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之财?某轮NO.3油舱存油无端增加145立方的背后。。。。。。

某轮曾发生过№3重油舱里的燃油不是多油?就是少油的异常现象。为此,负责加装燃油的二管轮也较为头疼。不过,经过他的分析与判断,验证与排除,最终在加装燃油前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得到了解决,安全的加装了燃油!

现简述一下这个轮机管理中的故障片段,以便对大家的日常工作能起到一点益处。

一:该轮油舱分布图:

以下是该轮油舱的分布示意图,并非真实布局图。但油舱的高度是以“Base Line”为基准,是真实的高度。

1: 该轮包括如下5个重油舱:

№1重油舱(上);№1重油舱(下);№2右重油舱;№2左重油舱;№3重油舱;

2:这5个重油舱的实际位置高度和当时的实际存油量(油位):

①:№1重油舱(上);该油舱位于右舷,在高度上位于“主甲板”和“机舱上层”之间;该舱重油已用完,尚未收驳底油,计划下次在新加坡向该舱加装重油。

②:№1重油舱(下);该油舱位于右舷,在高度上位于“机舱上层”和“机舱中层”之间;当时该舱为满舱。

③:№2右重油舱;该油舱位于右舷,在高度上位于“主甲板”和“机舱中层”之间;当时该舱重油的实际液位要比№3重油舱出口管位置低。计划用完该油舱里的存油后,下次向该舱加装重油。

④:№2左重油舱;该油舱位于左舷,在高度上位于“主甲板”和“机舱中层”之间;当时该舱存油量为满舱。正在使用该油舱,计划使用6~7天后,再转换到№2右重油舱使用,这样船舶横倾不太大。

⑤:№3重油舱;该油舱位于左舷,在高度上位于“主甲板”和“机舱上层”之间;该舱重油刚用完,为空油舱,计划下次向该舱加装重油。

二:故障现象:

1:№3舱用完,换用№2左:

在航行中,二管轮根据船舶动态、航速、油耗、油品(不同批次加装的燃油)、吃水、各油舱的现存量以及下次计划加装的燃油量等因素,列出了油舱的使用顺序。

在航行中,某日,当№3重油舱用完后,二管轮下午又把燃油驳运泵转到“手动”模式,手动启停燃油驳运泵对№3重油舱里所剩的底油尽量抽空,以便下次加装重油时减少混油量,确保燃油使用安全。在手动驳油期间,二管轮也常到甲板上对该油舱进行多次测量,并根据SoundingTable计算该油舱底油量的多少。在下午下班前,因实在抽不出该油舱的底油了,二管轮根据大幅所估算的船舶吃水差,测量计算出该油舱所剩的底油量是7.5M3。于是二管轮便关掉该油舱出口的速闭阀;打开了№2左重油舱出口阀(速闭阀),按计划使用№2左重油舱,该油舱当时是满舱。

2:№3舱油位升高,顿感困惑:

次天上班后,二管轮一进集控室。就把警报监测系统(AMS)的电脑界面切换到了“F.O. transfersystem”。对每个油舱的液位遥测显示进行查看。当看到№3重油舱的液位升高,存油容积变多了,界面上显示的存油量是145M3时。感到十分惊讶!请看下图:

恰逢早班会时间,向轮机长汇报后,决定到甲板上先去测量该舱的实际油位是多少?若该舱实际油位真的涨高了,那么,这么多油从何而来?若实际油位没有涨高,那么,究竟是液位遥测系统的哪个环节出现故障了呢?是否是№2左重油舱和№3重油舱之间的舱壁破裂了呢?位于机舱油舱外围的用于保护油舱的干隔舱里是否有油呢?顿时心感困惑、疑虑重重。

待测量后,得知№3重油舱涨高后的油位是2.82米。比昨天下午下班前驳空后的油位高出将近2.79米之多。容量多出137.5M3。既然的确多了,那么油是从何处来的?又是怎么来的呢?莫非是见鬼了?

3:逐一排查,找出原因:

在主甲板№3重油舱所对应的区域,还有其透气管、测量管等均未发现异常。

既然油位的确多了,这样也先不用怀疑液位遥测系统了,因为其它油舱显示的液位和油量是正常的。那就先去检查干隔舱的泄放阀并测量干隔舱,没有发现异常,这说明油舱没有破裂。因为同姐妹的船上曾出现过油舱破裂,舱存燃油流到了干隔舱里,搞得机舱弟兄们回收燃油、清洁舱壁累的苦不堪言。不仅加班加点,而且临时处理破裂处也很难,就别说船上施焊堵漏了,恐怕还需经过船级社验船师的认可。“幸好幸好,我们不是”,二管轮自叹道。

