岁寒三友“松、竹、梅”中的“竹”与“松”;有人生三美“春雨夏风秋夜月”中的“风”“雨”“月”;有文人四友“琴棋书画”中的“琴”与“书”;有生活四雅“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的“茶”。诵记此联,会激发读者对作者清雅自在、超然物外般隐逸生活的向往。
—05—
水能性澹为吾友;
竹解心虚是我师。
    此联为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清乾隆进士,集著作家、思想家,经史家等于一身,于多种学科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这副联是阮元题沈阳故宫衍庆宫的摘句联,联句摘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池上竹下作》,原句为“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上联说,水性情澹泊,堪为我的益友;下联说,竹子最懂得虚心,堪为我的良师。联语形象生动,极富哲理。
—06—
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
    此联作者为曾国荃(1824~1890),字沅浦,号叔纯,湖南双峰县人,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的九弟。
    这是一副广为流传的家风联。上联说厚德传家,下联说真诚处世。
    厚德传家,厚德是大地之人格,自己格致诚正还不够,还要齐家。真诚处世,真诚是何物之格?《格言联璧》有云:“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显然古人早就指出诚是天地万物的共格,所以要明此明德,还要齐家。古之所谓修身齐家,就是不仅要将万物众善“修之于身”,还要“修之于家”,“修之于乡”。让道德学问走向经世致用,此为修齐德业。

—07—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副劝勉联见于《增广贤文》,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领悟,因而广为流传。
    上联强调读书的重要,劝勉人趁年轻要多读书,以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下联强调经事的重要,一个人的成长,除了读书还要经事,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08—
学海无涯勤是岸;
云程有路志为梯。
    这副劝学联见于《古今贤文》,流传甚广。
    上联劝人勤学,求学如泅海,只有勤奋者才能登上彼岸;下联劝人立志,云程古指读书入仕的道路,亦喻远大美好的前程。青云阶高,并非遥不可及,而志向就是登天之梯。
    该联显著的特点,就是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学海、云程,勤是岸、志为梯,将对称美从字数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延展到修辞对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副与此联非常接近而流传更为广泛的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09—
二三星斗胸前落;
十万峰峦脚底青。
    这是一副摘句联,联语出自常建极《登泰山绝顶》诗,经郑板桥、刘海粟等名士题书之后广为流传。上联言泰山之高,虚写,胸前可见天上星斗,比李白“手可摘星辰”还夸张;下联同样言泰山之高,实写,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如杜甫“一览众山小”。
    上联的数词“二三”非确指,是模糊指,下联的数词“十万”也非确指,是夸张。通过数词极强的概括力创造出宏大雄强的气象,并在一少一多间形成强烈对比。
    这副对联的境界兼取李白《夜宿山寺》与杜甫《望岳》登高临远的境界,品赏这副对联,不仅能体会出用数修辞之妙,还可以体味其拓展意义,树立摘星揽月的远大抱负,磨练奋勇攀登的坚强意志,涵养天地山川秀气,成就“一览众山小”的事业与人生。
—10—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此联作者为释契盈,闽中人,五代吴越时杭州龙华禅寺诗僧。
    这副联是史载我国最早的胜迹联,现悬于杭州百花潭。据《吴越春秋》记载,契盈陪吴越王游碧波亭,闻王曰“吴越去京师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而题此联。
    上联据王意写水之利,贯通千里,惠及诸州;下联写潮之信,潮起潮落,守时有信,唐代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诗句也说明潮之信由来已久。
(0)

相关推荐

  • 宁普林:创作构思十一讲/ 十一、荒诞的构思法

    十一.荒诞的构思法 荒诞,即非常古怪的构思,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想人家之不敢想,为人家之不敢为,言人家之不敢言,无中生有.但情节又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由不可能变成必然趋势.读者看了似是而非,揭示社会某 ...

  • 对联的词性(中)

    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划分为同一特点的词类.词类字词对仗,是对联中对仗艺术的关键.词按照语法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我们说的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的词,按语法特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 ...

  • 清江诗苑||点屏成鉴(49)曾祥科(空山新雨):群吟荟萃12月对联赏析

    群吟荟萃12月对联赏析 ★ 曾祥科(空山新雨) (一) 读熊老师题墨斗联有和 (刘景程) 羞言规矩方圆,试问因谁设立因谁废? 耻论准绳法度,但观为己操持为己谋. 赏 析: 据笔者所知,此联作者刘先生接 ...

  •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句话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quo ...

  • 10副智慧对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10副智慧对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到应用的时候才知道书读得少:事情不是亲身经历不能体会其艰难. 常言说,知识就是力量,博学才能多知多能,因此,只要条件允许都应该虚心向学,增长知识才干.如果浅尝辄止,必然孤陋寡闻.比如担任文秘工作,平时 ...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突然觉得自己又该读书了,因为腹中空空,脑中空空. 读书的好处自是数不胜数.我现在想读书,是因为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了困惑,需要通过读书来寻找答案. 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志士留下了自己的智慧,他们的智慧 ...

  • 事非经过不知难 ——读陈墨的《成长之难——一个少年的心灵史》

    当我拿到陈墨先生新近出版的<成长之难--一个少年的心灵史>,还没有翻读内容,就感觉这本书特别的厚重,这种厚重在未读之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 我也出过几本书,对书的厚薄重量有一种感官上的对应关 ...

  • “事非经过不知难”,人熬过几道坎就心如止水了

    “事非经过不知难”,人熬过几道坎就心如止水了

  • 散文||事非经过不知难

    事非经过不知难 江浙一兵||江苏 因为公务的事,我先后多次在湖州.苏州.常熟三地来回奔波,只为一件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有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需要地方政府强力支持配合的,离开政府寸步难行.在 ...

  • 事非经过不知难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却是说一句,是一句,维特根斯坦有言:"凡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不能谈论者,就应保持沉默." 闻其言,知其难,若非不得以,不会如此违背主观自律,表面的供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