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训练强度,我参考的是Daniels' Running Fomula
为了让东华铁人队队员在在训练时都能认清每次训练的目标,让他们在训练时有明确的方向,和队长阿祥讨论过后,决定以后的课表都会先详细列出说四大主项,在出发练习前我或队长再口头说明一次,这四个主项分别是:
1. “训练的项目”
2. “训练的距离或重量”
3. “训练的时间或组数”
4. “此次训练的强度”
训练项目分成游、骑、跑、肌力、按摩与伸展。
用Daniels' Running Fomula来定义东华铁人队的训练强度
再来就是最困难的部分,如何定义每次训练时的“训练强度”给队员们清楚知道今天到底要跑、要骑、要游多快!?
该如何说明才能让队员们了解每次训练的强度,因为每个人的程度都不同,所以10公里跑45分的强度对我和对其他队员的意义等级都不同。当我在思考该如何定义强度的问题时,想到了《丹尼尔博士跑步方程式》(Daniels' Running Fomula)这本书刚好把跑步的训练强度分成五级。
丹尼尔(Danials)所定义的五种训练强度定义为Easy pace (E)、Marathon pace (M)、Threshold pace (T)、Interval pace (I)、Repeat pace (R)。括弧后为简称,下面我依强度等级分为1~5级,再作大略说明,若队上有人看不懂再直接问我,我会再举例解释:
【1】=Easy pace
65~79%HRmax:是用作恢复跑、热身、缓和与从事LSD训练时的强度,主要目的是建立有氧基础,也为后续较高强度的训练做好准备、强化心肺耐力与增加肌肉端的摄氧能力。它也常做为两次高强度训练间的缓和训练。
丹尼尔建议E pace的训练至少要持续同等强度一个小时以上。
【2】=Marathon pace
80~90%HRmax:此级强度是马拉松跑者最主要的训练强度,目的是锻炼跑步相关肌群与有氧耐力
【3】=Threshold pace = Tempo
88~92%HRmax:训练身体的抗乳酸能力/乳酸阈值/临界速度
此级强度的训练目标是“提升乳酸阈值”。跑者在此级配速下最高目标是要能在比赛中维持60分钟。丹尼尔描述跑在此级强度的感觉是“comfortably hard”。对精英级的跑者来说,此级强度跟半程马拉松比赛时的强度相同,但对于业余跑者来说,能维持10km的此级配速就已经很不错了。
丹尼尔指出,要能保持此级强度下的稳定配速,训练效益才能达到最高。所以一般又被称为“tempo runs”,一般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这里指的是连续跑),当连续跑的时间超过20分钟时,可稍微降低T pace(第3级)所设定的配速。在此级强度的间歇训练,可依3~10趟来进行,每趟最少跑3分钟,单趟最长可跑到15分钟,休息时间是训练时间的20%-25%。以每趟3分钟为例,休息时间为36~45秒(180秒*0.2~180*0.25)。
T pace 强度的训练每星期的量不能超过总训练量的10%。
【4】=Interval pace
98~100%HRmax:训练目的是为了提升最大摄氧量(VO2max)
当速度逼进VO2max时,会对摄氧量系统形成压力,进而提升摄氧容量(oxygen uptake capacity)。因为此级的强度很高,在比赛中最高只能维持12分钟左右。
为了在训练时能延长此级强度的“总训练时间”,所以利用“间歇”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让身体保持在此级强度的总时间增加。
那在此级强度进行间歇训练时要如何分配训练时间与休息时间呢?最佳的训练时间是3~5分钟。注意:如果在I pace下进行5分钟以上的效益会很低,所以丹尼尔教练很常劝阻那些进行1 miles (1.6km),配速为5:00/mile间歇训练的跑者,改建议他们用同等强度跑1200m的间歇,训练效果会更好。
举例来说,在 I pace (第4级)的强度下可进行6 x 800m 的间歇,每趟跑完慢跑400m。在美国读运动科学的前东华铁人队友Jamie看过这篇后给了下述补充:“Interval pace 的训练和休息时间比为1:1,这样才可以保持在VO2max的强度,而不会太快累绩乳酸造成疲劳。例如跑3min休息3min,休息太久VO2就会掉下来,休息太少就会太快累积乳酸造成之后几个set强度下降,反而练不到VO2max。”
I pace 强度的训练每星期的量不能超过总训练量的8%。
【5】=Repetition pace
(race pace of faster): improve running economy and VO2max(提升跑步经济性和最大摄氧量)
关于第5级的Repeat pace,可能有些人会疑惑,为什么在98~100%HRmax之上还有一级,波肥帮忙整理如下:R的训练都是以200M~400M的距离为主,不会再拉长,【总里程】通常不会超过3K,而且每趟之间必须有“充足的休息”,因为是无氧系统,主要是训练你的速度感,并试图让选手在同样的高速中找出更轻松的方式(即能以更轻松的状态完成该速度的练习),这是作者认为有效增进economy的训练情境和方式,不过在作者提及的马拉松课表并没有R pace的练习,R pace出现在中距离(5~15K)以下的选手课表中。另外,作者强调不能一开始就出R pace的课表,作者在安排课表时第一期是PI期(prevent injuries),全部做Easy pace的慢跑,进行六周后才有安排R pace的课表。
Jamie补充到:“R pace 应该不会增加VO2max,因为时间短又休息很久,来不及达到VO2max就跑完了,刺激不到VO2max系统。”
I pace 练VO2max,T pace 练乳酸阈值。
书中还提到一个指标,你的R pace 强度的一周训练量不能超过总训练量的5%。
国峰问:“最后一级【 Repetition pace: improve running economy 】是怎么样的训练,还有它为什么可以增加跑步经济性。tnr Interval pace的强度已经报98%~100% HRmax,那Repetition pace又如何达到最高强度呢?”
Jamie答:“R pace 可以增加economy的理论我也不是很清楚,也不太懂为什么。HRmax代表你心脏能负荷的能力,是输送血液的能力,但是在强度超过VO2max时已经到达无氧运动,血液提供氧气产生的能量速率已经赶不上能量消耗的速率,多的能量需求就从无氧系统提供。无氧系统提供能量的效率比有氧系统高很多,所以你能跑更快,例如R pace,所以在跑R pace时HR不时很重要,配速比较重要。”
寻找自己在这五种训练强度下所对应的配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