二管轮在测量№3重油舱液位的同时,也测量了其它油舱的油位。包括燃油溢流柜和燃油沉淀柜、日用柜。发现只有№2左&№3重油舱的油位变化了,其余油舱液位正常。之后,二管轮根据主辅机的每天耗油量(流量计的耗量)和№3重油舱液位的上涨量,两者之和大概与№2重油舱油位的下降量相等。故初步判断№3重油舱液位的上涨量是从№2左油舱里来的。

然后找到相关图纸:《燃油油舱分布图和结构图》 & 《燃油双壳保护图 FUEL OIL TANK PROTECTION》 & 《燃油输送系统图 FUIL OIL TRANSFER SYSTEM》。

查看图纸,得知№3重油舱的位置(船舶纵向位置)是位于Frame№5~25; 而№2重油舱的位置是位于Frame№25~51。也即在№2左重油舱和№3重油舱之间仅有一个舱壁相隔。请看下图:

既然两者仅有一壁之隔,这难道是№2左重油舱和№3重油舱之间的舱壁破裂相通了?鉴于№2右重油舱和№1下重油舱里的燃油是同一批次油品,而其它舱是另一批次加装的相同油品,为了避免混油,同时也考虑到在抵达新加坡加油前的耗油量和№2左重油舱以及№3重油舱里的燃油存量应该能使用完的情况下,二管轮与老轨商量后,决定仍继续使用№2左重油舱的燃油,同时也把№2左重油舱里的燃油调驳到№1上重油舱里去(同批次油品)。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尽可能早的发现问题原因。并定期观察和测量所有油舱的液位变化情况。诚然,也要经常观察重油沉淀柜的液位,必要时,向其内驳油,保证主辅机的用油。

当把№2左重油舱里燃油的液位调驳到与№3重油舱里液位一样高(以主甲板为基准,在主甲板上测量两油舱的空高ullage,虽有点差别,但可作为参考,以便比较)时,记下了液位高度。之后仍继续调驳№2左油舱里的燃油,再来观察№3重油舱里液位是否变化?待№2左油舱里的燃油液位比№3油舱的液位低了约1米左右时,经观察,发现№3油舱的液位也有所下降。但下降的比№2舱左慢的多。

之后二管轮又关掉№2左重油舱的出口阀,打开№3重油舱的出口阀,把该油舱里多出来的燃油调驳到№1上重油舱去。期间观察,№2左重油舱的液位保持不变化。

经过对这两油舱出口阀的开开关关,对燃油的调驳操作和液位变化比较之后,初步判断是№3油舱的出口阀(速闭阀)关不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阀关不严呢?毕竟这才是下水营运不到一年半的新船舶。

三:故障处理:

在确定了故障位置,二管轮在与老轨商量后,决定对№3重油舱的出口阀进行拆解检查。在检查前,二管轮先把№3重油舱驳空,并把重油沉淀柜手动驳满。然后再次确认其它油舱的出口阀处于关闭状态,包括燃油驳运泵的进口阀。请参考上面的管系示意图。

当把№3油舱出口阀的阀盘端盖取下时,就发现有一个黑不溜秋长条状的异物与阀芯一起带出来了。后经检查,发现是一条长约80cm的橡皮条,另外还有一个钢管防尘用的塑料闷盖,直径约20cm。请看下图:

用轻油把阀盘和阀座清洗干净,检查后,密封面良好,请看下图:

四:总结

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看起来有点简单。但笔者认为也需要我们在轮机的日常管理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中需要具有知微见著的管理能力。就像笔者所述的这个二管轮,只因对油舱液位多看了那一眼,就观察到了№3重油舱液位的异常,并引起了他的重视。

2:轮机管理需要很好的工作态度。小问题往往能造成大事故。就拿这次№3油舱出口阀关不严的事情来说。不仅可以造成油舱间的窜油,若是不同批次加装的燃油,很可能引起混油,后果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燃油中的沥青质聚集沉淀并形成油泥,堵塞分油机和滤器,并引发一系列燃烧工况的改变,影响船舶航行的安全。这次幸好是№3油舱的燃油用完了,并与№2油舱里的燃油是同批次加装的。

3:轮机工作中需要很强的责任心。若二管轮责任心不强,没能及时看到这个异常现象。那么就有可能在这次加油中出现溢油事故。若在加装燃油期间,先加装了№3油舱,之后在加装其它油舱时,且其它油舱的出口阀也没关闭,就很可能造成溢油。故,也可以说,工作中若有较强责任心,便能消除隐患,最大可能的确保工作上各方面的安全。

4:轮机工作中也需要具有很强的职业道德。当时机舱温度高达42℃,况且这条船的燃油驳运泵位于分油机间。又航行于热带。而二管轮又担心在油舱转驳期间燃油驳运泵抽空,造成泵浦干磨损坏。就长时间站在燃油驳运泵旁观察其吸口出口的压力。一旦抽空,立即停泵。

5: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油舱中为什么会有这些异物?说明了什么?留给同仁们去思考吧。

本文作者:张献宝   校对:陈阿伟  乔龙佳     2020.8.19

(0)

相关推荐